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

2021-06-14黄倩

参花(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

摘要:绘画作品中的意境,是作品的灵魂。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传统形式,历来讲究景与情的有机结合。画家借景抒情,情由景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需要作者凝情聚感,笔墨外显,虚实结合。意境产生于画家的创造,构成了绘画作品最深层次的艺术魅力。意境也来源于客观自然,意境是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相结合,画家创造的景物形象是实,引起人们联想的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

关键词:中国古代 山水画 意境空间

画作是通过笔墨的方式向观赏者传递一些情感和感受,这就需要整个画作都充满着相关的意境,恰当的意境才能让观赏者展开充分的联想,最终被整个画作所感染。尤其是古代的山水画,很多画家都通过这些山水画来表达他们此时的心情或者是当下的形势,利用画作的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别人或者是记录下来,将景色和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最佳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探究山水画中的意境表现,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语言表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呈现等,去探究山水画的意境空间是如何展现出来的。

一、意境的内涵

意境是一幅美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它表现了生活中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景物,与画家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维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境界的平衡。而大部分意境都是画家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产生的感想和情感,进而将这些思想观念以及情感追求融合在自己的画作中,形成一定的意境空间,让观赏者被其形象所吸引,并且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充分地去联想,去探究这幅山水画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尤其显著,一般表现的是山水的意境,充满着诗情画意。如北宋的一幅作品《早春图》,从远一些的景色开始,山一层一层地叠起,在山腰那一块有烟雾笼罩,再向上就是山的主峰,仔细看还能观赏到山间一些石头的缝隙中有着潺潺的溪流,使得意境十分深远。此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刚走,春天正在向我们靠近的时期,阳光照在整个山间,让人不由地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是多么旺盛。

二、山水画中意境的主要表现

(一)空灵之美

画家去画一幅山水画时,通常会着重考虑空白处和画中主体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构造,通过添加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景物,体现出一种空灵之美,展现出山水画特有的意境空间。如果缺乏一定的空灵感,将整幅画作都画得满满的,反而会让整幅画作看起来死气沉沉,缺乏一定的感染力,而将这些山水赋予生命,就会让整幅画作看起来非常有活力,在其中加入一些朦胧的雾、天空等“虚渺”的事物,会让画作显得更有空灵感。虽然这些事物没有什么固定的形态,但是这些空白的地方和景物会让观赏者产生更多的联想,进而更好地体会画作的意境之美。

(二)诗意之美

山水画还会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很多相关的诗词旁边都会赋上山水画作,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山水画的意境也不能与诗词的意境美相分离。变成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如《寒江独钓》这首诗,其中有一叶扁舟独自浮在水面之上,渔翁坐在其中,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个人在这么大的江面上独钓更是渲染了空旷和冬日萧条的意境,这样的诗意加深了山水画的意境。

(三)形神兼备

中国古代山水画作除了要让事物之间的形态相类似之外,还追求情感意境相一致,如果单单是形态相似的话,会让整幅画缺少神韵,要将情感和内涵融入其中,才能展现出作品的意境美。画家在作山水画的过程中,将自己观察到的山水等事物和景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再一次进行加工,将灵魂和情感赋予其中,最终展现出形神兼备的状态。

三、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语言表现

(一)笔墨

山水画中的笔墨也是至关重要的,画家要根据所画的事物去选择绘画的方法和笔墨,根据不同形态需要去改变他们的用笔方式。比如“筋”表现的是笔断意连的感觉,虽然画笔的地方已经结束了,但还能给人一种无限的感觉,也就给观赏者更多空灵感,这正是上面所说的空灵之美。“肉”表现的是运笔的时候要有力,中锋用笔,圆润浑厚,能让画作展现出立体感,产生浑厚的意境。“骨”是指在用笔的过程中留一些笔的痕迹和趋势。“气”是笔迹之间要相互呼应,让整幅画看起来更加连贯,让画作给人带来整齐的感觉。

