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留括约肌瘘管潜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观察

2021-06-15洪中华陈会林钦梦婷陈宏美王启尹和宅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瘘管括约肌肛瘘

洪中华 陈会林 钦梦婷 陈宏美 王启 尹和宅*

肛瘘是肛周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达10~21/万人,男性是女性发病率的2~6倍,多发于30~40岁[1]。肛瘘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肛瘘,单纯性肛瘘可采用肛瘘切开或切除术治疗;但对于复杂性肛瘘如盲目切开,肛门失禁风险较高。作者应用保留括约肌瘘管潜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腺源性复杂性肛瘘97例。纳入标准:(1)依据《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的诊断标准,诊断为非特异性感染的复杂性肛瘘;(2)无手术禁忌证;(3)瘘管穿过外括约肌>1/3;(4)签定同意书,接受后期随访。排除标准:(1)有影响伤口愈合潜在疾病,如糖尿病、炎性肠病、慢性腹泻、肿瘤放化疗等;(2)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病;(3)不能经受MRI检查或有造影剂过敏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9例,男44例,女5例;平均年龄(40.5±12.6)岁;平均发病时间(11.3±6.6)个月,采用保留括约肌瘘管潜剥术。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3±11.5)岁,平均发病时间(9.7±7.3)个月,采用肛瘘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常规检查,术前、术后随访均行肛管压力测定;为评估肛瘘的类型和复杂性,均行肛周增强MRI检查。术前禁食禁饮,常规备皮,术前采用80 ml开塞露灌肠,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取膀胱截石位。(1)对照组:采用肛瘘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术前常规扩肛,指诊明确瘘管走向及与括约肌关系,Ferguson(弗格森)拉钩暴露肛门,自外口注射双氧水,明确内口,电刀标记;探针自外口缓慢探入,沿瘘管走行向肛内探入,左手食指肛内做引导,从内口处穿出,结合术前肛周MRI了解瘘管走形,如为低位肛瘘则行瘘管完整切开。如为高位肛瘘则对低位组织切开,对于高位括约肌采用橡皮筋挂线,每周紧线至橡皮筋脱落。如合并多支或肌间拓展瘘管,分别予切除。术后常规抗炎5 d,换药2次/d,换药前应用郭氏苦柏方洗剂(苦参20 g,黄柏15 g,五倍子 15 g,蒲公英20 g,鱼腥草10 g,马齿苋15 g),本院自煎,150 ml/袋,加适量温水坐浴15 min,温度37 ℃左右,换药时碘伏纱条保护创面。(2)观察组:采用保留括约肌瘘管潜剥术。术中探查内口位置等方式均与对照组相同。紧贴外口为中心做圆形切口,爱丽丝钳夹外口及部分瘘管,术中通过牵拉试验明确瘘管走形及与括约肌关系,沿瘘管走行隧道式潜剥至外括约外缘,后在对应内、外括约肌间沟外缘作2~3 cm弧形切口,将外侧瘘管翻转至括约肌间平面,牵引充分暴露肛门,通过牵拉明确内口,经肛切开黏膜及内括约肌,充分游离切除肌间瘘管,切口呈V型,电刀沿着V型黏膜带内括约肌向上游离1~2 cm,3-0可吸收间断修补缺损括约肌,稀释双氧水、0.9%氯化钠冲洗,碘伏消毒,用爱丽丝钳自切口正中向下牵拉至外括约肌内侧缘以无张力为度,3-0可吸收线自V型切口顶部两侧分别将黏膜、内括约肌缝合至对应外括约肌皮肤处,充分将括约肌间隙缝合闭合,食指探查以肛内黏膜缝合平顺为宜,碘伏纱条填塞以保护创面。如有多根瘘管或多个内口可采取同样方式切除。术后处理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等情况。(2)比较两组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变化。(3)疼痛程度评分采用VRS分级法[3],结合术后患者疼痛的实际情况,自拟疼痛量表:0分:患者无自觉疼痛症状;1分:患者创面间歇性疼痛,程度较轻且能够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及睡眠;2分:患者创面持续性疼痛明显,无法忍受,需要口服止痛药,睡眠受影响;3分:患者创面疼痛持久且剧烈,完全不能忍受,可伴有被动体位,需静脉使用止痛剂,不能睡眠。

1.4 疗效评价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以肛瘘主症改善情况为评价标准,治愈:创面流浓水、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内、外口及上皮化瘘管消失,创面愈合。好转:创面流浓水、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改善,内、外口及上皮化瘘管缩小,创面未愈。未愈:创面流浓水、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及内、外口及上皮化瘘管均无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后伤口未愈及好转均视为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资料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R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RS)评分比较(±s)

组别 术后第1天 术后第3天 术后第7天 术后第21天 观察组 3.42±0.97 2.10±0.61 1.23±0.24 0.87±0.16 对照组 3.67±1.02 2.50±0.84 1.80±0.12 0.95±0.24 P值 0.22 0.01 0.01 0.06

2.3 两组术前、术后肛管压力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随访3个月后肛管压力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随访3个月后肛管压力比较(±s)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P值 术前平均肛门静息压(mmHg) 74.30±9.30 75.70±8.50 0.44 术后平均肛门静息压(mmHg) 71.40±8.10 65.60±7.40 0.01 P值 0.10 <0.01术前肛门最大收缩压(mmHg) 108.40±9.10 112.30±10.70 0.56 术后肛门最大收缩压(mmHg) 106.50±9.60 101.80±11.40 0.03 P值 0.32 <0.01

3 讨论

肛瘘,祖国医学称为“肛漏”,本病多为肛痈溃后,湿热毒邪蕴结,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日久酿生脓肿,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迁延不愈,日久成漏。故中医治疗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祛湿为主的内、外治法。现代医学对于低位或单纯性肛瘘行肛瘘切开术是无争议的[5];但对于高位或复杂性肛瘘的最佳手术策略仍在争论中,其核心是基于瘘管的复杂性、深度和瘘管对括约肌的影响而实施手术。近年来,各种肛瘘微创化术式成为新热点,主要包括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直肠推进皮瓣、瘘管激光闭合技术(FiLac)、视频辅助肛瘘治疗(VAAFT)及肛瘘栓等治疗,但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复发率并未达到最初的期望[6-9]。作者采用留括约肌瘘管潜剥术,术中采取经肛括约肌间和肌外双入路的方式,对内采用经肛门切开内口和括约肌间隙感染灶充分切除,对外括约肌隧道式潜剥游离裸化,保留外括约肌,避免肛门畸形;同时采用缝合技术,使肛内开放创面变成闭合性创面,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排便及换药的痛苦。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肛门压力比较方面,观察者术后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7天疼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使用中药熏洗,借助熏蒸时产生的药力和热力达到创面,助气行血,加速气血经脉运行,减轻创面局部水肿、疼痛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作用[10]。方中苦参、黄柏具有清热燥湿,五倍子收敛化湿,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柏、苦参中有效成分黄柏醇、苦参碱具有抗菌消炎的效用[11];五倍子内含的鞣酸能促进神经末梢蛋白质沉淀,产生局部麻醉止痛作用;蒲公英为中医外科疮疡良药,具有有很好的抗菌作用[12];马齿苋含有维生素A样物质、鱼腥草含有的鱼腥草素均具有扩张毛细血管,促进创面组织再生功效[13]。

猜你喜欢

瘘管括约肌肛瘘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同轴导丝法更换肾造瘘管在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肛瘘诊断与治疗
“耳仓”是福还是祸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排便的奥秘
长期留置肾造瘘管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