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及其发展困境

2021-06-11李琼琼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新冠肺炎困境

摘要: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受到控制。反观这次疫情,我国主流媒体在传播疫情信息和实施监督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时推送确诊人数,不瞒报、不谎报,还通过各种方式来鼓舞人心,可以说是较好地承担了主流媒体之责。与此同时,在疫情期间,也暴露了我国媒体的发展困境以及不足。本文主要是探讨主流媒体在疫情期间所承担的责任以及由此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几点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主流媒体;新冠肺炎;困境;突围之道

在疫情发生的近11个多月以来,关于疫情的各类报道广泛传播,社会各方的利益诉求逐渐多样化,主流媒体的各大账号、微信与微博等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各式各样的自媒体信息传播加剧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难度,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主流媒体更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更好的对疫情信息进行权威调查与专业解读,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引导整个社会舆论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一、主流媒体强势出击,直面疫情

(一)承担社会责任,进行释疑解惑

传统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中国政府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控制住疫情,防止了更大规模的扩散,在全球深陷疫情之中时已经稳定了国内形势,便是在于信息公开的及时、透明。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也是人民的监督平台和发言代表。在此次新冠肺炎全面爆发后,我国媒体在传播疫情信息和实施监督权利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抖音APP,各类党政媒体纷纷进驻,各县级媒体也随时在抖音账号上发布当地的疫情新闻。可以说,疫情期间媒体在人民和政府之间架起了有效沟通的桥梁,还有效的针对公众密切关心的话题给予整理和回复,最大限度的发挥媒体的“环境守望”功能,对公众舆论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以今年4月4日的清明节为例,在国家的号召下,主流媒体大力号召全国人民为在疫情中光荣牺牲的英雄们哀悼。4月3日,主流媒体纷纷发布或转发“#清明#全国哀悼”的话题,无论是在社交媒体还是在新闻平台,“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这一消息,都以刷屏的形式占据了当日话题中心。在其号召下,各大自媒体也纷纷转载并号召群众参与清明节的活动。大众传媒通过前期广撒网式的宣传,使得人们潜移默化地为清明节做一个新的日程安排,即默哀三分钟或鸣笛两分钟。同时在当日,主流媒体还从各个角度全面报道疫情期间的光荣事迹,自然而然当日人们的话题就是与疫情相关的感人事迹。

(二)“官方+民间”媒体强强联手,实现联动效应

疫情期间主流媒体还联合民间媒体,进行“强强联合”。与主流媒体相比,民间媒体的信息更偏向于民生,反映的是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趣事、异闻,传播通常是自发的、分散的,更能反映群众的心声。民众以此为舆论阵地发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形成民间舆论场,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抖音APP上,有许多用户发布自己居家隔离的日常,如:做美食、居家日常、以及各类趣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所带来了的痛苦。民间媒体的人情冷暖与主流媒体上冷冰冰的数字相呼应,形成了一种默契,为疫情期间的人民提供了真实数据的同时给予充足的人文关怀。

实际上,主流媒体和民间媒体都具备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互补,有效的弥补双方的缺点,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像在在疫情期间,武汉“红窗帘”的意外走红就是在抖音个人账号发出后,引起了公众的广泛议论,从而引起了主流媒体的注意,从而在更大范围引产生了影响。在经历两个月的飘荡后,最终由湖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一件本不起眼的小事,但在特殊时期,却引起了广大群众关注,进而成为了主流媒体发掘疫情期间感人的小故事。由此,可以看出,民间媒体与主流媒体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民间媒体需要借助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而主流媒体也需民间媒体的接近性、真实性助力,共同为公众服务。公共利益可以聚合社会各方面的舆论力量,就像在此次疫情中,各省医疗队驰援湖北的消息就是在抖音、微博的个人账号发出后,受到民众的大量转发并引起热议的,主流媒体对这些消息经过核实并进行深度挖掘。全国广播电视台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各省电视台精心策劃各种报道记录援鄂医疗人员返程情况、以及相关各类感人报道。如3月17日,湖北广播电视台全程直播各地医疗队返程的情形;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各类短视频反映医疗队的辛苦工作等等,全国主流媒体均以图片、视频、文字、海报等形式的专题报道了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进一步扩大了援鄂医疗队的影响力,强化了民众对医疗队伍的感激与崇敬之情。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主流媒体对民间媒体消息的挖掘与采用,必须保证来源和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这是一条不容违反的原则性要求。

