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
2021-06-12罗伟军
罗伟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数学思维;方法对策;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正式系统性的学习数学知识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个人成长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过于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及时更改这种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开展多种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自主学习 发展能力
数学课堂要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提升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要体现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新旧知识的关联,注重知识的综合和拓展。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课堂中做到层层递进,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点拨、激励、评价,课堂自主高效,提升孩子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逻辑思维课用巧妙的问题情境、富有张力的思维场,把孩子們的思维牢牢牵引住,例如,教师教学《正比例的认识》正比例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第一次接受正比例的概念,由于概念本身较为抽象,思维较为复杂,因此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分析、整理数据,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其次从学生整理的数据中建模,从建模中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最后适当的指点,梳理方法和整理思路,并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题再次培养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出现的正比例的问题,还提升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再如,教师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课程的开始回顾三年级之前学习的整数和十分之几的分数,抛出你还知道哪些数引起学生的思考,并通过“小数点的自我介绍”,带领学生正确认读小数部分的数字。课程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展示学生心中的0.1,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如,教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课堂中,老师引导学生尝试判断,从而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其次在画高的教学中,老师通过“你能想起原来学过的什么知识”、“画高最重要的是找什么”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画高难题迎刃而解。最后,通过变式让学生抽象出同底等高三角形的概念,衍生了课堂智慧,让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走向了高阶。
二.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不管是大任务还是小任务取决于老师会不会推进,会不会很有效地把自己的想法渗透进去,进行大小任务的转化,教师不是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特别是数学的学习,要注重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情境。例如,教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意在通过活动探究促进学生系统性思维的发展。探索规律的阶段,教师巧妙地设计三个活动,包括在分数墙上找相等的分数,任意选择两个相等的分数进行探索规律,和验证规律,并帮助学生打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的知识联系,重建了认知结构,使学生认识到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发学生新的猜测和思考,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三.趣味互动 培养思维
小学一直倡导“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可以开展“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课堂。
四.借助信息技术 促进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关注思维过程,注重思维品质”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课堂品质。如,教师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教师通过1500多年前的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让学生尝试猜想,进行验证,并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学习的过程。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用画图的方法把鸡和兔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学会了用假设法解决问题。黄老师还设计微视频,让学生学习“抬脚法”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知识,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将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五.渗透生活元素,强化学生的理解度
从侧面角度进行分析,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可处处发现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可将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学环节中,让生活案例可进一步辅助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物体表象的理解度。与此同时,生活元素的融入,使学生可通过生活常识来掌握数学知识。届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情感认知得以形成,由此可进一步助推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深刻领悟数学的魅力。
六.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增强学生的思维
从全方位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教学内容中涵盖的抽象知识而言,教师的教学手段可侧重于以实践操作为主,借助实物教具,进而可强化学生的立体感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促进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塑造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以“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为例子。首先,学生可在教师的要求下,将课中需要用到的学具物品带到班级,如:足球、包装盒、易拉罐等。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触摸包装盒的菱角,使学生对物体的立体性形成初步的认知。或者,学生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10个小正方体摆出一个长方体,共有几种摆法?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此时学生在一边思考一边操作过程中,进而建构了想象力空间,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展示不同的摆法,对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是一种体操,它让我们思维如电,反应敏捷;数学是一个空间站,它让我们想象丰富,蕴藏无数;数学还是图形,告诉我们形是数的化身,数是形的灵魂;数学更是一种游戏,它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令我们的成长更加快乐。为了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师们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再如,教师开展“数你最牛,自制年历”活动,年历中也充满数学文化,三年级学生通过查阅与年月日相关的知识,了解年历中的数学文化,也感受了到数学与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本次活动以学生设计、制作年历为中心,让学生充分经历创新、设计、制作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结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是学生智力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教师应该积极开数学逻辑思维课,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激发学习热情,开发无穷潜能。在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逻辑思维的种子一定会在小学课堂中生根发芽,智慧之花灿然绽放。
参考文献
[1]王蕾.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三维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0):15-18.
[2]刘圣.创新教学发散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5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