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2021-06-11王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摘  要: 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优势突出,职业教育发展后劲充足、前景广阔。国家、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协同合作助力西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国家层面上需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制度、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经费管理制度,鼓励发展西南民族特色职业教育,搭建东、中、西部职业院校对口支援互助平台;地方政府层面上要发掘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招商引资,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职业院校层面上完善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创新制度,构建职业院校定向教育扶贫体系,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

关键词: 协同合作; 职业教育; 教育精准扶贫; 西南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2-0016-06

一、引言

2016年教育部、國务院扶贫办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1]2020年是全国巩固教育扶贫成果的关键一年,也是完成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一年。教育可以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贫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2]教育扶贫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指的是扶教育之贫,另一层含义指的是通过教育扶贫,这二者内涵及外延皆有所不同,前者将教育作为扶贫的载体和目的,后者将“教育”作为扶贫的手段。本研究中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取后者含义,意在通过教育达到“扶志、扶智、扶业、扶贫”的目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指政府、职业院校、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相互配合,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贫困乡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扶,“扶志、扶智、扶业、扶贫”,促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贫困户掌握脱贫致富知识与实用技能,形成内在的文化修养与自强自立的精神追求。当前西南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绝大部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阻断西南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手段,打破阶层固化促进阶层流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将西南民族地区潜在劳动力转换为现实劳动力的重要路径。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必然要肩负起教育扶贫的重要责任与使命,通过职业教育达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扶智”和“扶志”并举,形成内外联动机制。转变贫困地区人口思想观念,促使其从思想上根本脱贫,在政府、职业院校等帮助下掌握技术知识,达到彻底摆脱精神贫困和物质贫困的目的。

二、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可能性

(一)西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薄弱、发展潜力巨大

西南民族地区地处山地高原,交通不便,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东、中部地区。据统计,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3046万人,其中在我国中西部农村贫困人口就达到2746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90%。[3]西南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大多数,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政策扶持力度,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崛起,其发展后劲巨大,潜力无限。

(二)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优势突出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我国迄今陆续颁布4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共计1372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共计1986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占很大比例。[4]我国39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分之一来自少数民族。西南民族地区具有先天的文化资源优势,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依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充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少数民族人才技术优势。

(三)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后劲充足,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五个地区。根据2020年7月9日教育部公布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有3005所,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学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全国高职专科学校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49.3%。其中西南地区高职专科学校有220所,占全国高职专科学校的14.8%,包含四川省79所职业院校,云南省50所职业院校,贵州省46所职业院校,重庆市42所职业院校,西藏自治区3所职业院校。相比于中、东部地区,西南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数量明显不足,职业院校办学质量有待提高,这意味着在国家政策资金的倾斜下,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后劲充足,发展前景广阔。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广阔发展前景为职业教育精准“扶智、扶志、扶贫”提供了可能性。

三、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现状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首次提到“精准扶贫”,2014年中央“精准扶贫”的思想落地,在中央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2015年精准扶贫的理念运用于教育当中,相关研究者明确了教育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试图探索教育精准扶贫路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相关研究2015年开始兴起,近年来关注热度逐年增加。总体而言,教育精准扶贫视角从单纯的理论政策的解读到职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方面转变。

(一)教育精准扶贫政策顶层设计逐渐走向区域化、具体化

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地经历了一个思想萌芽、理论丰富、政策落地、具体化实施等几个阶段。“精准扶贫”的理念提出后,相关领域研究者丰富完善精准扶贫的内涵,构建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在教育精准扶贫思想理论指导下,中国研究者以扶贫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试图通过教育改革达到以教育促发展、以教育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相关研究历经政策顶层设计的理论研究到政策细化、落实的实践运用研究的巨大转变。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从“扶贫”到“扶智”发展人力资本的转变

职业教育在“扶贫、扶智、扶志、扶業”创造就业,发展人力资本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相关研究从关注精准扶贫的内涵到注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开发视角的转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面向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定点、定额方式招收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免费帮助其实现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的理想。如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贵州省属优质职业院校,以贵州威宁、赫章、册亨、望谟、晴隆五县户籍的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每年招收4000人的“精准扶贫班”,助力贫困家庭,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5]

(三)从关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构建走向调研政策实施落地的成效

2018年谢德新博士撰写文章提及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内涵阐释及功能等。[6]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根基为人力资源理论及可行性理论,他深入阐释了“职业教育反贫困”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差异。2020年彭振宇等人发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该报告调研了全国职业院校教育扶贫的政策和措施,结果显示各省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开辟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切实保障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扶智、扶业”。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从关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构建跨越到关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的落地、政策的细化执行成效等方面的问题。

(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从关注普遍性到关注区域发展转变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从最初厘清全国职业教育的扶贫内涵、效果、实施等方面研究转到集中地方性职业特色教育扶贫研究。近年相关研究文献显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聚焦地区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探索。全国各地区纷纷根据本地区资源和环境优势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四、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协同合作策略

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需要国家、地方政府、高职院校、社会机构协同合作,从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人才创富等路径实现西南民族地区脱贫减困,达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拔穷根,促就业,提升西南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国家、地方、高职院校等部门和机构协同合作,转变扶贫理念,完成从经济扶贫的思想到人力资本扶贫的方式转变,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精髓,以精神文化扶贫带动教育扶贫,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方面的优势,通过有限的教育供给,获得最大化的边际效益。[7]

