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手工布艺教学研究

2021-06-11李春兰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

李春兰

【摘 要】手工布艺是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立足现实、贴近生活、便于教学的课程特征与目标。手工布艺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贴合度比较高,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同时也存在学生作品形式单一、雷同度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结合手工布艺课程内容研究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课堂的积极性。

【关键词】手工布艺;劳技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206-02

手工布艺课程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手工布艺贴合生活实际的特点,做好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手工布艺操作中提升个人动手能力,学会创新创作,不断探索新的操作方式。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不断成长,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手工布艺课程的教学质量[1]。

1   开展生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手工布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化的场景,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以“缝沙包”教学为例,沙包是学生常见的游戏道具,里面有沙子、黄豆等多种材料,扔沙包游戏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玩游戏的沙包带入课堂。在导学阶段,教师让准备沙包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沙包。有的学生的沙包是买的,有的学生的沙包是爷爷奶奶做的,有的学生的沙包是姐姐给做的,没有一个沙包是学生自己做的,教师可以借此明确教学主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做沙包,选择自己喜欢的布料、材料,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手工沙包好不好?这样以后玩游戏就可以用自己做的沙包了!”通过明确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沙包材料的选择方面,应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游戏需要,可以为学生提供麦子、沙子、玉米粒等生活化的素材,而不是直接购买塑料制品。学生在缝制过程中对分配给自己的麦子、沙子、玉米粒等都非常珍惜,甚至掉下一粒麦子,学生都会认真寻找。这样的活动真正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学习构建了生活化的场景[2]。

2   巧设课堂问题,实现逐步引导

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点,达到逐步导入的效果[3]。课堂问题体现了教师备课的水平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在指导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课堂问题的方式可以抓住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以“缝笔袋”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问题搜集相关材料并尝试笔袋的缝制:①制作笔袋需要哪些材料?②制作笔袋要用到哪些工具?③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几个步骤完成?

④回针法如何操作?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搜集和整理。在笔袋制作材料方面,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身对材料的理解最终选择无纺布进行笔袋设计;在工具选择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基本工具针、彩线、剪刀、拉链、直尺,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装饰物等;在步骤学习中,要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仔细分析,了解笔袋制作的全过程,实现有效“预演”;最后在练习回针法时,可以让学生先在无纺布上进行简单操作,练习回针法的操作方法。学生在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后再进行笔袋的缝制,缝制的速度和质量能明显提升,绝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笔袋的设计和制作。对能力稍差、难以独立完成笔袋缝制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笔袋缝制能力。

3   注重课堂留白,鼓励学生交流

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好课堂的留白工作,鼓励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在交流与讨论中进一步创新,学会整合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手工布艺指导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而是可以为学生的独立探索留白,让学生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已具备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主探索中补白,真正感受到手工布艺的乐趣,体会制作的喜悦。

以“缝鞋套”手工为例,如果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容易出现最终制作出来的鞋套大小不一、画样不准确、内里在外等多种情况。对此,教师在指导前应设置好问题,做好鞋套制作的引导工作:①量鞋子的长和高时要多出1—2厘米,教师可以对此设问:为什么要多出1—2厘米呢?如果不多1—2厘米会发生什么?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了解到多出1—2厘米是为了让鞋套更加合适,不至于过于紧凑;②在缝制管带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能否将管头封闭呢?什么样的鞋子可以缝上,什么样的鞋子不能缝上?通过话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交流,了解缝制鞋套的注意事项,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升其思考能力,避免其缝制鞋套时出现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要通过鞋套的制作帮助学生充分展现独立能力和个性化思维,如让学生在鞋套的装饰物、鞋套制作的材料、鞋套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操作,自由选择新型材料,自主设计新的鞋套,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进行作品展览,展示学生成果

一个手工布艺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成果展示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用心设计、精益求精,正如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其他人。同时,作品展览也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在展览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有助于自我的提升。

作品展览是展示学生成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手工布艺课程内容进行不同方式的展览,以展览的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制作帆布袋子、钉纽扣、缝沙包等活动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是否进行作品展覽,如果是小组合作的布艺活动,则让每个小组提供1—2件作品进行展览。在展览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有更多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还可利用课下时间组织作品展览会,由学生自主与其他人交流和讨论,交流不同作品的设计思路、设计材料来源等,通过交流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4]。总之,作品展览是对学生成果的一次汇报,也是学生互相交流、沟通的有效方式,教师要积极利用展览的方式让学生交流手工布艺的制作技术、制作思路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手工布艺能力全面提升的发展目标。

5   积极拓展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手工布艺的课程内容不能局限于课堂之内,而要积极拓展,寻找更多的灵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将新的元素与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内容与素材,产生更多灵感,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以“钉纽扣”为例,生活中的纽扣有很多种,包括四孔纽扣、两孔纽扣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堂上单孔纽扣的缝制过程分析四孔纽扣和两孔纽扣的缝制方法,在实践中寻找更多的灵感。以四孔纽扣为例,在布线时显然不能按照单孔纽扣的方式进行,学生需要进行丰富的实践,在实践中寻找更多的布线方式。学生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了解家庭中如何用四孔纽扣实现钉纽扣的操作,如何布线能扎牢纽扣,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网络上搜集四孔纽扣的多种布线方式,再通过拓展实践,寻找更多灵感,从而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思路和技巧,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5]。

开展手工布艺教学既需要抓住学生的课堂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索与实践,也要尊重学生发展的自由性,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开展作品展览和课外拓展活动,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大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春燕.STEM教育下小学科技探究活动设计策略——以“手工香皂的秘密”探究活动为例[J].现代教育,2019(8).

[2]陈梦迪.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纸材拓展的有效运用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0(11).

[3]杨建东.体验创意手工之乐,发展美术探究之能——小学美术创意手工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

[4]孙冉冉.传统线编艺术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教育,2020(14).

[5]左文.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找茬”教研,助力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第三届“经纬杯”全国地理教学研究成果大赛
基于自主实验探究的高中物理案例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