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自发性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以小班探究活动“神奇的蛋宝宝”为例

2021-06-15

好家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自发性小班经验

文 徐 萍

幼儿自发性探究活动往往发生在一些非正规的活动中,如一次散步、一次不经意的观察、幼儿间的谈话,这样的自发性活动才符合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的天性。尽管这种活动一开始往往是无目的、无计划性的,却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应当及时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支持幼儿进行探究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能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周围事物的奥秘。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发现并把握幼儿自发性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点,帮助幼儿进行价值分析,并对活动发展的路径进行初步预设,支持幼儿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接下来,我以小班活动“神奇的蛋宝宝”为例,浅谈在幼儿自发性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一、明确影响幼儿自发性探究活动内容的因素

在明确自身在幼儿自发性探究活动中的角色以及应如何支持幼儿开展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影响幼儿自发性探究活动内容的因素有哪些,即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内容进行探究,而活动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对教师了解幼儿的自发性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必要的干预至关重要。

(一)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影响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样的探索材料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价值也不一样。小班幼儿更多地会关注材料的外在特征,如颜色、形状、质感等,不会对其产生更多的深入思考;而中、大班的幼儿由于思维方式、理解能力、想象力的提高,其关注点会更多、更有深度,需求也更多,不会再只停留在关注材料的表象上,他们会思考“这种材料是用什么做成的?”“我们还能用它来做什么?”等问题。在活动“神奇的蛋宝宝”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对于不同种类蛋的大小、颜色、以及内部结构等要素十分感兴趣,并且乐于对它们进行观察和对比。而大班幼儿更乐于关注“是不是所有的蛋都能孵化出幼崽来?”“什么是受精蛋?”“怎样区分‘受精蛋’和‘非受精蛋’?”等问题。

(二)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密切相关

如果幼儿对活动内容没有任何经验,或者活动内容与幼儿已有经验水平差距过大,这样的活动内容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相应的教育价值,也必定不会引起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升,这样的活动内容对幼儿来说才是有价值的。教师应当采取一些策略评估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如与幼儿进行深入交谈,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教师之间进行经验分享等。教师只有牢牢把握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与兴趣度,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探究素材。

在自发性探索活动“神奇的蛋宝宝”中,幼儿与家长一起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不同种类的“蛋”。在幼儿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仔细倾听并观察,从中了解了幼儿对“蛋”的已有经验,捕捉了他们感兴趣且有价值的素材,发现幼儿对“这些不同颜色、大小的蛋都是谁生的?”这个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设计了调查活动“蛋宝宝们都是谁生的”,帮助幼儿进一步积累知识、提升经验。

二、选择有价值的自发探究活动内容

在幼儿的自发性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有价值。在判断某个内容是否有价值时,教师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这一内容是否为大部分幼儿所喜欢,是否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是否适合幼儿开展相关活动。教师要帮助幼儿甄选其中有意义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

(一)观察幼儿行为

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教师可以获取关于幼儿游戏的丰富信息:幼儿的游戏水平、交往能力、游戏需要等。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而观察幼儿正是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要成为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者。观察游戏不仅能帮助教师制定游戏计划,也能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制定出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观察不是简单地“看”幼儿活动的表象,而是要通过表象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真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幼儿,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了解班级大部分幼儿的需求

当幼儿最初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进行初步探究时,教师需要在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的同时,帮助幼儿对该内容进行预判。思考该活动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的需求,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价值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幼儿自发的活动都是有价值的。教师不能盲目地支持,必须将该活动内容与班级大部分幼儿的兴趣、需求等要素进行整合分析。在“神奇的蛋宝宝”活动中,有幼儿针对“鹌鹑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小小的鹌鹑蛋到底是谁生的?”面对这样的疑问,教师除了要思考“鹌鹑蛋”或者“蛋”是否值得小班幼儿进行进一步学习探索外,还要弄清楚这一问题是否为班级内大部分幼儿想要探究的问题。因此,教师通过交流等方式进行了验证。“这个蛋宝宝这么小,肯定是小鸡妈妈生的!”当发现幼儿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且大部分幼儿对这个问题都没有比较正确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基本判断这一内容对于本班幼儿来说是具有研究价值的。

(三)选材贴近幼儿生活且来源于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让幼儿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进行持续的探索,最终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有意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幼儿园探究活动的内容应是贴近幼儿生活的,不宜是那些难度过大且距离幼儿生活很远的内容。

其实,“蛋”在幼儿的生活中非常常见,由于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迫切求知的心。因此,“蛋”这种不会引起成人注意的普通物体可以激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当幼儿和家长一同去寻找那些不一样的蛋,并将这些蛋带到幼儿园后,它们就已经变得不普通了。幼儿会通过各种感官去重新认识这些蛋,如颜色、形状、大小,以及它们的妈妈是谁等。教师要在各种常见的普通事物中,帮助幼儿发现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思考如何在普通事物中找到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经验的学习点。

三、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

俗话说,要给孩子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教师自身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经验提升与拓展的程度。在活动进行之前或进行之中,教师要对活动中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经验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活动发展的方向,才能游刃有余地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在开展“神奇的蛋宝宝”活动之前以及活动过程中,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教师也及时翻阅书籍,上网查阅幼儿关于蛋的不同知识。教师必须保证帮助幼儿获得的经验是科学的。当幼儿对“如何去除鹌鹑蛋上的黑色斑纹”进行探索时,教师不能想当然地告诉幼儿自己自以为正确的答案,必须进行了解和学习,再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探索。

幼儿是主动学习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教师只是他们探究过程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需要鼓励幼儿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生成有价值的自发性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尝试而掌握知识,远比教师直接将知识教给他们要有价值得多,这也许就是探索活动最大的魅力。

猜你喜欢

自发性小班经验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再去小班看看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