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公司更新人设
2021-06-12孙惠民
文/孙惠民
■孙惠民专栏
SAP中国区Chief Digit alTrans formation Officer。曾任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兼咨询规划部总经理。福建省标准化院入库专家、福建省服务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公共管理技术委员专家、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信息工作委员会委员。
3月23日,道达尔与申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每年向申能集团供应140万吨液化天然气。双方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扩大在中国市场液化天然气的销售,持股比例分别为49%和51%。这是首家外资企业与地方国企就天然气下游市场成立合资公司的案例。
与在中国市场继续深耕传统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道达尔在全球的战略布局其实已经走上了加快去石油化的新发展之路。这不仅是特例,包括壳牌和BP在内的这些名字一直是石油公司的代名词,现在他们正急速“更新人设”。在欧洲,石油公司向可再生能源及电力行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这些欧洲石油公司都在2020年发布了转型战略。一年后的现在,他们在可再生能源及电力行业的投资已颇具规模。壳牌制定出清晰的转型投资计划,BP也公布了对低碳环保产业的更大雄心。道达尔则在过去一年里,不仅退出了美国石油协会、收购了多家可再生能源公司,而且准备在5月28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向股东提议,将公司更名为“道达尔能源”,以淡化石油公司的色彩,彰显业务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的决心。
可以说,“石油公司”正走在快速消失的路上,“硅基能”颠覆“碳基能”能源体系的创新革命已经开始对决。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能源体系的创新革命”史,由“生产—传输—利用”三大环节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个体系相应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而国家命运往往和“能源体系的创新革命”紧密相关。最具代表性的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崛起依靠的就是“原油体系”。“高效炼化技术—全新输油管道—创新汽车生产线”,最终形成了“生产—传输—利用”的循环体系,成功取代了由英国主导的“煤炭体系”,从而大大加速了美国工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在生产端,洛克菲勒创办了标准石油公司,通过改良设备以及高效的冶炼技术,提高了炼化效益,继而控制了美国95%的市场,又通过价格战、雇文痞、收买黑帮等方式,一度控制了全球85%的市场;在运输端,洛克菲勒放弃了当时流行的铁路运输,开创性地建立了庞大的输油管道,大幅降低了石油成本;在消费端,亨利·福特开创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生产了廉价的T型车,把洛克菲勒的石油消化得干干净净。1929年时,美国拥有全球78%的汽车,汽油和燃油占石油总消费量的85%,工业文明遥遥领先。
如果从能源体系革命维度来划分,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蓄力体系、煤炭体系、石油体系、硅能体系和比特体系五个阶段。这些阶段是一种犬牙交错的纠缠并行状态,差别在于起点时间有先后。
前三阶段属于碳基能;第四阶段属于硅基能,是如今最热的赛道——“硅能源”革命,即由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车组成,对应一个新的“生产—传输—利用”循环体系;第五阶段属于比特能,比特对应英文单词bit,软件定义下的数据、算力和算法在内的协同计算体系构成了比特能。这个阶段在“生产—传输—利用”循环体系中,应是“端—边—网—云—用”,核心为数据驱动。“端”,即智能物联设备终端,如手机、智能家电、各类传感器等;“边”是靠近物或数据源附近的边缘计算;“云”是云计算;“网”是数据传输网络;“用”是各种应用场景。
在比特能驱动下,人类社会正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带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再造、经济结构的重组、生活方式的巨变。
我们已经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石油的消失一定会是历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