APP下载

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1-06-15成奇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国产电影现实主义发展策略

摘要:现实主义电影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根本,揭示社会的客观现象,采用自然光,运用简单的电影语言,还原最本真的世界。本文通过研究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其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与创新力。

关键词:国产电影;现实主义;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02

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电影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对电影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现实主义电影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也存在亟待处理的问题,制约着该类型电影的发展。

1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井喷的原因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蓬勃发展,新旧媒体处于更替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生产信息的新兴媒体出现,新闻信息变得碎片化,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使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出现了新趋势,依托社交媒体进入了井喷式发展的时期。

1.1 肆意消费的大娱乐背景下,观众渴求精神回归

近年来,国内热播节目主要为娱乐真人秀,以明星为基础。综艺文化的圈层传播塑造了“全民娱乐”的拟态环境,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规则渗入电视公共空间,消费主义思潮开始掌控媒体,使客观真实的信息内容、文化让位于消费与娱乐[1]。有些节目为了争夺收视率,不惜报道低俗新闻,抢占舆论话题,但这对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引导、主流价值观的塑造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严重挤压了公共传媒空间,也影响了观众对主流媒体的印象[2]。过度娱乐化生成了象征符号与模因,全民狂欢,人们出现审美疲劳,渴望精神文化的回归,受众开始对现实主义电影产生需求[3]。

1.2 紧贴社会热点,把握民生

2018年4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浙江宁波召开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对伪现实主义题材的悬浮剧进行了批判。所谓悬浮剧,是指某些脱离中国现实的现实题材剧,剧中的事件、情感都没有根。表面上看,剧中人物从事着和当下生活紧密相关的工作,但剧中充斥着无病呻吟的情感倾诉和生搬硬套的情节套路。与此同时,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爆款频出,电影市场用实打实的佳作扛起了复兴现实主义的大旗。2018年上半年,《爆裂无声》的横空出世,无疑是对当代国产电影现实主义浪潮的一次延续。在《爆裂无声》中,我们可以看到与《烈日灼心》《心迷宫》一脉相承的影子,有根植本土的生活气息,有反思社会的力度,更不乏人文关怀的温度,紧贴民生。

1.3 新媒体时代的广泛传播与分享

在传统媒体时代,一部电影能否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取决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情况;而在新媒体时代,一部优秀的电影可以借助社交媒体迅速传播,甚至实现广泛分享[4]。进入web3.0时代,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格局,传播受众由单一的接收者变为受传合一者,不断分化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5]。人们在信息化时代习惯接收碎片化信息,新媒体依据独有的优势抢占先机,覆盖人们的话语圈。例如,《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出现了大量的相关分享与讨论话题,电影知名度迅速提升,电影票房节节攀升。

2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当下的境遇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曾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他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客观性,但现实主义电影在目前中国的电影工业体系里,面临比较尴尬的境遇。

2.1 主旋律电影缺乏想象元素,过于套路和乏味

献礼类电影是中国人创造的一种电影拍摄手法,由政府参与,用于纪念、宣传、献礼等。这类电影秉承客观事实,不会作较多的艺术化处理,所以比其他类型的电影少了些感官体验[6]。在叙事方面,一些强加的价值观元素充斥影片[7]。由于与现实存在差距,故事具有疏离感。对一些细节的描绘不乏夸张的艺术表现,不能同观众产生心灵上的互动,所以进入市场后,也难以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相较于视听层次感强的其他类型的电影,能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商业化大片,这类电影显得格格不入、平淡无奇。

2.2 艺术手法的表现不能深入人心

电影是一种艺术作品,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手法表达主观印象。现实主义电影虽然题材来源于社会现实,但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会对现实题材进行描绘与二次加工。有些题材的电影采用白描手法,难以让观众在心理上、视觉上产生强烈感受,自然也不具备各种商业类型片能带来的感官体验[8]。有些创作者为了刺激观众进入了另一个极端,将作品限于苦难的细节描绘中,进行极为偏激的人性处理,故意模糊其价值观念,营造信仰崩溃时的精神状态,其作品不免受到观众的集体厌恶,从而走向衰败。

2.3 观众的选择性接触心理

选择性接触理论认为,受众在接触传媒传播的信息时,更愿意接触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排斥的内容,则有一种逃避不去选择的倾向。这个假说说明:我们在接触媒介活动时,往往优先选择日常最容易接触的内容[9]。例如,2019年1月上映的以“家”为叙事主体的电影,将“家”的主题浓缩在一个五口之家中,呈现出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剧情,通过现实与憧憬的对比,揭露了社会深刻的一面。影片口碑尚好,但上映后观众反响不够强烈,不难看出观众存在选择性心理。

3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策略

现实主义电影相较于其他电影,在国内的发展進程比较缓慢。它见证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以独特的视角向世人展现社会的面貌。因此,必须解决现实电影面临的主要问题,把握发展的趋势,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3.1 诉诸情感,遵循传播规律

