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2021-06-14裴瑞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起源胃肠道腹膜

裴瑞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西 晋中 031800)

胃肠道间质瘤疾病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以往大多被误诊为平滑肌或者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诊断的难度比较大,患者具体的发病位置为小肠以及胃部,同时也会于网膜、后腔以及腹膜位置发病[1]。胃肠道间质瘤疾病属于恶性肿瘤,通常会由种植以及血行转移至肝部、腹膜或者肺部位置,很少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2]。近些年来,临床当中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征认识越来越深刻,但是因为胃肠道间质瘤生物学无法进行预测,且预后效果不高,存在比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在良性、恶性鉴别上有着比较大的鉴别难度[3]。目前,多层螺旋CT已经被研究证实能够用于患者肿瘤血供的观察,且根据强大的后处理系统能够对患者病变位置以及周边脏器组织关系进行了解,还可以准确观察患者的肿瘤部分、密度、大小以及形态,为临床中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在本文的研究中,选择了35例患者作为对象,对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学特征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35例患者CT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在35~78岁,平均年龄值为(54.62±4.39)岁;患者均存在腹胀、腹痛、腹部包块以及便血的情况。纳入标准:①存在胃肠道肿块的患者;②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128层螺旋CT扫描,均比较配合治疗。③患者CT影像学资料完整、无缺失。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精神分裂或者意识不清情况的患者;②因为其他原因无法进行CT检查的患者;③不遵守医嘱的患者。

1.2 方法

1.2.1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仪器为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和飞利浦Ingenity core128CT,均为纯进口8兆球管。具体的设置参数为:16排螺旋CT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设置为250 mA,层厚设置为1.25 mm,螺距这是为1.25;64排CT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设置为120值250 mA,扫描层厚设置为0.5 mm,转速设置为0.5 s/r。扫描的范围为:依据患者病变位置选择患者的上腹部以及中下腹部。患者在实施CT检查之前禁止进食6~8 h,检查之前半小时服用2%泛影葡胺或者500~1000 mL水,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的是3.0克碘海醇注射液,使用剂量为100 mL,注射速度为每秒3.5 mL。

1.2.2图像后处理 将扫描完成之后的重建数据导入到后台工作站当中,采取处理软件对其实施多平面重建、容积重组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等,进而获取更加多方平面的重建图像,对病灶和周边组织的关系进行观察,显示出患者间质瘤生长方式,对患者病灶血供情况进行了解,对该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分析以及评估。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肿瘤部分以及形态情况、CT表现以及强化特征和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描述方法为(± s),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为%,χ2检验,P<0.05说明数据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肿瘤部位以及形态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的35例患者均为单发患者,起源在胃部的患者有18例,起源在小肠的患者有10例,起源在结直肠的患者有4例,起源在肠系膜的患者有3例;19例为圆形或者类圆形,7例患者为不规则形,9例患者为分叶状(均为恶性);良性肿瘤的最大横径长度为4.6 cm,最小者横径为1.8 cm,恶性肿瘤最大的横径长度为17.6 cm,最小者横径长度为3.1 cm。

2.2 肿瘤的CT表现以及强化特征

平扫密度表面大多均匀,增强之后良性肿瘤均呈现显著的均匀强化,部分的恶性肿瘤呈现不均匀强化,所有的病灶动脉期呈现为显著强化情况,静脉期呈现为持续显著强化,中心坏死区不存在强化。本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转移,分别为3例肝转移患者,主要的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边缘强化;1例患者为脾转移,主要的表现为病灶轻度强化,1例患者为腹膜多发性转移患者,病理研究之后证实患者情况为转移,经过螺旋CT检查之后显著上述5例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

2.3 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中35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之后31例患者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为88.57%。4例没有准确确诊的患者当中,1例患者为肠系膜的恶性肿瘤,定位在后腹膜位置;1例患者因为肿瘤无法进行定位;2例患者被误诊断为平滑肌瘤以及隐睾恶变,见表1。

表1 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

3 讨论

以往临床当中对胃肠道间质瘤疾病的改变都有着比较大的争议,目前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胃肠道见你直流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这一疾病大多发生在年龄高于40岁的中老年男性群体中,发生在胃部的概率最高,60%~70%,其次为小肠,发生概率为20%~30%[4]。在本文的研究中所选择了35例患者均为单发患者,起源在胃部的患者有18例,起源在小肠的患者有10例,起源在结直肠的患者有4例,起源在肠系膜的患者有3例,这一结果和上述的研究基本一致。多层螺旋CT扫描方式有较高密度分辨力和较快的扫描速度,在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诊断时,相较于对患者采取消化道造影、超声、MRI检查以及内镜等等检查都更加具有优势[5]。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不单单可以对患者瘤灶的部位、特征、大小以及性质进行判断,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还可以明确显示患者的浆膜、肌层以及黏膜等等胃肠壁结构,对肿瘤的起源进行判断,对于鉴别其他的肿瘤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一,因此,目前认为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是最优的检查方法[6]。胃肠道间质瘤在多层螺旋CT显示的肿瘤形状大多是类圆形或者圆形,具有均匀密度,边界较为清晰,内可见钙化情况,存在此类特征的肿瘤大多是良性肿瘤,呈现为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存在边界不清晰,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的肿瘤大多为恶性肿瘤[7]。此外,良性肿瘤患者的直径大多低于5 cm,恶性肿瘤患者的直径大多高于5 cm。增强之后良性肿瘤均显著均匀以及强化,恶性肿瘤患者大多不存在均匀强化情况。所有病灶动脉期均存在显著的强化情况,静脉其表现为持续明显强化,中心坏死区不存在强化情况。此外,还有少数恶性程度比较高的病灶将会出现转移,以往研究当中最常见肝、腹以及膜转移,很少对患者淋巴结造成类及。在本研究当中,有5例患者出现转移,分别为3例肝转移患者,主要的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边缘强化;1例患者为脾转移,主要的表现为病灶轻度强化,1例患者为腹膜多发性转移患者,病理研究之后证实患者情况为转移,经过螺旋CT检查之后显著上述5例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当中的其他间叶来源肿瘤影像学表现和胃肠道间质瘤非常相似,很难对其进行鉴别,研究中还有2例患者被误诊断为平滑肌瘤以及隐睾恶变,但这类肿瘤疾病的发生概率比较低。

综上所述,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能够准确判断期部位、内部结构以及形态,对患者后续的诊断以及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猜你喜欢

起源胃肠道腹膜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圣诞节的起源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奥运会的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