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或狭窄症的研究

2021-06-14王兆全

健康之家 2021年21期

王兆全

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腰椎融合术治疗后,存在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或狭窄症患者的治疗中,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ASI患者,患者例数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的手术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对比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JOA评分、患者恢复优良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平均时间较短,为(65.63±17.66)min,该手术方式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小为(9.37±2.36)mL,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平均在(6.23±2.31)d康复出院。通过对患者入院前及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统计,发现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低于术前,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患者的康复优良率较高,为95.00%。经过治疗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术前高(P<0.05)。结论:在经皮椎间孔镜的治疗方式下,能促进患者椎间盘情况的改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椎间盘狭窄症;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

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是引起患者出现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发生后许多患者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腰椎融合手术是临床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终极手术[2]。在该种治疗方式的干预下,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解决病变节段存在的滑脱不稳等作用。但在临床对该手术的大量应用之中,发现这种手术的干预下,会损伤到腰椎后正常韧带复合体[3]。而患者即使在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作用之下,但由于机体本身自然的力学稳定性已经受到破坏,因此在其机体邻近节段中处会出现受力改变的情况,导致患者的邻近节段退变问题加重。随着如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临床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微创理念不断深入。在这类疾病的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方式得到了临床的认可。临床上提出,在接受了腰椎融合术治疗后发生邻近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Adjacent Segm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r Spinal Stenosis, ASI)中,为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Surgery, PTS)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手术优势较大[4]。为进一步探究PTS的手术效果,本研究就收治的ASI患者中PTS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ASI患者20例进行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纳入标准 ①精神正常,可良好沟通交流;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符合疾病诊断标准者;④接受融合术治疗超过1年时间者。

排除标准 ①沟通困难,临床配合度极差者;②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衰竭者;③存在休克、意识丧失等情况的患者;④存在全身血液系统疾病者;⑤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PTS治疗,在手术中为患者连接心电监护仪,以便在术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指导患者躺在透视脊柱专用床上,采取俯卧位,使其腹部悬空。根据透视对患者的手术穿刺椎间盘平行线进行确定并标记,根据透视开展手术,确定患者的皮肤穿刺进针点。对患者的穿刺部位進行消毒铺巾后,采取局麻方式进行麻醉。根据透视进行穿刺,在穿刺过程中注意对方向进行调整,以免受到内固定物、L横突等阻碍。在穿刺后将造影剂注入椎间盘内,对患者开展疼痛诱发实验,对患者机体的后纵韧带以及纤维环具体的破损情况进行推断,将皮肤应用手术刀切开,将软组织扩张后将椎间孔应用环锯扩大,将工作套筒置入后,根据内窥镜将髓核摘除,若患者存在侧隐窝狭窄的情况,可见椎管于环锯下扩大。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手术指标,对比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JOA评分。统计患者的恢复优良率,对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指标

经过对患者的手术情况统计,显示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5.63±17.6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37±2.36)mL,平均出院时间为(6.23±2.31)d。

2.2 疼痛及JOA评分对比

手术后的JOA评估及疼痛评分均优于术前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恢复优良率

经过治疗,统计有10例显效,9例有效,恢复优良率为95.00%。

2.4 生活质量评分

术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P<0.05),见表3。

3讨论

腰椎融合术为临床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一种手术方式[5]。通过该种手术的实施下,虽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情况,但临床发现在该手术实施后,患者术后可能出尽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引起ASI情况的发生[6]。根据国内外对于发生该情况的研究显示,发现在腰椎融合术的实施下会加快退行性病变[7]。研究指出,患者的个体差异、手术因素等原因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患者年龄过大,或在其临近节段中本身就有一些基础病理,再经过手术的干预则加快了病理变化,再如手术的开展下会引起脊柱结构受损等情况,都可能造成患者术后出现ASI。临床提出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PTS手术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以起到改善患者情况的作用[8]。PTS手术最早是于1997年被投入临床使用,在这种手术的大量应用下,手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手术的适应证也得到了有效地扩大,该手术在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种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较传统手术而言,这种手术的开展下不需要将腰椎椎旁结构大面积暴露出来,能够通过应用套筒对软组织的扩张开展手术,使脊柱后方的张力带得到完整保留。通过该手术的实施,在起到较好的手术作用的同时,避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在该手术的实施下,能够获取清晰的视野,也能避免在穿刺过程中损伤患者的神经根,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经过PTS手术的实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能够有助于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

研究显示,在PTS手术的实施下,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恢复时间较快,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5.63±17.6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9.37±2.36)mL,平均出院时间为(6.23±2.31)d。通过统计患者的相关指标计,发现术后3 d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患者的康复优良率较高,为95.00%。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均比术前高(P<0.05)。

综上,在ASI患者的治疗中应用PTS手术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手术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立栋,袁峰,陈宏亮,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术与T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4):4696-5000.

[2]刘建民,许卫兵,杨东方.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7):679-682.

[3]楼超,刘飞俊,何登伟,等.经皮内镜下切除术联合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合并间盘脱出的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8):507-514.

[4]林东,周俊锋,崔新华.骨质疏松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生物力学变化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0,41(1):5-8,13.

[5]权宗军.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管狭窄症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0,5(5):64-66.

[6]王李琴,方景.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20):22-25.

[7]杜磊,卫健民.经皮椎间孔镜与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9):1384-1385.

[8]李東,常志泳,蔡平,耿泽,陈刚,李开华.经皮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9):92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