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索
2021-06-12苏丽娥
苏丽娥
【关键词】兴趣教学 初中体育
初中教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全方位的发展,而所谓的兴趣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开展各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体育教学是初中生成长过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结合目前部分的教育环境和实际调查不难看出,我区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并没有完全重视。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于求成,不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吸收效果,导致了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本人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没有创新
在学校里体育课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且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大多数是根据文化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不能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缺乏创新。部分教师对课堂抱有急于求成达成教学目标,不计较教学效果,导致了课程无法有利展开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的需求,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2.体育教材没有充分落实
部分学校或者教师的教材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加上学校和老师对体育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忽略了教学的目标和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在大多数体育课堂教学中多数都以传统的形式展开,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讲就是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放松休息,课堂展开得不到充分发挥。
3.教师与学生比例悬殊
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体育教师在学校的数量少之又少,学校实际存在的学生人数与体育教师的人数比例相差悬殊,而且在学校里的体育教师还身兼数职,每天都安排有大量的工作,这也是严重地导致课堂不能完全按照质量来完成的原因。长期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们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
4.体育课堂被占用
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初中生学业繁忙时间紧任务重,导致体育课在无形中就被占用。有些老师占用体育课进行对文化课的补习,导致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被取消,给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和一系列的问题。
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正是指如何使学生具有对体育的强烈需要,激发其兴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使学生具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通常来自需要和兴趣两个方面。
二、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中的必要性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将兴趣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课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兴趣,采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模拟各种比赛项目,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参与到游戏中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消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体育课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身体素质、个性发展等,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体育课上的立定跳远,体育老师可以设置“摸石头过河”的游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设定不同的距离,不同形状的石头,利用这些石头完成跳跃,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
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兴趣小组的自由组合
根据学生间共有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作用得到发挥,学生取得整体进步。例如,可以通过拔河、踢毽子等具有竞争性特点的体育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竞争意识;通过接力赛、成语接龙等集体性项目以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和集体、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游戏教学的教学模式
初中体育教学中,课堂结合游戏教学的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体育的现状,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身体条件,制定不同的游戏,以丰富的体育课堂内容,营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体验运动带来的趣味。
3.情景引导教学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堂中,采用情景引导教学模式,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和爱好专长来设定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参与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比如在中长跑的体育项目中,用这个项目的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为背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中长跑项目中,通过锻炼,达到良好的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通过这种情景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
4.心理引导教学模式
初中生的年龄段在12到16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浮躁、急躁和叛逆等,当学生出现这种不健康心理的时候,不仅会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具有极大危害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应当多开展以合作意识为主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开展球类这样的集体项目,使学生在课程中养成团结协作和自我竞争的意识,学会互相帮助。开展单杠、跳马等项目,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养成积极向上勇敢无畏的精神。
总结: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需要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但正确的锻炼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这也是体育课职责体现。教会学生正确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强健体魄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目前体育教学学生兴趣缺失现状,同时也更需要校方加强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多开展体育活动,增加体育课程种类,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体育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