墨又与笔有着一定的联系,墨的运用和笔中的水分有着极大的关系,要水分适中,不干也不过湿,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好的水墨画。过干会让整幅画显示不出那种意境,每笔结束都无法展现出笔断意连的感觉;而水分过多,又会让整幅画不是那么地清晰,墨堆积在一起会影响整幅画作的效果。所以笔墨和意境的关联十分紧密,山水画以它独特的笔墨画法展现情感和意境,让中国古代山水画作有了更高的境界。

(二)构图

在古代的山水画作中,可以看到整幅画的构图十分重要。一个好的构图能够让整幅画显得十分匀称,还能够让整幅画的意境变得更加深远。只有选取正确的景物观察方法,才能够选择正确的构图方法,而远近法是山水画使用比较多的观察方法,包括高遠、深远和平远这三种方法。高远是将一些树木画得很小,这样才能显现出山的高大。如,有的作品从下往上去观赏,可以看见山势的险峻,山色却十分清明,这样山的高远就展现得十分生动。仰视的这种方式去观赏山,能够感受到山的远而高,从而展现出整个山的高大。深远一般是从山的前面去向山的后面观赏,很多画作通过增加一些云气和雾气去展现山的深远意境,让人感觉一眼望不到头,无法观赏到山后存在着什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而产生了深远的意境。平远指的是向水平的方向去观赏,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自在的感觉,可以是站在山的顶峰向水平的方向去眺望,让人有一种整体的观感,山与山之间的那种空旷和辽远,也在这其中展现出来了。

四、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呈现

(一)从单一到整体

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意境具有超越性的特点。在观赏山水画的时候,首先给人看到的是那些具体的意象,这些具体的意象相互融合在一起,最终使一个整体的形象展现出来。除此以外,山水画还显现出一种仙气的感觉,在这样的感觉下山水画具有朦胧之感。在画作中,画家并没有固定在某一个点上,而是以整体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画作,将自己所观赏到的事物在大脑中展现出一个整体,然后再进行相关创作,既让整幅画中的事物都能够表现出来,又使画作的意境不被破坏掉,达到单一的事物到整体意境的完美呈现。

(二)淡远萧疏的宁静氛围

很多画家都追求清寂、简单的意境,画家在这些空旷、辽远的景象中展现着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追求,让其中的意境更加耐人寻味。如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他的笔法繁而不乱,渲染了深山密林的清幽气氛,通过这幅画中的各种景物更是表达了作者隐居的愿望。还有古代的山水画《六君子图》,画中疏林彼岸,湖水茫茫,显现出清远萧疏的意境,让观者在欣赏这样的画作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让自己与作者的画作产生心灵共鸣,体会到观赏画作和景物的乐趣。

在山水画中,除了要表现“淡”之外,很多的画家还在其中表现“静”,当我们去观赏这些山水画时,内心就感觉到足够的平静,在这样的画作中静下自己的心来,给人内心一种十分宁静的感受。画家通过无声的画作,给人们展现出一幅壮阔和宁静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这些画作时也能够被这些画作所影响,静心地感受这些山水画中的意境,摆脱生活中的一些喧嚣和急躁,充分地体会“静”。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的意境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这也是古代山水画的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语言,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呈现等,这些都是画家在山水画作画中需要认识到的,因而要让更多的观赏者体会这些山水画中深层次的内涵和意境。意境是山水画中的最高境界,离开了这些意境的山水画就等于缺少了画作的灵魂,无法让人很好地欣赏这样的画作,因而要利用正确的笔墨和构图方法,将意境更好地融入山水画中,让观赏者充分地进行联想,感受其中的意境。

参考文献:

[1]乔亚峰.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意境表达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3):61-63.

[2]高荷.行云流水——中国山水画“云水”意境的构建[J].艺术市场,2021(02):110-111.

[3]丁哲.中國山水画创作的“心性”与意境探究[J].中国文艺家,2021(03):11-13.

[4]钟宝.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176-178.

[5]张志勇.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J].艺术评鉴,2020(16):40-42.

(作者简介:黄倩,女,本科,江苏省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科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学习札记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战国诸子叙事与中国古代史传文的成熟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的刑法法条解释之比较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