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让小班新生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策略

2021-06-15林碧容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班级

每年九月,引导小班新生由自由而散漫的家庭生活顺利地过渡到有各种常规要求的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过渡无痕,善教无伤。

一、开学前:发挥集体智慧,做好充分准备

1.教师集中研讨,形成适应教育方案。

在8月中旬,幼儿园组织全体新小班的保教人员和中班保教老师进行如何让新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专题研讨,分析小班幼儿所处年龄的身心发展特征,借鉴中班老师的经验。然后全体新小班成员精心制定了《班级老师一日工作分工细则》,明确个人的职责。

2.消除家长焦虑,取得家长的信任。

家长是影响新生入园适应的一个焦虑源。入园前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环境、幼儿一日生活流程、饮食、班级老师情况。向家长介绍孩子适应期的计划,并将计划阐述明白,让家长了解到老师的每一步计划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群体生活。

家长会结束后,家长报名预约家访时间。家访时,生活老师跟孩子互动,老师向家长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并记录;这样能让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熟悉老师,老师也熟悉孩子,减少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二、开学时:分批入园,逐步适应

孩子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产生焦虑是难免的,为了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些年我们打破了9月1日孩子集体开学的传统。在开学前,组织小班新生分批入园参与活动,先在家长的陪同和教师互动,感知幼儿园、班级的环境和设备设施,初步认识教师和同伴,体验在园的一日活动。如:

1.将全班孩子分成AB两组并实行家长陪同幼儿半日来园活动。家长带孩子参观幼儿园,与孩子共同参与老师精心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游戏。两天的分上下午孩子分组来园,家长不陪同半天;全体幼儿半日来园活动家长不陪同;如果有孩子情绪比较大的家长可进班级陪同或只上半天。

2.午睡也分批进行。首先,能愉快来园,又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来园午睡;其次,有情绪的,但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来园午睡;最后,有情绪,又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来午睡;

3.老师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游戏帮组孩子顺利地进入小班的一日生活。如:亲子互动,击鼓传花;幼幼互动,幼儿自我介绍;师幼互动,找朋友。

这样随着幼儿在园时间的逐步增加,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分散、缓解了孩子依恋家长的情绪,产生了喜欢幼儿园的环境,也为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做了铺垫。

三、开学后:利用拟人化、形象化、情景化的语言建立各项常规,巧设示意图自主管理

1.如何让小班新生建立良好的常规一直是我们开学初的工作重点。拟人化、形象化、情景化的语言有利于班级常规的建立。比如在美术活动的时候,孩子们要用到水彩笔,为了让孩子们能保管好水彩笔盖。我用拟人化的口气对幼儿说:“每只水彩笔都有一个帽子,我们用的时候帮它戴上帽子。用完以后帮它摘下帽子。”孩子们都很遵守,把水彩笔盖拿下来插在后面。这样循环多次强调,孩子们都养成了良好的用笔习慣,不会再出现笔盖丢失的情况。

开学初,为了培养孩子站队有序不拥挤的好习惯,我们在班级门口设置了小车轮的标记。教师只要一提示“小乘客请上车”,幼儿就高高兴兴地站到了车轮上。这样既让幼儿对空间方位有了感知,同时培养了幼儿有序排队的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餐前在木地板上端正坐姿的习惯,老师以“两人共享一块正方形蛋糕(垫子),盘腿坐好”要求孩子,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利用童趣化、形象化、情景化的语言有利于班级各项常规的建立。

2.巧用音乐顺利过渡下一环节。师幼共同谈论决定各首音乐的作用;比如,分区结束选用《蜜蜂做工》,孩子一听到音乐就知道,此活动结束。

3.设计“一日生活流程示意图”,建立幼儿秩序感与规律感。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入园、离园、生活、学习、餐点、午睡、户外等各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如一日生活流程示意图以幼儿活动真实照片为主,让幼儿用自己能读懂的“语言”了解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内容,帮助孩子熟悉一日生活的内容,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感、秩序感和规律感。

4.将各环节要求转化成步骤示意图,引发幼儿的自律意识。

入园环节:教师在班级门口孩子看得见的地方展示“来园生活整理流程示意图”(内容:签到→放书包→洗手→拿杯喝水→放杯子),通过照片或图标的提示,让孩子知道每天入园需要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入园习惯。

生活环节:在喝水、盥洗、铺叠被子等环节,教师在相应环境中用照片的形式贴上步骤图示,让幼儿熟悉每一环节正确的方法与步骤,帮助幼儿建立相应的常规。如喝水,在饮水机前贴上排队喝水指示线,并在杯架上张贴喝水步骤图(内容:接水→坐在椅子上喝水→放杯子)。这样,通过环境、标识的暗示,孩子们养成了排队接水及有序喝水的良好习惯。

通过观察、实践,教师发现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幼儿看着图示,就能自觉按要求做事,自主性及独立性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常规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尤其是刚入园的小班要达成家园教育一致,利用微信群、Q群、家园栏、早晚接送时段等多种形式以家长交流,当天孩子的一些情况,及接下来需要家长配合的一些工作。比如:刚入园洗手、进餐、入厕、穿脱衣服等要求,让家长在家也坚持家园同步。

五、小结

通过以上措施的开展,小班新生在入学过程中整体情况非常好,孩子情绪平稳愉悦,适应很快,家长们与保教人员的沟通非常积极,对班级工作非常支持配合,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与肯定,家长们在交流群上说:“原本预测他会哭一个月的,没想到这么快就适应了, 这样的过渡安排老师们考虑得很周到、很合理!”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建安新村幼儿园(宝民分园) 林碧容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班级
班级“无课日”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