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原夏菜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以内官营镇芹菜产业为例
2021-06-12魏胜文
宋 琰,魏胜文,2
(1.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内官营镇位于定西市安定区西南部,是甘肃省五大蔬菜优势产区中的渭河流域优势蔬菜产区,也是甘肃省最大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形成了碱地芹菜种植、甘蓝种植、设施农业、旱地蔬菜四大基地。并在先锋、乌龙、清溪连片整区域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蔬菜种植示范区10 000 多亩,在内官、锦屏、永丰建设3 万多亩的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带,全力提升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水平。其中芹菜种植规模在近几年来是最为广泛,且规模收益是最好的,芹菜占当地农产品销售市场将近45%的份额。但近几年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芹菜产业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土地肥力下降、芹菜减产、农村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有市场趋于饱和等等。所以本文以芹菜产业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芹菜产业发展现状的详细调研,分析对比了其优势条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本文立足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安定区内官营镇发展芹菜产业的优势
自然气候条件优越。内官营镇地处黄土高原的西部,该镇以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镇的平均海拔为2 000 m 左右,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可以为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气候条件。
水资源较为充足。当地的地形主要以盆地为主,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是安定区主要的井灌区,近几年受益于“引洮工程”的开展落实,使当地地下水位上升,解决了种植灌溉用水。镇内有耕种地20多万亩,其中锦屏、先锋、万崖、清溪、永丰等村的地势相较为平坦,以川地水浇田为居多,形成了一个芹菜种植的长廊[1]。
交通相对便捷。内官营镇长久以来就是安定区的贸易重镇,是周边各乡镇的物流集散地,素有陇中“旱码头”之称。随着兰临、平定和天定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使该镇的交通更加便捷,区域优势更加显著,当地芹菜运往西安、广州、厦门、上海的时间进一步缩短,进而使价格调节优势也进一步明显。
二、芹菜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获得资料,共派发问卷80 份,其中,实际种植户72 户,收到有效问卷60份。问卷调查绝大部分由本人持问卷上门进行访问,通过当地村民口头描述、本人代填的方式完成。
(一)内官营镇芹菜种植规模
根据表1 我们可以看出,种植规模在6 亩~8 亩的种户将近一半,而大规模种植的种户较少。据调查,大规模种植户多为承包他人闲置土地进行芹菜种植生产。
表1 内官营镇芹菜种植规模情况
图1 种植规模变化情况
在60 份有效问卷中,2020 种植规模扩大的种植户有8 户,占有效样本数据的13.3%,种植规模缩小的有35 户,占有效样本数据的58.3%,种植规模不变的有17 户,占有效样本的28.3%。由于一半之多的农户的种植规模有所缩小,所以在分析内官营镇芹菜产业发展状况时应考虑缩减原因。
(二)种植芹菜的机械化程度
表2 内官营镇芹菜种植产业机械化程度统计表
在60 份种植户的问卷中,有54 户种植者在翻地、播种、铺沙等环节机械作业较多,占有效数据的90%,由此可见芹菜在前期播种环节机械化程度较高。由于芹菜品类的特殊性,其收割过程一直采用人工收割,目前为止尚未有成熟可用的机械化收割技术。
同时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农户使用租赁农机服务的时候对不同农地经营规模有着异质性影响,农机的售后服务没有保障,契约关系不牢靠,这会增加农民购买农机的风险成本,所以很多农户宁愿选择收费更高的本地农机服务商也不会自己购买农机,这样一来农民不只是付了农机费用,同时也付了其中的风险溢价。
因为在不同的农地经营规模下农机的使用效率会有所变化,所以农户在选择是否使用机械作业时会考虑自己的种植经营规模。
(三)经销状况
1.滞销问题
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芹菜销售途径单一,并且当地大多数种植户没有与收购商签订购销合同,一定程度上会出现芹菜滞销的现象,甚至降价都卖不出去,造成“菜贱伤农”。因为农户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政府等相关部门提供的技术和信息服务,所以阻碍了其与市场的交流,也阻碍了芹菜种植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分析调查问卷后,我们发现芹菜滞销问题是农户遇到的一大难题。在60 份调查问卷中,只有8 户没有遇到滞销问题,占比为13.3%,有52 户遇到了滞销问题,占比为86.7%。由数据可知遇到滞销问题的占比较大,据调查了解,在遇到滞销问题的农户中,他们采取的措施大概主要有三种:以极低价格出售、赠送和直接扔掉。安定区内官营镇是定西市芹菜最大产区,由于地区产品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芹菜销量比其他地区较好,因此许多农户纷纷到其周边地区种植芹菜,导致芹菜的整体产量也比以往增加较多,大量芹菜初级产品涌向市场,使有限的消费市场趋于饱和,价格下降,滞销无可避免。而且由于产量太多,在质量方面存在问题,满足不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2.销售渠道
由表3 可以得出当地芹菜销售途径主要是菜农到地头装车运往“菜库”,而供应超市及卖给企业、食品加工场的为0,并且直接去市场上销售的较少,据悉,直接去市场销售的芹菜属于上交菜库被挑拣出来的部分和地里少量剩余的部分。从而说明内官营镇的芹菜销售未实现“农超对接”“深加工”这样现代化、高效益的销售方式,未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表3 内官营镇芹菜销售途径统计表
但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随着芹菜稳健的价格涨势,种植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周边芹菜收购站也在逐年扩建,芹菜收购点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芹菜滞销问题,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
(四)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自身健康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
表4 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保护措施程度
在芹菜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健康隐患,若不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将在长时间内对农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据调查,大多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未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甚至有将近15%的人未采取保护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对芹菜生产环节发展现状的调查,可对安定区内官营芹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做以下概述:
(一)基础设施条件相对不足
内官营镇作为一个乡村小镇,在改革开放的这40 年来,尽管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效率低下,如今的发展水平较其他发达地区的乡镇来说还是比较低下。交通条件是芹菜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内官营镇建设用地指标有限,所以菜库等交易场所较少,离田间地头的距离也较远。当地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同时对施工落实的监管力度不够,运输成本较高。尤其是道路硬化和后续保养不全面,很多“乡间土路”在下雨天泥泞难行,严重影响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模化发展不匹配。
同时,高原夏菜产生了大量烂尾菜,很多农户不能将其合理处置,常有路边、河滩乱倒乱扔的现象,故此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对这一类现象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出台实施相关监督管理措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回收站,有专人负责统一处理。
(二)土地肥力下降
内官营镇的芹菜种植土壤的肥力在近几年来不断下降,导致芹菜品质和产量远低于往年。在前几年,芹菜种植是轮作,并且农户家里养殖牲畜,可为土地提供大量有机肥;而近几年农户眼见芹菜种植收益颇丰从而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不再轮作而是复种,并且使用大量化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严重,也使病虫害增加。
(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
内官营镇自然灾害的频发是制约当地芹菜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近年来,随着一些田间种植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在提高,但还是存在像旱灾、雹灾、风灾这一类的非人可控的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芹菜的质量和产量,导致农户减收甚至绝收[2]。
(四)品牌效应低下、经销渠道有限
内官营镇的芹菜产业种植历史较长、品质较好,但轻视了品牌对其发展的影响。同时加工程度较低,主要采取冷藏、保鲜的方式对芹菜进行简单的处理,而像制汁、脱水和腌制等深加工工艺却没有形成。当地的大部分鲜菜的销售主要依赖于外地商户的收购,很少与相关公司合作来实现订单销售。深加工技艺的欠缺和有限的芹菜经销渠道是制约该镇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五)芹菜产业化程度不高
从事芹菜产业生产的人员专业技术相对欠缺,大部分都是传统的经验式种植,经营管理模式相对落后,需要政府等其他相关部门进一步的扶持和规范引导。同时芹菜产品主要为鲜食,所以产品的深加工空间较小,其产业化程度的提升要从种植技术和规模入手,要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推行高效组织管理模式和规范生产模式。
(六)劳动力成本高
随着近几年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非农产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大量的非农转移,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劳动力不能满足种植规模的需求,因此产生了雇佣劳动力,而这部分劳动力成本较高,加大了农户的生产成本。
(七)农民对自身健康问题重视不够
芹菜的生产全过程较之其他蔬菜栽培更为复杂,费时费力,尤其是在收获阶段,农民们更是“风雨无阻”,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缺少对身体健康的预防保护意识,以至于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落下身体疾病。
四、安定区内官营镇芹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区域芹菜产业布局
根据内官营镇各个村的产出水平和土地、水、劳动力等资源的状况逐步实现有益当地增收的产业模式,做到因地制宜,才可将芹菜生产做到收益最大化。同时要借鉴现今设施农业的优越发展模式,调整改良后运用于当地芹菜产业的种植与发展,同时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的生产,适当轮作的同时继续扩大芹菜优势产区的规模,打造并强化属于当地人自己的品牌[3]。
(二)加强芹菜产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近年来,该镇农户在芹菜种植方面所运用的种植技术较为老套和经验化,为了使芹菜种植为当地农户更好更高效的实现可持续创收,当地应加大芹菜种植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强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同时增大高产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力度,用极具科技含量的种植方式来提高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好重点示范区,做好示范的样板,指导菜农开展芹菜种植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提高整体的芹菜产业生产水平[4]。
(三)提高芹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芹菜产品单一是导致芹菜经销渠道有限的重要因素,为了扩大销售渠道,就要对芹菜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延长产业链,创建龙头企业,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含量,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大力推动产业化程度的提高。支持企业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尝试推动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生产,例如可以尝试做新鲜蔬菜、冷冻菜、蔬菜汁、脱水菜、蔬菜粉末以及膨化蔬菜等。做到产品多样化,以此更好的拓宽销售渠道。促进芹菜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加快跟进蔬菜产业现代化的步伐[5]。
产业链的完善是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产业链各个节点的协调和整个系统的完善程度是一个产业稳定性发展的关键,产业链越完整,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内官营镇芹菜产业链短而狭窄,品牌创造等下游环节发展滞后,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生产链还未形成。针对内官营镇芹菜产业发展现状,提高芹菜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方面要扩增芹菜收购站建设,规范收购商准入秩序,另一方面要大力尝试建设农民蔬菜专业协会,引导农户形成一个互帮互助、信息共享的联营经销模式,进而强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6]。
(四)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不仅包括农机使用时要有安全意识,还要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农民们意识到芹菜生产过程中对人身体产生的危害,比如农药残留危害等一系列问题,并进一步倡导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研发制造一些现代化的安全环保的生产工具,为农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五、内官营镇芹菜产业发展对甘肃省高原夏菜发展的启示
