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2021-06-12李宗晓
李宗晓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其对推动学生培养生物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学生能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掌握生物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并发展个人良好的生物探究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创设不同形式的生物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实验探究兴趣。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途径
引言
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如今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对学生后续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方面需要生物教师将传统的以知识讲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生物教师深度理解和领会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与改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内容局限于课本
生物学科为基础理论型学科,其本身有着较为严谨、抽象的特点,因而整体课堂氛围较为枯燥、严肃。但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知识积累快速发展的时期,求知欲旺盛,单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悖,学生便很难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没有自我驱动力的驱动,学生能做到的只是课本知识的复现,很难对生物知识形成全新的理解。因此,教学内容的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生物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兼顾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掌握并巩固知识。然而,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表明,教师的教学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学生只具有学习理论的机会、不具有实践应用的机会。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运用多样化方式,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或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的捷径。另外,要因人而异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外活动,如通过知识竞赛、植物栽培、动物饲养、野外采集、标本制作、专题实验、专题报告、生态环境和资源调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体验、应用和创造。例如,“DNA的结构”在讲解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准备多媒体课件,还要对教具进行准备,让学生观察和研究,进而发现生物的微观特点,挖掘生物的内在联系。“DNA”是经常出现的生物词汇,但是对学生而言,他们对此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多媒体课件的分析下,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课堂上他们有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课下会根据自身的兴趣查找相关资料,最终逐步实现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探究性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
在学习“孟德尔的杂交豌豆实验”这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注重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生物例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在解答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结果来得出学生有关于杂交方面生物学习的优势,然后根据这些结果来为学生分成以四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之后再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场简单的杂交实验,以此来让学生明白“孟德尔杂交豌豆实验”完成的原理以及杂交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也让学生在情境教学模式基础上,改变了对生物实验探究课堂的看法,以此让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生物学习当中,养成对生物学知识自主动手探究验证的良好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在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刷新了对高中生物课堂的改观,不再认为高中生物学习只是为了单纯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而是认为学习高中生物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文化综合品质,而且还充满着未知的探究性乐趣,这也让学生在基于情境教学模式基础上,高效的吸收和掌握高中生物知识,延伸了教师为学生开展高效生物情境化教学课堂的教学意义。
(三)结合生活实际,加强知识理解记忆
在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案例:手被针扎了以后能迅速找到被扎部位,身体其他部位不会产生疼痛感;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没有明显的身体反应。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神经调节具有准确、快速的反应特征;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虽然更加广泛,但是反应速度较慢。通过这种方式,能将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借助具象化的实验解释复杂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完成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通过生物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会把相关理论知识灌输給学生,学生对具体的知识内容并没有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视频,由此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运用多媒体暂停、回放、放大和缩小的功能,把实验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内容反复播放给学生,让他们全面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然后进入学生操作的实验环节:洋葱DNA的提取。让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香蕉、猕猴桃、蒜等,自主实验粗提取DNA,在此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从而发挥学生的生物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探究意识。学生也能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个人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积极探索生物奥秘的学习态度,使个人的生物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叶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3):102.
[2]陈蓉芳.浅谈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生物课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J].教育界,2020(47):37-38.
[3]刘彦君.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C]//.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