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心理治疗对血液科保护性隔离患者不同阶段心理支持的作用

2021-06-15田园吕信恩柳琼林圆圆孙岚王海治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保护性心理治疗团体

田园 吕信恩 柳琼 林圆圆 孙岚 王海治

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易感染患者,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患者等[1]。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患者需保护性隔离,研究表明[2],被单独隔离的患者易出现孤独、抑郁、焦虑、恐惧和紧张等心理压力反应。在身、心的双重压力下,较多患者难以适应隔离后的生活,一些患者甚至出现心理疾病或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3]。团体心理治疗被应用于强迫症患者、乳腺癌放疗患者、卵巢癌患者等的心理干预,均取得理想效果[4-5]。本文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在血液科保护性隔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层流洁净病房保护性隔离患者,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呈阳性患者112例,研究小组对每个组员进行入组访谈,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入组意愿,按照进入隔离病房的顺序间隔分配为团体心理治疗组(团辅组)和对照组,各56例。(1)纳入标准:①接受保护性隔离的血液病患者,SCL-90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2.5分;②男女不限,年龄>18岁,<60岁,初中文化水平以上;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85分,生活完全自理;④住院日≥28 d;⑤患者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①有出血倾向患者;②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损伤者;③存在严重心理和精神障碍患者。团辅组有8例患者因住院日<28 d出院,3例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和肝肾功能损伤,共11例未能完成团辅次数而退出,最终完成45例。对照组6例因住院日<28 d出院,4例不愿配合,共10例未完成而退出,最终完成4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在患者隔离开始时(第1天),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清单(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测量。(1)团辅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干预。由2名护士、2名主管护师兼心理咨询师、1名医学博士、1名心理学专家组成,共同制定团辅活动安排。团辅活动2次/周,患者按进入层流洁净病房顺序序贯入组,连续4周,共8次,60~90 min/次;每次活动人数≥4人,患者在住院期间需参与8次团辅活动,完成4次活动时(第14天)进行隔离中期测评,完成8次后(第28天)进行隔离后期测评;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2名主管护师兼心理咨询师安排每周三和周六晚班,轮流在每次活动中担任团体领导者,1名心理学专家为研究顾问,现场指导1次/2周。(2)对照组按常规心理护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支持、疏导和环境调整等方法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分别在隔离中期(第14天)、隔离后期(第28天)采用行为医学量表评估该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SDS、SAS、SCL-90、PSQI、GSES量表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隔离开始(第1天)基线测量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隔离开始(第1天)的基线测量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隔离开始(第1天)的基线测量结果比较(±s)

组别 n SDS SAS SCL-90 PSQI GSES 团辅组 45 47.71±5.47 52.20±5.04161.20±10.5414.80±3.08 1.97±0.30 对照组 46 49.13±5.51 50.41±5.61165.53±11.8413.93±3.37 1.88±0.35 t值 -0.698 0.923 -1.059 0.736 0.727 P值 0.491 0.364 0.299 0.468 0.473

2.2 两组患者在隔离中期(第14天)测量结果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隔离中期(第14天)测量结果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在隔离中期(第14天)测量结果比较(±s)

组别 n SDS SAS SCL-90 PSQI GSES 团辅组 45 44.69±5.5644.87±5.25 155.13±5.11 11.53±2.00 2.13±0.17 对照组 46 53.20±6.3452.69±6.60 162.47±10.7 13.67±3.09 1.90±0.33 t值 -3.889 -3.583 -2.515 -2.248 2.376 P值 0.001 0.001 0.018 0.033 0.025

2.3 两组患者在隔离后期(第28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在隔离后期(第28天)的测量结果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在隔离后期(第28天)的测量结果比较(±s)

组别 n SDS SAS SCL_90 PSQI GSES 满意度 团辅组4544.13±3.4243.41±3.20 151.53±5.94 10.20±1.782.22±0.1291.13±2.39 对照组4649.14±4.3149.44±4.48 160.07±6.62 13.13±2.421.98±0.2487.73±3.31 t值 -3.521 -4.217 -3.717 -3.785 3.481 3.23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3

2.4 两组患者SCL-90量表的因子分和减分率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SCL-90量表的因子分和减分率比较

3 讨论

目前化疗是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导致的重度感染是血液病的主要死因之一[6-7]。为降低感染率,常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无家属陪同,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使患者免受致命感染的威胁。由于癌症给患者带来心理应激反应,再加上被隔离,独自面对化疗等,致使患者心理出现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8]。团体心理治疗可以借助团体成员的互相影响和支持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9]。本研究显示,在隔离中后期,团辅组患者SDS、SA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辅组成员相处于同一空间进行游戏互动,具有共同的目标、彼此了解、关怀、支持、鼓励、欣赏和协助产生正向作用,随着团体成员间越来越熟悉,并有出院患者的积极示范,对于保护性隔离的患者来说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消除陌生感。而对照组患者入住于双人间隔离病房,较少与其他病员沟通和接触,常规心理护理主要是言语的劝慰和提醒,来自于护士,而护士和患者的角色不同,又缺少专业的心理学技巧,较难产生共鸣,达不到舒缓情绪的作用。团体心理治疗对保护性隔离患者情绪改善明显,与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0-11]。

本研究显示,隔离中后期团辅组患者的SCL-90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因子分对比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其他这六项因子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这一因子筛选阳性率最高。团辅组减分率≥50%和≥25%的占比分别为26.79%和53.57%,而对照组减分率≥50%和≥25%分别为1.79%和21.43%。表明,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保护性隔离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缓解人际关系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减轻敌对情绪和焦虑、抑郁情绪,尤其能缓解躯体的主观不适感,改善睡眠和饮食。研究表明[12],团体心理治疗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和效果容易巩固这些特点。尤其适用于改善人际关系。本研究中团体游戏能让患者找到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在交流互动中,倾诉内心的苦恼,在团体中寻求支持和帮助,随着团体活动次数的增加,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安全感,松弛紧张和不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恢复,体现出了高水平的适应性和恰当的社会行为。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的行为的知觉或信心。有研究表明[12],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与自我效能感互为因果,即负性情绪越明显,自我效能感越弱;而自我效能感如若增强,负性情绪也随之减轻。本研究隔离开始时,两组SDS、SAS的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隔离后期,团辅组内良好的人际互动和支持给患者带来良性情感和认知上的积极改变,增强其对于行动控制的直觉和信念。团体心理治疗在降低团辅组焦虑、抑郁情绪的同时,也使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保护性心理治疗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试论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机理及其在朝阳县地区的推广建议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调查与研究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和推广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抗御多种不利因素 大力实施保护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