现实主义电影离不开共鸣二字,能引起受众共鸣的电影才是佳作。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需要情感的抚慰,感情也是人类的刚需。电影《家和万事惊》讲述了问题不断的一家五口,为了守护海景之窗决心反击的故事[10]。整部电影围绕房屋、居住环境等问题展开,通过荒诞的手法与戏剧化的描述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11]。该片聚焦大众生活,通过巧妙的视听结合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那些真实又缥缈的社会时态。在传播方面,要注意以下要素:一是影响力,即选择的主题能对多少人的生活产生影响;二是传播性,即该现实主义题材是否具有传播价值;三是冲突性,即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冲突是否具有故事性;四是人情味,即电影能否抓住观众的内心情感。

3.2 坚守多样化发展,激发创作活力

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应体现不同风格的现实面貌,用不同的修辞方式、艺术表达方式,表现对现实生活的关注[12]。作为荒诞现实主义作品的代表作,《无名之辈》讲述了一个西南小城一天之内发生的一系列看起来各自独立但存在紧密联系的荒唐事件,塑造了一群被生活压迫和被命运抛弃的“无名之辈”挣扎的形象,展示了当代大繁荣背景下小人物对尊严的追求,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现实性尤为强烈[13]。它包含着开放的社会指涉,人物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和主体性,完善了“叙事”与“表意”的关系[14]。大大小小的角色面临的现实生活困境和内心的挣扎,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时间性”[15]。既表现了小人物对现实无可奈何的荒诞性,也表现了社会“互害互伤”的残酷性。

3.3 采取大众视角的叙事策略,强化视听效果

刘玉琴曾说:“好的作品应该是凝聚百姓的视角去观察万物,把创造之艺术融入生活,使得生活更加丰满且形象。”可见,只有遵循大众视角,才能把握整部作品的关键,以平民视角创新宏大叙事,展示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16]。所以艺术工作者要高度敏感,善于发现生活的点滴[17]。例如《厉害了,我的国》以板块叙事结构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运用航拍等技术将小人物的工作、奋斗与生活情感浓缩成单个的点,再放进大主题中,生动具体,鲜活感人,既客观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动态,也生动地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3.4 线上线下联动,推动产业发展

互联网这种全新的“高维媒介”刺激了个人能动性、创造性及附着的所有资源[18]。互联网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体制。网络题材凭借丰富的内容储备资源为整个电影产业链输送内容[19],通过整合,统化产业链,形成影视、文字等不同形式,以多元化的表现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泛娱乐生态链上的各个环节产生联动效应[20]。例如,“人在囧途”系列电影大火后,影视公司力推“囧途”品牌,充分利用明星效应,举办线下活动,推出手游及相关周边,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1]。

4 结语

平心而论,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发展至今面临的问题,如真实性、客观性、理性与感性欠缺等,绝非这个题材固有的病症,而是电影产业在数百年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顽疾。现实主义电影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和媒介的努力,还需要公众不断提高媒介素养,做到三方共同发力。

参考文献:

[1] 吴成晨,黄慧敏.新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热播的思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15):132-133.

[2] 朱克迎.浅析物流行业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7):164-165,169.

[3] 王琛.浅析“流觞曲水”中的休闲文化及内涵[J].青年文学家,2018(26):176-177.

[4] 刘云.新媒体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传播的嬗变与策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02):102-112.

[5] 勾莞玥,吴承彦,常百钧.城市生态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的新媒体之维——以南京生态环境官方微博为例[J].汉字文化,2020(18):154-155,168.

[6] 朱克迎.姜文电影的人物形象美学赏析[J].戏剧之家,2019(06):85-86.

[7] 陈芳芳.试论电影《流浪地球》中的生态美学思想[J].艺术评鉴,2019(11):158-159,185.

[8] 陈芳芳.生态纪录片《湿润的文明》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微[J].汉字文化,2019(19):161,172.

[9] 谢梦婷.传统文化传播创新的路径探析——以综艺节目《遇见天坛》为例[J].汉字文化,2020(08):31-32.

[10] 黄闽倩.生态美学视角下的春节文化探析[J].汉字文化,2020(10):171-172.

[11] 朱克迎,莊众显.浅析影片《寻梦环游记》主人公的三重人格——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视角解读[J].艺术评鉴,2019(08):155-156.

[12] 季一格.《尘埃落定》中的女性抗争[J].艺海,2020(05):14-15.

[13] 陈芳芳.梭罗生态美学思想探微——以《瓦尔登湖》为例[J].大众文艺,2019(06):234-235.

[14] 王全权,周碧琬.论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及其影响——以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17-21.

[15] 朱克迎.人物纪实类网络短视频和人物通讯的叙事学比较[J].大众文艺,2019(07):169.

[16] 黄闽倩.“最美人物”现象的受众审美心理分析[J].戏剧之家,2019(31):229,231.

[17] 陈芳芳.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价值研究[J].黄河之声,2020(01):30,99.

[18] 孔源.新媒体传播中国诗词文化之维——以《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为例[J].汉字文化,2020(18):86-87.

[19] 朱克迎,庄众显.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电子商务,2019(08):29-30.

[20] 周碧琬.对牡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8(26):110-112.

[21] 王全权,张卫.我国生态文明的对外传播:意义、挑战与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05):149-153.

作者简介:成奇(1996—),男,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国产电影现实主义发展策略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新法律现实主义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烈日灼心——又一部替观众担心过度的国产电影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