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6-15王丽艳
王丽艳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 呼吸内科,云南 昆明 650000)
0 引言
肺周围型病变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具体疾病类型。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者实际情况明确鉴别,得到可靠准确的诊断结果,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1-2]。在常规支气管镜下,对于肺周围型病变只能观察到一些间接征象,而无法对病灶直接窥视,而常规病理活检又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临床诊断上难度较大。而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的方法,将支气管镜技术和病理活检技术结合应用,能够在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的同时,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因此应用效果比较理想[3-4]。基于此,本文选取收治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212例,研究了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212例,其中男136例、女76例,年龄在31~77岁,平均(57.9±4.2)岁。所选患者中,有128例为片状病灶,分别位于左肺上叶12例、左肺舌叶8例、左肺下叶36例、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中叶10例、右肺下叶48例;有84例为团块状病灶,分别为左肺上叶14例、左肺舌叶2例、左肺下叶20例、右肺上叶12例、右肺中叶4例、右肺下叶32例。在病灶直径方面,14例患者在2 cm以下,70例患者在2~6 cm,128例患者在6 cm以上。纳入标准:均符合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标准,经CT或胸片检查均显示肺周围局限性团块状或片状病灶,需要进行病理确诊,痰脱落细胞及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无明显异常,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肺功能异常或代偿功能不佳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情况不佳的患者,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显示有异常状态的患者,合并其他明显手术禁忌证或病理检查不耐受的患者。
1.2 方法。肺活检开始前,根据支气管镜检查常规,对患者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等进行检查。对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进行血气分析,保证PaO2>70 mmHg、PaCO2<50 mmHg。采取胸部CT平扫或增强扫描,对病灶位置加以确定。使用2%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辅助环甲膜穿刺麻醉,麻醉后经口鼻将电子支气管镜插入,进行常规气管及支气管内窥镜检查。然后在胸部CT提供及支气管镜下可疑病变段和亚段支气管开口位置,妥善固定支气管镜先端部,轻柔、缓慢的伸入活检钳,尽量到达最深部。遇到阻力后,退出0.5~1.0 cm。将活检钳张开,再推进0.5~1.0 cm,在患者呼气末钳夹组织,并将活检钳退出。获取病理组织使用10%甲醛溶液固定。反复操作5~6次,获取足够的病理组织标本。在活检位置使用保护型细胞刷检,尽快送标本细菌培养。重复刷检涂片送细胞学、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检查。对术后出血的患者,使用肾上腺素生理用盐水溶液或凝血酶注入出血位置。无活动性出血后,将支气管镜退出。对于无法确诊的患者,可以根据以上方法重新进行肺活检。
1.3 评价指标。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并研究病灶大小及病灶形态与阳性率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分析。所选212例患者中,采取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共进行过了300次肺活检术操作,其中140患者检查1次,确诊104例;56例患者检查2次,确诊42例;16例患者检查3次,确诊6例,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2.2 病灶大小与阳性率的关系。随着病灶增大,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不断增加(P<0.05),见表2。
表2 病灶大小与阳性率的关系[n(%)]
2.3 病灶形态与阳性率的关系。片状病灶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高于团块状病灶(P<0.05),见表3。
表3 病灶形态与阳性率的关系[n(%)]
3 讨论与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肺部阴影情况,目前主要采用经皮肺穿刺活检、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等方法,作为定性诊断技术应用,在很多肺周围型病变的检查与诊断中,都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有研究显示,在肺周围型病变的检查中,经电子支气管镜诊断率一般可达到60%~99%,相对来说准确率比较理想[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152例,阳性率为71.70%。未确诊60例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确诊36例,阳性率为60.00%。共确诊188例,阳性率为88.68%。随着病灶增大,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不断增加(P<0.05)。片状病灶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高于团块状病灶(P<0.05)。该研究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相符,可见在本文研究中,对所有患者的确诊率和肺癌患者的确诊率,与马海峰[1]等的研究结果均相符合,在马海峰等的研究中,经电子支气管镜诊断周围型肺癌,诊断率为85.37%;超声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率为91%;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率为87%。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术主要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穿刺活检,经纤支镜活检孔将活检钳插入,送至预定位置后,对肺周围型病变进行检测。即使无X线透视条件,该方法对于弥漫性肺部病变也能达到较高的阳性率。
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的方法,对于靠近中央气道、病变范围较大的病灶活检更为适用,可通过多次取材的方式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无法确诊的患者,可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如果以上两种方法均无法确诊,可采取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或直接行经胸腔镜及开胸肺活检。在不同类型病灶方面,片状病灶比团块状病灶的阳性率更高,而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方法,能够使团块状病灶阳性率提升。但本文中经过谨慎操作,并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由此也证明了这种检查方法的安全性。在操作中对于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患者,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在临床应用当中需要注意把握好禁忌证,如大量咯血患者,需在咯血停止2周后方可进行。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心律失常、凝血功能严重障碍、严重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新近发生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显示心肌损伤或心肌缺血、确诊为主动脉瘤有破裂风险等情况的患者均不适合接受该项检查。
综上所述,在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中,采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的方法,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阳性率,同时可避免患者受到放射线影响,效果和安全性都比较理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