(一)强化政府对芹菜产业发展的引导
从内官营镇芹菜种植和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农民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导致其对种植技术提高方面不重视,生产效率提高缓慢;对市场需求估算不科学,从而盲目变更种植规模,最终产量过剩或者产出不足;农民对标准化和科学化生产意识模糊,这阻碍了蔬菜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建立一个健全的蔬菜交易市场体系,促进蔬菜生产各个环节的规范运行;完善运行机制,要培育专业人才,将一些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能人大户组织起来,创建多支强有力的协会组织,通过协会串点连线,凝聚合力,建立蔬菜协会,加强市场监管,维护交易秩序,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要保障政府在政策、信息、技术及组织生产等方面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为甘肃省高原夏菜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7]。
(二)加强芹菜产业相关技术的创新力度
近几年来,芹菜种植技术提升缓慢,新品种和高质量的种子引入渠道缺乏,同时自主研发力度远远不够支撑芹菜产业在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为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未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导致芹菜种植的边际效益出现下行趋势,水资源流失,土地贫瘠等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当地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所以,在高原夏菜的发展中要不断地改进芹菜产品的品种,提升芹菜产品的质量。加快科技进步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从事高原夏菜种植和经营的积极性[8]。实现菜农的致富梦,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的紧密合作,同时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宣传力度;要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当地农民开展“因材施教”的推广模式,安排相关农技推广专员进村进社、包教包会;要提高农技人员的福利待遇,让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真抓实干的为百姓服务;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其独具优势的发展模式为农业发展创造了很大动力,尤其是要学习和落实发达地区设施农业的核心技术,生产和发展产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9]。不只要抓好产前、产中两大环节,还要在产后环节下工夫,延长高原夏菜产业链,大力开发新技术,努力研究产品的储藏、包装、保鲜等等,通过加快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要在提高各个环节品质的同时节约、压制成本,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来推动甘肃地区蔬菜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靠拢[10]。
(三)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交易市场要提高商贩准入原则,严格把控,制定相关详细规则,从细节出发并落实,为农民保驾护航。要注重龙头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舞活龙头是加速产业化经营的关键[11]。高原夏菜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很大程度上受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力的大小的影响,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政府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贷款,提供资金保障,推动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同时要引导开发,将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且效益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向市场,通过延长产业链等多种形式进行产业化开发,要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税收、土地使用、市场准入、财政贴息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12]。
(四)保障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化经营
内官营镇独具优势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地所产芹菜具有较高的品质,且能够畅销国内市场,充分说明了品质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产品信誉的标志,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中之重。有了品质,就有资本和底气做出品牌,树立品牌、争创名牌,是推动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可操作办法。要搭好农业信息化时代的顺风车,充分利用物联网、二维码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在蔬菜生产中要强化“绿色农业”意识,保证产品安全,坚决抵制“恨苗不长猛施肥,恨虫不死乱打药”的粗放做法,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致”“高残”物的形成、扩散和积累,要教育和引导菜农大多使用有机农家肥,降低氮肥用量,科学适量用药,多使用生物制剂、复合剂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最后要获得产品身份,要让当地蔬菜品牌通过市场认证,以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从而拓展农产品品牌市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13]。
(五)引导农民学习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地技术要求对土地少耕或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深松、病虫灾害综合防治。土壤肥力下降是病虫害增多和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农作物抗灾害能力,从而提高土地生产力。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激励农民学习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要从农户风险偏好和风险感知的角度出发,提高农民的了解程度和对此技术的认可度,政府要有效引导农户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多开展技术培训,加之一定程度的补贴,让其更主动的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