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
2021-06-12陈兴钟冬福梁桂兰陈颖
陈兴 钟冬福 梁桂兰 陈颖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RNA 正链病毒,由于HCV 基因组的变异性,存在不同基因型,我国几种主要的基因型1a、1b、2a、2b、3a、3b、6a均有报道。HCV 感染呈世界流行,全球约有1.85 亿人感染HCV,其中约20.5%的感染人群分布在我国[1]。HCV 感染隐匿且慢性化程度高,易被忽视,但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对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是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2,3]。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丙型肝炎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感染基因型相关,一般1b型较非1b 型肝功能损害病情严重,更易恶化,而且不同HCV 基因型治疗疗效也不一致,因此,HCV 基因分型在疾病的感染、传播、诊疗、预防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4],不同的HCV 基因分型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区分布差异及特点[5]。本研究对2019 年11 月~2021 年2 月阳江地区HCV 基因型的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分析,为本地区HCV 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治疗提供依据与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 月~2021 年2 月广东阳江地区收治的丙型肝炎检验HCV基因型患者405例。其中男344 例,占比84.9%;女61 例,占比15.1%。送检感染者中年龄最小13 岁,最大73 岁,平均年龄(43.7±10.3)岁。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经医疗单位诊断(抗-HCV阳性并结合流行病学史,经实验室和临床诊断确诊),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年更新版)》的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经过医疗单位保健科(防保科)的防疫人员进行核实诊断,排除重复报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5 例送检感染者共有7 类检测结果,共检出6 种基因型。检测结果以6a 型为主、占比49.6%,其次为3a 型、占比25.2%,1b 型、占比19.3%,3b 型、占比4.4%;另外,有2 例2a 型、2 例3a,6b 混合型;有2 例可检测到HCV RNA 但型别不明。不同HCV 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表1 405 例患者的HCV 基因型分布特点(%,)
表1 405 例患者的HCV 基因型分布特点(%,)
注:不同HCV 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比较,bP>0.05
图1 阳江地区HCV 基因型分布图
3 讨论
HCV 感染是一种没有疫苗、传染性广泛、慢性化率高、易被忽视、临床经过隐匿的疾病,是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6]。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丙型肝炎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与感染基因型相关,一般1b 型较非1b 型肝功能损害病情严重,更易恶化,而且不同HCV 基因型治疗疗效也不一致,因此,HCV 基因分型在疾病的感染、传播、诊疗、预防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不同的HCV 基因分型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区分布差异及特点。通过对HCV 基因型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分析,可为HCV 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治疗提供依据与策略,推动丙型肝炎防控、筛查、检测及治疗,配合国家达成消除病毒性肝炎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战略目标,实现健康中国梦。无论从个人健康还是公共卫生角度考虑,丙肝的筛查、预防工作都十分重要。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治疗前检测HCV 基因型,评估肝脏情况,根据个体化使用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血清HCV RNA完全清除,持续6 个月随访过程中无复发。临床研究观察到HCV 基因型存在地域差异,各区域流行情况不一致,而且各HCV 基因型对于药物选择、疗程、治愈率均不一致,如基因1b 型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中占绝大多数(80%以上),同时多表现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另外,基因3 型丙肝被学界认为难治性丙型肝炎,其表现为以目前标准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所获病毒应答率较其他基因型更低更容易复发。HCV 感染是全球沉重的卫生负担,也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威胁。2015 年全球估算丙肝新发感染者175 万,死亡患者数40 万,丙肝感染者总数占全球总人口1%。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10 年我国HCV 感染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6 年的70681 例,急速增长到2012 年的201622例,在之后5 年稳定在每年20 万例,但2017 年上升至242897 例。阳江地区常住人口约250 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6.95/10 万,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丙型肝炎慢性化程度高,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一旦发生肝硬化失代偿期或肝癌,死亡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于HCV 基因型分布特点的分析,通过分析丙肝基因型来提高丙型肝炎的防控、筛查、检测及治疗。
HCV 属于黄病毒科肝炎病毒属,容易发生变异。根据HCV 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程度,可将HCV分为6 个基因型和70 多种亚型[1]。HCV 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我国以1b 型(56.8%,南方多见)和 2a 型(24.1%,北方多见)为主,而3型(9.1%)和6型(6.3%)少见[7]。本研究发现,阳江地区HCV基因型呈多基因型分布特点。2019 年11 月~2021 年 2 月阳江地区405 例HCV 感染病例中,共检出6 种基因型;其中以6a 型为主,占比49.6%,其次为3a 型、占比25.2%,1b 型、占比19.3%,3b 型、占比4.4%;有2 例可检测到HCV RNA 但型别未明。该地区HCV 感染基因型以6a 型为主,3 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分布特点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不同。一般认为,HCV基因6 型和3 型流行于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泰国、缅甸等毒品泛滥的“金三角”地区,毒品贩卖交易和静脉吸毒导致了HCV 基因6 型和3 型的传播流行[8]。阳江地区处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地区,旅游、贸易等经济发展繁荣;并且扼粤西要冲,通过广西、云南等地接壤东南亚等国家,毒品流入和静脉吸毒可能促使了该地区以6 型和3 型为主的HCV 流行和传播。
综上所述,阳江地区HCV 感染基因型分布以6a型以及3a 型为主,加强遏制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力度,严厉打击制毒、贩毒、吸毒,监管重点对象、重视HCV 筛查,对于控制该地区HCV 的传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