(三)全面出击,强化责任担当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主流媒体除提供关于疫情的基本信息外,还可以从各方面强化责任担当,如:提供各种医疗救助服务、实行舆论监督、快速辟谣等等,如:国务院客户端高速高效整合各类互联网+服务,实现了行政互联网化的新应急模式;人民日报、央视等推出“共同战疫”信息平台,尽可能让病患的求助得到回应和救治;以“健康中国”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在权威防控、一手信息通报方面作用显著;以“丁香医生”为代表的机构自媒体在主流资讯之外提供了重要且及时的补充服务。再如疫情期间的“云监工”服务,在央视频平台开设的24小时直播中,近2700多万人在网上“围观”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没有解说、没有背景音乐,只有环境音以及工人施工,却引发了现象级的观看量;此外,各大媒体以及网络平台还提供了快速有效辟谣服务。在新浪微博的推送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日谣言信息汇总,便于快速地、有效地分辨虚假信息,各大媒体也都开设“辟谣专区”,如:新华社开设“求证”平台;千龙网开设的抗击肺炎专区里也有专门的科学辟谣板块,此外,作为党政学习的学习强国app同样也设立了“辟谣平台”等等。

二、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的困境

(一)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之间的矛盾

新媒体时代,各大媒体一味的求新、求快、求爆,以及多渠道对信息的多次加工,加大了对新闻审核的难度,导致新闻报道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也让新媒体采编团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受到质疑。在疫情报道的大考面前,一些缺少核实、把关不严的“乌龙事件”时常出现。比如,疫情期间,“微波炉可以为口罩消毒”的言论在社交媒體上广为流传,上升到一定话题度后才被“丁香医生”等权威人士或组织辟谣。最为争议的是疫情初期“人传人”的现象,各大媒体在未弄清楚是否存在“人传人”的问题时,凭借专家组的一句“从目前看,为发现明显的人传人的证据”,从而直接断定新冠肺炎并不会有人传人的情况。结果很明显,这严重与事实不符。这些新闻存在对官方发布原意的曲解和误读。而这些不断反转的新闻事件也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新闻严肃性与娱乐性之间的矛盾

一直以来,新闻严肃性与娱乐性之间的界线难以把握,尤其是在注意力匮乏的时代,过度追求娱乐化成为了新闻界常存的一大问题,而过于严肃的新闻观看量少之又少,因此如何使新闻既有严肃性但又使用户感兴趣就成为了媒体追求的方向。疫情期间的“云监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也正是由于当时环境的特殊性,慢直播应运而生,数以千万的人在手机屏幕前“监工”两座医院,内容是严肃的,形式却是活泼有趣的,用户可以自由的发弹幕进行交流,央视频的这次直播是较好地平衡新闻严肃性和娱乐性。但在之后,央视频过度地迎合了用户娱乐化的需求,在直播界面开放了助力榜,助长了用户的攀比心理,作为主流媒体,有失媒体的责任担当,助长了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疫情报道的主旋律。因此,主流媒体还得探析如何更好平衡新闻严肃性与娱乐性之间的矛盾,将内容做的有趣生动的同时引导正确的舆论和价值观。

(三)新闻从业者过于迷信“权威”

新闻媒体在进行科学报道时应怀有“敬畏”之心,谨慎报道。但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一些媒体迷信所谓的“权威”进行不实报道,或者是存在没弄清事实乱下结论的情况,比如上文所提及的“新冠肺炎不存在人传人的情况”的不实信息。再比如,1月31日晚,“新华视点”微博号发表了一条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后,人民日报微博转发并添加话题聚焦的“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这一话题,消息一出,瞬间引起全国关注,网上以及实体店的双黄连口服液基本售罄,随后,网上开始纷纷“辟谣”,人民日报也不得不澄清双黄连口服液并不能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消息,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在2月25日,天津津云新闻刊发文章《重磅!天大实验室宣布已经研发出新冠病毒口服疫苗》,随后有媒体在转载这一消息时将标题改为“疫苗已经研制成功”,遭到网民的调侃,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信息发布,会严重损害用户对其的信任度和公信力。

