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分析

2021-06-11郑亚男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学习将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未来多个学科的学习。小学数学在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有启蒙作用,教师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以后对数学的学习保持兴趣。本文分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兴趣化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70-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才更愿意去学习、了解它,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数学有更好的学习动力[1]。通过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兴趣化课堂可很大程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就兴趣化课堂的构建提出一些具体方法。

1   情境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更贴近数学

为了构建兴趣化课堂,教师可以在授课时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创设和数学相关的情境,把学生引导入这个情境之中,让他们更加贴近数学、了解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虽然通过情境化教学可以实现兴趣化课堂的构建,但是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并不容易,下面提出情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1  合理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实施情境化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合理创设情境,才能更好地实施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对情境进行创设时一定要注意创设的情境应贴近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兴趣。

1.2  巧妙引导学生

教师在创设情境后不要立即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因为这可能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抵触,他们可能对教材上的一些知识兴趣不大。教师在情境创设后,要对学生进行巧妙而合理的引导,让他们更愿意进入情境学习。

1.3  教师进行全面总结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自由讨论、自主学习。但是学生毕竟没有学过这些内容,所以讨论的内容和教材上的知识难免会有一些出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回答和更正他们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结合上面的论述,对相应教学方法举例分析。如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是“认识图形”,通过对这单元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辨别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以及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形),并且会数它们的个数。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辨别家中是这些形体的物品,并让他们记录这些物品的形体有何不同,在班里进行讨论。可以的话,也可以让学生带一些容易拿的这些形体的物品到学校,这样会更加方便他们对这些形体的讨论。以上是让学生辨别立体图形的方法。对平面图形的辨别,则可以让学生在纸上自行绘画,各自比较自己所画的图形,也可以让学生对同伴画的图形进行辨别。在学生讨论和辨别后,教师要对他们在讨论中出现的錯误和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指出和解答。采用这种让学生自己讨论的方法更容易让他们在讨论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应用多媒体教学构建兴趣化课堂

我国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会让兴趣化课堂的构建更加方便。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单纯的口述教学有时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些工具推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放映和所学知识相关的视频,或者给学生看相关的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仍以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为例,教师运用多媒体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放映有关学习内容的视频,然后随意暂停,让学生分辨暂停的画面中有哪些形状的物体,并指出来。教师还可以直接让学生观看几张图片,辨别图片中图形,并对这些图形计数。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图形,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了解这些图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开展小组活动,以游戏带动学习

“玩”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年龄尚小,对玩的兴趣更大。那么教师何不带着学生“好好的玩”,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学习?为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合理开展小组活动,设计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兴趣化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以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生活中的数”为例,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分配,根据班级的人数分为三人一组或是五人一组。这一单元需要学生会写、会数1—10各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游行设计。游戏方式:教师随意说出一个1—10之间的数字,让各小组先写出这个数字,再拿出相应数量的物品,可以每个小组拿一份,这些物品可以是书本、铅笔、橡皮等,只要拿出教师说出的数量的物品即可。在检查各小组拿出的数量是否正确时,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相互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参与感,还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数数能力。如果各组都是正确的,那就可以比较各组学生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位次。对小组排名后,教师还可以对排名靠前的一两个小组进行奖励,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   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与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习的真正主体还是学生自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他们的一些成绩和行为做出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不能只根据成绩评判学生。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种行为做综合评价。

如对一两次考试中数学成绩有所下降的学生,教师不应该直接批评,而要了解具体情况,并对他们的失利原因表示理解,为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除了考试之外,教师在平常也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在学生数数正确、准确辨别一个图形或者钟表的时间后,都可及时给予他们表扬以及肯定,让他们知晓自己是很棒的。对于学生,教师的一句肯定远远比一句批评更能让他们有学习的兴趣。

5   教师融入学生,共同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融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中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慢慢产生兴趣。

如一些学生喜欢积木,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玩积木,在玩的时候让学生知晓各个积木的形状,以及对要拼装的积木计数,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之中锻炼他们认识图形和数数的能力,也可以让他们知晓,数学对他们玩具积木拼装是有作用的,从而让他们更加愿意学习数学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本文对如何从情境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以游戏带动学习以及肯定学生、融入学生等方面着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兴趣化课堂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带去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秦玉兰.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9(14).

[2]刘书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兴趣课堂[J].新课程(上),2019(2).

[3]许睿玲.浅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明日风尚,2018(8).

【作者简介】

郑亚男(1975~),女,汉族,辽宁大连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