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道癌的疗效分析
2021-06-15王鑫
王 鑫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心胸外科,山西 长治 046000)
食道癌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该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接触致癌物质、遗传因素、营养状态不佳等因素有关[1-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该病的创伤性较大、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手术具有创伤性较小、术后患者恢复的速度较快等优点[3]。本文主要是分析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食道癌患者中选取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经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被确诊为食道癌。2)具备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3)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胸膜腔粘连。2)合并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3)合并有精神疾病。4)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5)合并有其他的恶性肿瘤。6)合并有沟通障碍。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86例患者等分为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43例患者的年龄为54~81岁,平均年龄(65.52±11.20)岁;其中,有男性25例、女性18例。开胸组43例患者的年龄为53~84岁,平均年龄(67.01±8.49)岁;其中,有男性23例、女性2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开胸二切口食道癌根治术对开胸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协助其取左侧卧位。在患者右胸的第5肋间做一个25 cm的长切口,进入其胸腔,游离其食道,清除其颈部、上纵隔区域、下纵隔区域的淋巴结。将患者的体位更换为平卧位,在其腹部的正中做一个15 cm的长切口,从剑突-肚脐处进入其腹部,对其腹部区域的淋巴结进行清扫。拉出胃部及食管,切除食管及胃小弯,制作管状胃,进行胃代食管吻合。对创面进行常规止血,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采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腔镜组患者进行治疗。1)进行胸腔镜手术的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协助其取左侧卧位,将其身体略向前倾。在患者腋中线第7肋间做一个长约1 cm的切口,置入10 mm的Troca和30°胸腔镜,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将气腹压力维持为6 mmHg)。探查胸膜腔,在胸腔镜的引导下,在腋后第6肋间置入12 mm的Troca,在锁骨中线第4肋间置入5 mm的Troca,在腋前第4肋间置入5 mm的Troca,将上述的3个切口作为操作孔。打开纵隔胸膜,用超声刀游离奇静脉弓,用Hemolock将静脉弓的两侧双重结扎后,切断奇静脉,潜行分离纵隔胸膜,游离完整的食管胸腔段,清扫下肺韧带、食管旁等区域的淋巴结。用Hemolock双重钳夹主动脉旁、食管裂孔上方2 cm处的胸导管。检查患者的创面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其胸腔内是否存在膨肺漏气的情况。为患者置入上、下胸腔引流管,常规缝合其胸部的切口。2)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方法为:将患者摆放为仰卧位,在其脐部的下缘置入10 mm的Troca,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在患者右肋弓、左肋弓下、锁骨中线、腋前线分别置入5 mm、5 mm、10 mm、5 mm的Troca,将上述的4个切口作为操作孔。探查腹腔,检查腹腔内结节的情况及是否存在肿块。在距离胃网膜右血管弓2 cm处做一个切口,用超声刀游离胃结肠韧带,切断胃网膜,打开并扩大膈肌裂孔,同时游离腹腔段的食管,使其与胸腔段的食管相通。撤出腹腔镜器械,在患者的腹部做一个长约5 cm的切口,经该切口拉出其胃部,制作管状胃。将患者的头部偏向右侧,在其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做一个长约5 cm的切口,分离其颈段的食管,结扎其食管的血管。将食管拖出,牵引出管状胃,进行胃代食管吻合。对创面进行常规止血,置入腹腔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的指标(包括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量、术后胸腔的引流量、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术后疼痛的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呕血及急性呼吸窘迫等)的发生情况。在两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2 d和术后第5 d,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其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该评分法的分值为0~10分。患者的VAS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及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量相比,P>0.05。与开胸组患者相比,腔镜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胸腔的引流量均较少,其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量(个)术后胸腔的引流量(mL)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间(d)住院时间(d)腔镜组43 165.10±35.49 71.45±9.42 25.67±4.25 524.53±13.45 2.45±0.80 4.28±1.32开胸组43 160.15±41.30 80.67±12.52 26.52±3.43 643.10±11.21 3.11±1.02 5.52±1.35 t值 0.596 3.859 1.021 44.407 3.339 4.307 P值 0.553 0.000 0.310 0.000 0.001 0.000
2.2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对比
术后当天、术后第2 d、术后第5 d,与开胸组患者相比,腔镜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对比(分,±s)
表2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术后当天 术后第2 d 术后第5 d腔镜组 43 6.79±1.28 6.01±1.36 4.83±1.15开胸组 43 7.54±1.37 6.67±1.43 5.58±1.20 t值 2.623 2.193 2.959 P值 0.010 0.031 0.004
2.3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术后,腔镜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33%,开胸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95%,二者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食道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该病患者病情的进展,肿瘤可侵犯其周围神经,影响其日常的进食、发声,并可累及其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甚至可引发肝组织及脑组织的损伤,威胁其生命安全。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腹部、胸部及颈部的开放手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这类手术在直视下完成,操作较为简单,可保证淋巴结的清除效果。但这类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4]。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食道癌,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血管、神经及肺部的损伤均较小,可降低其组织渗液的发生率,故可减少其术后的引流量,缩短其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可改善其预后。该手术的切口较小,术中医生可借助腔镜减少对患者肺组织的牵拉,可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5]。另外,进行开胸手术时,为了更好地暴露患者的后纵膈区域,需对其肺组织进行牵拉、挤压,可损伤其肺部。患者的肺部受压可影响其下腔静脉的血流量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不仅可影响其进行胸式呼吸的能力,还可影响其腹式呼吸能力,增加其呼吸窘迫的发生率。在进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时,医生可借助30°腔镜更好地观察患者纵隔的食管床,减少对其肺部的牵拉,降低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保护其呼吸功能。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食道癌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程度,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