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碎片思维向系统思维蜕变

2021-06-12陈冬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小学教育

陈冬

【关键词】碎片思维;系统思维;小学教育

引言:系统学习是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手段。系统思维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从知识整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要从教师自身的系统思维着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系统思维在教学中的渗透,实现学生学习思維的转变。

一、从碎片思维向系统思维蜕变的意义

碎片思维与碎片化思维不同,它是零散的、碎片式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对相对独立的知识进行学习,知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各个不同的知识组成在一起构成的学习。而系统思维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碎片思维中学习的知识进行串联、补充,形成完整的、成体系的思维。系统思维的形成不是对单一结果或者过程的研究,而是二者的相辅相成,在实现结果的过程中同时也注意过程的优化。从碎片思维到系统思维是对知识由片面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象化的过程,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的高级思维[]。

第一,碎片思维向系统思维发展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本质。碎片思维中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仅限于单个知识的内容,各知识间缺少联系,知识点分散且很容易产生一知半解的情况。从碎片思维向系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思维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建立,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加快对事物的理解,强化认知。在认知过程中,系统思维是在碎片思维基础上建立的,我们先对知识的单个内涵和意义进行分析,掌握知识的基本概念,为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再根据自己对知识的加工,使破碎零散的知识通过补充和完善变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使知识之间相互连接,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看清事物发展的本质,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碎片思维向系统思维发展有利于将细碎的知识连接起来。碎片思维的影响下,个体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片面学习的习惯,长时间的碎片学习不利于个体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缺少学习兴趣。碎片思维转向系统思维有利于个体将细碎的知识内容结合成有机的整体,在学习中形成单元知识体系,有利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从而更好的进行拓展延伸。碎片知识中的内容是缺少联系的整体内容,个体通过信息之间相通的特性将无序的知识连接起来,不仅能使碎片知识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也能使个体的知识体系更完善,从而促进各个知识体系间的相互补充和完善,不断更新知识系统,提升认知能力,实现个体的不断发展。

第三,碎片思维向系统思维发展有利于提高思维效率。个体在学习单个知识的过程中,知识之间缺少连接性和整体性,如果发生对单个知识的错误理解或者不清晰认知的情况也很难及时发现,很容易影响个体学习的正确性。从碎片思维转向系统思维有利于个体借助知识的整体性和相通性对知识进行检测,通过系统思维对碎片思维的更新与修正有利于个体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减少错误。个体对碎片知识的修正越早,则在系统学习的过程中效率越高,从而减少碎片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冲突,提高思维效率。

二、小学生发展系统思维的特征

(一)整体性

小学阶段作为整个教育的初级阶段,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前提。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知能力差,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教师通过生活实践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细致讲解,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知识整体性的建构,从系统的知识理论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整体性贯穿系统思维的始终,系统思维也是将不同的个体通过补充、相互作用等方式串联成有机的整体。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为实现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要注重知识学习中的整体性。系统思维在学习中的应用主要是预先深入研究整体知识内容,对基本的框架和内容有一定了解,制定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工,预设满足目标的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符合目标实践的最终方案。这一整个系统思维过程中都包含整体性,从全局出发,最终通过实践回归整体思维。

(二)结构性

所谓的结构性是指将零散的知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建构知识框架,方便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从框架中发现整体知识的联系和递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好的把握学习节奏,掌握学习的重难点,从而避免方向错误产生的低效学习。结构性作为系统思维中的内部结构表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优化功能。学生在创建知识结构时会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不断优化结构功能,根据一个固定的知识关键点,结合结构间的实际联系在实践中串联各关键节点,并不断创新结构形式,促进结构的最优功能。在创建结构过程中同时也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保证要素知识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如果知识内容跨度大,内容不连贯,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局部结构失调或结构不严谨的情况;如果知识内容不准确,对整个知识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也会产生影响,结构知识之间的内容是相通的,单个知识的错误使学生在学习时发生结构错乱,影响其他知识的学习,使学习效率降低。因此,在学习中要学会创建结构,同时保证内容的稳定、连贯、正确。

(三)立体性

这一性质特征与结构性不同,立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创建结构,在结构性的基础上丰富单个知识点的内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思维,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详尽学习,既对知识进行纵向的结构体系比较,也进行横向的知识内容深度的对比,全方位的实现对知识的立体展示,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学习。在系统思维中,立体思维是将两种不同的思维指向融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手段使二者形成在结构中相互补充,相互提高。立体性思维也是开放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体思维都处于开放的模式,其纵向结构虽然具有一维性,但是横向知识中的内容是全面开放的。在学习中,依照其对应的纵向结构进行横向知识的深度发展时,首先要实现内容开放,其中要注意深度、广度的全方位的开放,提高知识学习的延展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实现创新学习。