此次疫情期间,各大主流媒体严阵以待,全方位布局展开报道。但疫情事件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属于公共卫生健康领域,采编人员难免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难以对疫情动态、关键数据加以解读,也难以向民众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专业知识的短板也限制了新闻报道的深度。2

三、主流媒体的突围之道

(一)完善新闻把关制度,确保新闻真实性

新闻把关制度的存在历史悠久,纵使在当代各家主流媒体中存在着各种新闻把关制度,从初审到二审再到三审,但仍然存在大量不实信息、虚假信息。这与记者和编辑的责任感息息相关,简单的走过场、心存侥幸是无法长久立足于我国新闻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会选择公信力更好的媒体,而舍弃信任度较低的媒体。在疫情期间,虚假新闻报道也常有发生,这与疫情环境中海量信息的“求证难”有一定的关系,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媒体一味的求快、求新、求流量,而忽视了严格的把关环节。在疫情这个特殊的环境下,相关信息海量增长,鱼龙混杂信息越是混杂,用户对主流媒体的依赖就越强。面对疫情舆论场中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海量化、混杂化,新闻媒体需要把严信息出口,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以打造信息发布的权威平台,实现特殊时期新闻媒体的价值坚守。

因此,在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必须将新闻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对于记者而言,要在新闻源头上确保新闻真实性,弄清新闻线索的是否真实可靠,准确理解新闻信息;对于编辑而言,要加大审核把关力度,确保记者的稿件无错误、导向准确,树立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对于用户而言,要善于辨别新闻的真实性,从权威处获取新闻信息,切勿道听途说,不信谣,不传谣。

(二)利用新技术,解决难问题

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媒体在报道关于专业性的知识时,往往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媒体说的用户看不懂。特别是医学专业的内容,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背景作支撑,否则就会出现“我说的你听不懂,你写的我看不上”这种自说自话的局面出现。3新闻工作者要真正准确理解新闻事实以及采访对象的本意,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记录,从源头上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偏差,并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如:h5、海报、VR等等,以形象化的表达来为用户普及知识,传播新闻信息,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谣言的产生。

(三)主流媒体要积极推动建立新型社会舆情预警机制和系统

随着5G移动时代即将到来,信息传播速度将会越来越快,主流媒体必须承担建立新型舆情预警机制并有效的引导舆情传播的责任。这既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媒体转型升级的方向。因此由新冠肺炎引发的各种舆情,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以李文亮医生逝世引发的舆情为例,在汹涌的舆论大潮中:他究竟是“吹哨人”还是“造谣者”?1李文亮作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眼科医生,在发现有不明病情时,首先不是选择在媒体上发布而是在微信群披露不明肺炎的有关情况。当然,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媒体无法确认消息的真实性,的确会忽视了有关疫情的舆情,但在李文亮事件发酵后,为了某些官员不被追责,仍有媒体“假意”维护,试问这样的媒体何以能承担主流媒体之责。今后,传统主流媒体应进一步强化社会“瞭望者”、社会舆情“监测器”的职责作用。通过专业深化、行业渗透、领域细分,提升信息收集、舆情研判的能力,尽早准确获取行业内、小圈子的信息。4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成爆炸式增长,如何鉴别有效信息、虚假信息,仍是主流媒体应当思考的课题。同时,从用户角度而言,所掌握的有效信息向谁说,如何说,如何引起重视,也是用户应当学习的课题。这样,既可以保证主流媒体的信息真实性和及时性,从而为国家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又可以避免公众无法有效的向上反映民情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刘笑盈.疫情防控中的媒体传播探析[J].新闻战线,2020(11):30-32

[2]张诚.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主流媒体价值、困境及对策研究[J].新闻论坛,2020(02):43-46

[3]王凯.对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的观察与思考[J].青年记者,2020 (12):21-23

作者简介:李琼琼(1997-)女,土家族,湖南省常德市人,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媒介经营与管理

(湖南科技大学文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新冠肺炎困境
跟踪导练(一)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