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6-12黄华李月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0期
关键词:输液静脉护士

黄华 李月红

对于需要长期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选择静脉留置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反应;与此同时,对血管损伤小,还能够起到有效保护血管的作用。但是静脉留置针期间若操作不得当,不仅缩短了留置时间,同时还将会增加静脉炎、堵管及意外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1,2]。PDCA 循环管理模式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戴明采纳,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4 个阶段,PDCA 循环管理模式是分析当前问题、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检查实施结果是否达到目标,并将未解决的问题转移到下一个PDCA 周期来解决。本文对2019 年2~12 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 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给予PDCA 循环管理模式,其应用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12 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0 例经前臂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34 例;平均年龄(51.58±6.47)岁;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51 例、大专及以上19 例;疾病情况:轻型脑卒中45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5 例。实验组男41 例,女29 例;平均年龄(51.94±6.63)岁;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45 例、大专及以上25 例;疾病情况:轻型脑卒中43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7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选择在前臂静脉进行穿刺;②入院前30 d 未进行静脉穿刺治疗;③无认知障碍;④输液总量≤1000 ml/d;⑤年龄≥40 岁。排除标准:①输入化疗药物、静脉营养、钾离子、甘露醇、β-七叶皂苷钠、甘油果糖等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溶液;②神志不清难以配合治疗者;③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各由2 名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工作时间≥10 年,且通过院内静疗组考核的护士执行患者的静脉穿刺操作。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模式,局部消毒后进行穿刺,并且使用专用敷料固定管道,告知患者有关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做到自我保护。实验组予以PDCA 循环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计划 首先制定计划,建立管理小组,成员由1 名护士长及5 名工作10 年或以上的护士组成。小组成员就留置针现状进行专项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有关因素包括:①血管穿刺部位选择不当;②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并未及时发现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③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操作时消毒液未完全待干就粘贴敷料;④透明敷料未规范采用无张力粘贴,延长管未U 型固定;⑤患者及患者家属对于留置针并未重视和管理,置管侧肢体活动量过大或提重物致回血过多,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导致留置针脱落等;⑥输 注过程中未及时发现留置针从血管漏出引起药物外渗;⑦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⑧冲管不彻底致药物残留刺激血管等致静脉炎;⑨封管手法不正确,封管结束后致血液回流从而形成堵管。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制定留置针安全管理的考核标准;对留置针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护理技能操作予以专场培训;增加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检查的频率,从每个季度1 次提升为每月1 次,并增加随机抽查的频率。由护理部、院静脉治疗小组及护士长跟踪落实情况。

1.2.2 执行

1.2.2.1 组织培训 严格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是经验缺乏的低年资护士的培训。通过科内的业务学习、科务会、微信平台、护理助手APP 自学等多种方式展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穿刺部位的选择:指导护士穿刺点应在非关节活动部位(手背、前臂),如将穿刺点位选择在患者的关节部位(腕部、肘部) 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液体渗漏的几率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3];②指导穿刺操作的技巧、贴膜四步法、导管U 型正确固定、正确的冲封管等方法;③教会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定期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包括科内分层次培训、院内分层级操作考核等,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同时科内组织选拔2~ 3 名护士成立科级静疗初级专科护士,统一由院静疗小组培训并定期考核。

1.2.2.2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 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有关留置针的优势和重要性,由科护士长、爱心护士通过随机床边访谈、开展工休座谈会、责任护士床边宣教等方式使患者了解留置针的优点、安全性及重要性,减轻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恐惧感,提高留置针使用及配合维护的依从性;加强对留置针保护的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在放置留置针前应换下过于紧身的衣物,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巡视工作;在留置针期间尽可能避免肢体下垂情况、减少穿孔手臂的活动频率;在病房走廊健康宣教栏放置“留置针——关爱血管的第一选择”宣教手册,供患者及家属随时阅读。

1.2.2.3 改进工作流程 通过提高巡视频率加强巡视的力度。除日常巡视外责任护士每日下班前需再次检查本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2.4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成立院科两级静脉治疗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制订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别由院科两级静脉治疗小组每月组织1 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至科室进行整改,结果与个人绩效管理挂钩。

1.2.3 检查 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及N2 级以上护士分别组成院级、科级质量监控小组,根据制定留置针输液的安全管理考核标准:①高危人群选择安全型留置针;②输液器的合理选择,输注脂肪乳、化疗药物应使用不含电活性聚合物(DEAP)的精密输液器;需要避光的药使用避光输液装置;③不可同时在肝素帽上插入2 支或以上头皮针;④用10 ml 预冲式导管注射器进行封管;⑤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导管,由内向外塑型,运用“一捏二抚三压”的手法规范粘贴;⑥穿刺时间及操作者姓名于记录纸上注明,并粘贴于针柄下1/3 处且需覆盖白色隔离塞;⑦保持穿刺处透明敷料清洁干燥,无多层胶布覆盖;⑧延长管固定规范、妥当;⑨穿刺部位未出现并发症;⑩连接输液前用酒精棉片包裹输液接头多方位用力摩擦消毒至少15 s;11留置针无积血、无堵塞;12脉冲式手法冲管,正压封管;13小夹子靠近穿刺点,夹闭后再移除注射器;14护士知晓拔除留置针的临床指征。将留置针的维护及管理纳入院科两级护理敏感指标管理环节,每个月随机抽查各10 例,合格分为90 分,目标值为90%。抽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并在每个月科质控会议及每季度全院护理安全会议上就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突出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2.4 处置 ①制作口袋书“静疗维护手册”、“贴膜四步法”、“导管U 型固定法”、“冲封管方法”等规范化操作视频并通过护理助手APP 上传供全院护士观看学习;②及时发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邀请院静疗组成员进行指导,并结合全新的改进措施制定下一个阶段的计划,进而开展下一个阶段的PDCA 循环管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开始留置到拔除导管为止。并发症包括静脉炎、导管堵塞、意外脱管、药液外渗。静脉留置针部位出现疼痛、发红、水肿或可触摸到条索状静脉为静脉炎。冲管有阻力、液体滴注速度慢或不滴注、回抽无回血为导管堵塞;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成硬结或出现疱疹、大水疱为药物外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96.21±12.60)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72.12±11.2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h)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h)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3.1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静脉留置针由于套管十分柔软,可以延长留置时间,更加利于输液治疗[4,5]。PDCA 循环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不仅可形成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还能够更加深入到各个护理环节中,进而确保护理质 量[6,7]。定期对使用留置静脉针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知识水平及不知晓的注意事项,以具体问题为重点,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

3.2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本次研究表明,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96.21±12.60)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72.12±11.2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行PDCA 循环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减少操作失误,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而延长留置时间,不仅减轻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且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3.3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并发症的影响 静脉留置针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制约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且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因此,尽可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再一次证实通过应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降低了静脉留置针发生各类并发症的风险。邓少颜等[8]在类似的研究中也获得了同样结论。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不仅可延长留置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输液静脉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