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在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中的影像学 表现及鉴别诊断个案分析

2021-06-14周纪宇敬宗林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枕叶弥漫性侧脑室

周纪宇,周 倩,敬宗林(通讯作者)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弥漫性大B细胞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亦是成人最为常见的淋巴系统肿瘤,主要指细胞核大于2个正常淋巴细胞的大B细胞构成,部分患者伴有弥漫性生长[1]。而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发病率较低,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与结外肿块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乏力与盗汗[2]。病理组织检查是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常用的诊断方法,并视为“金标准”,但是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创伤性,导致患者诊断耐受性较差[3]。MRI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重建出人体信息,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亦可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能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结构,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4]。因此,本研究以疑似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为对象,探讨MRI在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中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个案资料

患者,男,52岁,主诉头痛10+天。(1)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颞部及额部疼痛,且疼痛为间歇性,持续数分钟后缓解,未见明显恶心呕吐、无头晕,亦无发作性四肢抽搐,四肢乏力,无视力下降。但是,患者未重视,自服感冒药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检查,提示:左侧颞枕叶占位,为帮助患者确诊,遂至医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左侧颞枕叶占位”收治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19次/分,收缩压89 mmHg,舒张压57 mmHg,体重65 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急性面容,神志清,精神稍差,能配合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余未见异常。为了进一步确诊,患者拟行病理组织检查,并完成MRI检查,出院诊断: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

2 结果

疑似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且患者行MRI检查亦得到确诊,影像显示:于左侧颞枕叶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为5.0×3.3 cm,边界相对清晰;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以等信号为主;T2Flair呈等信号,DWI上可见明显的弥散受限呈高信号;而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区域明显强化,周围可见大片状水肿带环绕,且肿块位于左侧侧脑室枕角及三角区区域,左侧侧脑室枕角显示不清;脑中线结构向右侧偏移;脑室系统未见明显扩大,小脑、脑干未见异常,见图1。

图1 MRI在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中的影响特点

3 讨论

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常见的病理类型,是一类在细胞遗传学、分子学、临床表现及标准治疗反应、预后的抑制性均明显的疾病[5]。由于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程延长,患者多表现为B淋巴细胞呈弥漫性生殖,肿瘤细胞的核与正常组织细胞的核相近或大于组织细胞的核[6]。由于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程延长,临床多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神经损害症状。国内学者以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9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有关检查,并对患者行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入组9例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以颅内压增高及神经损害症状为主,未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其中,首发症状为头痛6例,肢体无力1例,走路不稳1例。患者末梢白细胞分类中2例显示淋巴细胞分类升高>0.3。同时,对患者行头颅CT、MRI检查,头颅CT平扫可见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肿物,未见钙化、囊变;头MR检查T1W1为稍低或低信号;T2WI可见界限清晰的等或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中,收治的1例患者均免疫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且确诊前行MRI检查,结果表明:于左侧颞枕叶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为5.0×3.3 cm,边界相对清晰;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以等信号为主;T2Flair呈等信号,DWI上可见明显的弥散受限呈高信号;而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区域明显强化,周围可见大片状水肿带环绕,且肿块位于左侧侧脑室枕角及三角区区域,左侧侧脑室枕角显示不清,支持病理组织检查。MRI属于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该方法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无需重建即可获得全方位的图像[7];具有清晰的软组织结构,能实现多序列成像、多种图像类型,可为病变性质的确定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既往研究表明:磁共振属于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用于物理、化学等领域。MRI临床检查时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得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刺激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而通过MRI信号接收、空间编码及图像重建,能产生相应的MR信号。因此,临床上对于疑似颅内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瘤患者应加强患者MRI检查,实现病灶的诊断、鉴别,为后续诊疗提供影像依据[8]。但是,临床上对于MRI检查难以帮助患者确诊者,则应及时进行病理组织检查,帮助患者早期确诊,避免延误最佳诊疗时机;对于确诊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干预,且治疗过程中加强MRI检查,评估患者治疗预后,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是属于少见的颅内肿瘤,MRI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依赖免疫组化结果。

猜你喜欢

枕叶弥漫性侧脑室
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①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成人枕叶体积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53例枕叶癫痫临床分析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