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
2021-06-11刘志勇
【摘 要】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终身学习需要相联系,创新教学模式,将合作学习应用于教学中,逐渐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够最大化地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合作中形成团结意识,取长补短,整合知识体系,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学习;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24-02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形成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体系,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将信息技术发展與自身发展相融合。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究信息技术本质和理论,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本质及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关系[1]。为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全面展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形成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合作学习的自主应用能力。
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概述
教师在思考如何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应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根本,将学生发展与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升相结合,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展现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展现自身的个性化学习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和融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和对合作学习效果的正确评价。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不断指导,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提高学生交流、合作、互动、探究的学习效果,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1.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以生为本
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应当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弥补其技能不足,促使学生在合作氛围中激发积极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合作模式的有效构建,学生能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取得一定进步。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合作学习的主题,合理运用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短处,提高课堂整体学习效果。
1.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方向
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思考、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在踏入社会以后需要达到不断合作、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当整合教学资源,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为课堂创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提升自身的教学魅力和教学水平。
1.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能够应用于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教学活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不断探索问题的本质,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尊重中逐渐提升合作效果,所获得的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使学生将自身置身于集体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在自主学习中,这种合作意识能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以合作为主的学习和练习操作中提高学习效率[2]。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合作,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错误,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上升空间,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中,应当考虑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必然性和特殊性,找到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切入点,并为学生分配不同的合作角色。在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相结合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互帮互助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自身学习的进步和技能的提高,并在合理评价下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2.1 与学科教学目标相符
合作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必然。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设计之前,应当做好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准备,使合作学习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相符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身心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合作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大效果,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2 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
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前,应当做好合作学习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教师所组织的合作学习活动,夯实自身的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技能。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不断想象和大胆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构建更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合作热情更加积极和高涨,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2.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合理性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考虑合作学习开展的合理性。教师提出的合作学习主题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目标,创建的合作学习环境应让学生感到舒适和温馨,在合作中与教师增进感情,和同伴加深友谊。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模式构建时,应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合理、具有趣味性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合理构筑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合作目标,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够应用理论知识,并找到自身的不足。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教师应进行思考,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需要,有效调整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合作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合作效果。
3.1 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教师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中,应当注重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多元化地融入其他教学模式。如在教学导入部分有效提问,或者通过教学悬念的设定,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更大的欲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投入合作学习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究,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发展[3]。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将现代科技知识与学习内容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应当采取鼓励式评价,让学生敢于实践和积极探索,通过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品质。
3.2 合作模式的多样性,实现最大化效果
为实现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逐渐将合作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实现合作目标的一致性,在学生相互熟悉的情况下,合作效果会更加突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互补式小组划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安排,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应用其他合作学习方式,但要注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促使学生发挥自身优点,提高合作效果。
3.3 创建合作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信息技术学习情境。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夠思考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和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所担任的角色,并在不断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探究思维的形成。这种带着实际问题进行学习的过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在自主学习环境下,教师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学习模式的创新,使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互相促进和互相帮助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和各方面的进步。
教师在教学模式创新中,应当合理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观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做出针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总结和反思。学生在合作学习教学环境下,能够与教师和同伴更加团结,并在合作目标拓展中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教师也应当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断调整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目标,使其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合作结构具有合理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与时俱进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晓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2).
[2]徐冬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66).
[3]吴良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东方教育,2015(8).
【作者简介】
刘志勇(1975~),男,河南汝南人,汉族,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