(四)动态性

系统思维中的结构具有稳定性,但是结构间的联系以及各结构的内容都是以动态的方式存在,这一动态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完善与创新。事物的发展都是运动着的,思维也是,思维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障系统思维中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动态的特点实现学生思维从无序的发展走向有序。动态性和稳定性是同时存在的,只有保持结构的稳定才能实现横向知识中的动态的发展,只有知识的动态发展、不断完善,才能不断加固结构,提高知识结构的稳定性。二者在系统思维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习思维朝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五)综合性

综合性不是简单的整体性,而是包含整体性在内的所有知识体系的结合,其中包括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对框架的动态补充、对知识补充后呈现的立体性等,是一种高级的综合。在系统思维中的综合性不是单一的从分析到综合,而是从综合到分析再到综合的过程,是对思维的双向发展,这一特点贯穿系统思维的始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深入了解知识内容,逐步对各个知识特性进行完善发展,最终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在结构性和立体性的基础上,实现系统思维的综合发展。

三、小学生系统思维培养策略

(一)统整构思教学,目标设计系统性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负责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系统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而统整构思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学习思维从碎片化转为系统化。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具有盲目性,学习过程通常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基础,学习的知识也多为碎片化的单个知识点,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缺少认知,需要教师的引导。首先,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提升自身的系统思维,例如参加系统知识的教学培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线上优质教育资源等,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系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以更加清晰有效的方式教授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思维。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系统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结合方法,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系统思维,通过课堂互动、课后习题、调研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系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原有单一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会知识的整合分类,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充分体现系统性,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通过预设相关问题,模拟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都一一作出分析,结合学生课上学习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做好系统思维的引导预设,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把控学生思维走向,使教学设计实现效果最优化。

(二)有序观察思考,避免思维片面化

教师的教学要实现学生从碎片思维到系统思维的转变需要进行有序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入分析能力,从多个方面综合学习知识,避免学习思维的片面化。学生系统思维的培养需要从观察着手,先要学会从文字中提取关键的信息,观察知识中的细节和可能延伸的情况,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综合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小学学生的思维大多存在片面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认真思考,从基础的概念认知,到抓细节、扩充知识内容,再到最后的整体分析概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小学生的学习从碎片思维到系统思维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学习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带领学生观察文章的大致结构和段落安排,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基本的判断,如有几个段落、结合标题大概判断文章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粗略阅读,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文章中的大意,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每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段落中心点,从而更有效的阅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学生的系统思维为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内容、分析细节,在观察中学会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培养学生在观察中锻炼系统思维,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全方位的综合思考。

(三)精设问题链条,实现思维连通式

教师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思维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需要,利用启发激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是直接性的,根据自身对事物的认知结合教师教学产生直观理解,缺少深入分析和思考能力,教师的教学要针对小学生的这一思考特性预设相关问题,通过思维进行启发引导,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保证问题间的连贯性,使每一道题目都具有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从而在问题链的支撑下,实现学生思维的连通。

避免碎片思维影响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巧借思维导图,促进思维结构化

结构性是系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思维导图是结构性的直观体现。在学习中,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创建知识的横向、纵向框架,实现知识的交互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互相补充,扩充知识的深度,拓宽知识的广度,将知识清晰完整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有效学习。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会对整体知识内容深入分析,在了解大致内容的框架后根据章节重难点从横向设计思维导图,在将内容具象化分析后再按照纵向进行逐条分析画图,从而梳理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思维,在學习中逐渐实现学习思维的系统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从碎片思维转向系统思维需要教师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做好系统思维知识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将教学和系统思维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由碎片思维向系统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在学习中能更加快速的理解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从碎片思维转向系统思维还有利于学生将细碎的知识内容有机的联合起来,使学习更加高效,学生在复习和学习中能快速实现对知识的整体记忆,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娟.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 教育艺术,2021(11):24.

[2]  陈丽云. 小学生深度教学助力思维进阶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33):5-6.

[3]  李筱静. 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遨游汉字王国"教学为例[J]. 教师,2021(18):26-27.

[4]  陶杨.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3):3707.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小学教育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