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课中的欣赏教学初探

2021-06-12袁梦瑶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8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小学音乐新课改

袁梦瑶

【摘要】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也在强调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受此影响,小学音乐学科这门原来学生眼里的“副课”,甚至是一部分学生认为可有可无的学科,也随之被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组织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路径,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引言:

小学音乐学科是落实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课程之一,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欣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学科的认知,同时在欣赏过程中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1]。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课中的欣赏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予以解决,把赏析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提升教学实效,更有效地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现代小学教育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教学的性质为中心,让学生重回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教师也应积极教学,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或遇到无法解决的音乐问题时要大胆地说出来。音乐是快乐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且亲身去感受音乐给自身带来的愉悦感,这样的教学成果在教学历史上将更加有说服力,也让学生有了很大的课堂参与感,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

二、科学创设体验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较少,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很难通过歌词或旋律快速体会作者的心情,而如果教师讲解过多的内容,又会阻碍其音乐核心素养的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在欣赏课中结合乐曲主题和情感创设情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调动学生情绪,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鉴赏中。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助于使其将乐曲带入到具体情境中,从而与演奏者产生共鸣,体会其表现出来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放映影像资料、组织生活对话等方式开展情境创设工作[3]。

以《哦,十分钟》教学为例,这是一首校园生活气息浓厚的歌曲,在欣赏歌曲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分享与学生课间活动相关的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回忆自己课间活动的项目,融入“快乐十分钟”的情境中,在此基础上,可以与其开展对话,引导其分享自己在“课间十分钟”能够做些什么。此时,学生很可能会提出“到操场玩耍”“和同学一起散步”“做操”等活动。经过这样的情境体验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欣赏过程中,从“你好十分钟”“轻松轻松”“来吧来吧”等词句中体会到歌曲中蕴含的愉悦情绪,并与“吹进清风”“看蓝天”“摸皮球”等歌曲描述的情境产生共鸣。

三、引入相关主题曲目

很多乐曲中都有着相似的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相似主题进行多首歌曲共同欣赏的活动。这样,在引入与教材歌曲主题相关曲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多个曲目的欣赏过程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其深刻体验所学乐曲中的情感或态度,提升音乐鉴赏的效果。同时,在多个主题相似的乐曲欣赏过程中,也可以丰富鉴赏经验,提升核心素养[4]。

以《春天悄悄来临》单元教学为例,在欣赏本单元曲目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与“春”相关的歌曲,如《小雨沙沙沙》《柳树姑娘》《春之歌》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欢快的声音、多样的情境、活泼的词语中体会春日活动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引入本单元歌曲,可以使其更加细致地回想“春”的特点,结合春天人们可以参加的活动和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或演奏者欢快的情绪。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其感受到春日活动带来的精神享受,从而养成热爱生活的意识,并提升自身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无法细致讲解课外曲目的背景知识和音乐情感,在这种情况下,课外曲目的选择要简单易懂,能够让小学生独立解读其内涵,防止造成学生无法理解课外曲目的問题,失去课外曲目引入的价值。

四、重视学法指导

音乐本身有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功能。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来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欣赏教育。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懂欣赏,所以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就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音乐水平选择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去赏析、去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同时,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把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喜欢的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五、欣赏和歌唱的结合

音乐是用来唱歌的,也是用来听的。“听”是一切音乐的学习源头。在小学生听力发展过程中,最初的听力打开期是可塑性非常强的时候。在合唱艺术中,学生可以参与多体和声,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中的和声。一首歌的旋律通常是一个人在学习音乐时最先记住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首先以一首歌的旋律为主,并将其整合到音乐作品与听觉和视觉、运动等方面的分析和交流结构中,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快速的交流构架,促进学生在音乐和身体的合唱之间建立交流。在实践中,小学生对于多声部的发展概念不太明白,往往也不会注意到这些声部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尝试多种和声的办法。这既可以突出旋律的重要作用,也能帮助学生通过旋律的使用来区别各个声部,进而为提升学生合唱能力奠定有利的基础。

结束语

总之,欣赏教学是开展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之一,开展小学音乐赏析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提升教学实效,力争打造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广锋.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开展分析[J].北方音乐,2020(07):202-203.

[2]刘佳爽.解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20(07):112+114.

[3]王艳丽.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中华少年,2020(08):81-82.

[4]崔琴.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19(52):86-87.DOI:10.14161/j.cnki.qzdk.2019.52.058.C21D0CCD-D405-4B3C-8CE7-959387CC068F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小学音乐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谈欣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