(一)国家层面

1. 完善职业教育扶贫制度

近年来国家关于西部地区扶贫政策逐渐完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取得初步成效,西部地区政策优惠吸引大量企业落户西南地区,富士康落户贵州安顺,大数据落户贵州贵阳。国家“两免一补”“雨露计划”“营养午餐”等扶贫政策实施,保障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权利,保障贫困地区适龄人口的教育机会均等。国家从政策制定方面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促使职业教育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

2. 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经费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经费不仅要面向贫困地区贫困生,实施学费减免,同时可以建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专项资金,面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贫困村招收精准扶贫班级,通过大数据跟踪调查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动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专款专用,专门划拨定额资金用于西南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技术培训、就业培训费用。针对西南地区资源优势,免费招收贫困村、贫困家庭中劳动力学习专业技术,通过技术革新引领贫困人口开展“造血式”自救,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没有技术的问题。

3. 鼓励支持西南地区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

国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需考虑地域环境、资源、交通、人口等外在因素,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西南地区充分依托地域优势,支持鼓励西南民族地区探索适合本土的特色发展之路。国家鼓励支持西南民族地区发展民族特色职业教育,从资金政策上向西南民族地区倾斜,鼓励支持西南民族地区依托地域文化优势,将文化资源引入职业教育课堂,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教育,开辟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地区特色发展之路。

4. 搭建东西部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平台,实现东西部教育资源共享

国家积极鼓励建立东西部职业学校帮扶共建机制,帮助西南地区职业院校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西南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与中、东部地区职业院校的合作交流。鼓励中、东部地区高职院校面向西南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培养,输送相关技术人才,帮助西南地区贫困人口掌握专业技术,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建立东西部职业教育对口支援,鼓励西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习沿海发达城市职业技术教育成功扶贫助农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院校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寻找中、东部对口支援院校,实现成功扶贫助农的创新发展。建立东西部职业教育互动机制。东西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学者访问交流、合作办学等方式引导西部职业院提升办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

(二)地方政府层面

1. 完善地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

(1)精准识别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家庭

精准识别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家庭,精准分析其能力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一般能力贫困包括生存能力贫困、自主发展能力贫困、人的权利能力贫困。[8]针对当前贫困村、贫困户出现的致贫因素,分析判断贫困户属于生存能力贫困、自主发展能力贫困、精神贫困的何种层次。自主发展能力贫困主要是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贫困户因就业竞争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等结构性能力缺失导致的个人发展障碍” [9]。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走访调查等方式精准识别贫困县贫困乡贫困家庭,把所有贫困户划分贫困等级、贫困类别,实行动态式管理,精准跟踪调查,额外关注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等家庭。

(2)开展多对一咨询、一对一帮扶

精準分析贫困户致贫因素,开展对点培训、咨询服务,为贫困户答疑解惑,从思想上扭转贫困户的“愚”。针对贫困村、贫困户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地方政府联合地方高校、职业院校开展普通话普及、技术下乡、职业引导等社会公益活动。

(3)完善贫困村、贫困户连片扶助政策

地方政府通过调研回访实现西南民族地区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连片管理,建立贫困地区协同互助的模式,通过以贫困户个体创业创富带动片区贫困户劳动就业。地方政府与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互助关系,聘任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技术教师为贫困户做技术培训指导,指导贫困地区农民提升种植、养殖等技术能力。

2. 发掘产业特色,招商引资

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招商引资产业链,高职院校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支持,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减免税收等相关政策,完善招商引资产业链。

(1)开辟乡村农业、民族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链

地方政府积极给与政策资金支持,划拨转向扶贫助农资金,开辟乡村农业、民族文化旅游一体化产业链,引导贫困户创业、就业。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开发如乡村农家乐,休闲娱乐民宿,节假日度假休闲旅游等项目,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依托地理环境、文化资源的优势开发创新创业精准扶贫项目,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创业致富。

(2)开展农村合作社经营,鼓励贫困人口家门口创业

地方政府给与优惠政策鼓励掌握技术的贫困户开展农村合作社经营。贫困地区可依托西南地区山地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畜牧业养殖,比如贵州山地地区养殖牛羊、鸡鸭,西藏地区放养藏羚羊等动物,开辟养殖分销、零售、批发、农产品深加工等产销一体化自产自销路径。

(3)利用大数据建立互联网销售平台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贫困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10]西南民族地区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平台,精准分析销售目标群体,通过淘宝、快手等直播平台展示地区特色文化、农产品等,吸引目标顾客,增加成交额,带动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发展。

3.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

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建立地方图书馆、民俗文化博物馆、民族文化展览馆等公益场所,开辟文化旅游景点,创造勤工助学岗位,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将专业所学用于实践活动。政府通过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从环境上改变贫困地区的文化氛围,加强贫困地区的人文环境濡染,转变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将文化融入贫困地区人口的日常生活从而潜移默化提升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

(三)职业院校层面

“扶贫”先“扶智”,“扶智”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来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再就业能力是解决贫困的根本路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与贝克尔建立的人力资本理论中提到,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物质资本。[11]完善高职院校各项相关政策,转变扶贫思路,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助力全国脱贫攻坚。

1. 建立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创新制度

(1)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当前西南地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弱化了民族性,民族文化没有得到有效彰显。高职院校应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间故事文学、民族手工艺等民族文化特色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职院校课堂,建立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民间手工艺工作室,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技能。

(2)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数字、网络、多媒体、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技术为支撑,开发多种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过程,让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现代职业教育。[12]职业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云课堂远程学习灵活、内容丰富多样、学习方便快捷等优势,将优质职业教育课程引入学校课堂。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云课堂资源吸收优秀职业院校课程资源,教师则通过云课堂充分展现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专家智力帮扶下促进师生自我反思快速成长。深度挖掘分析大数据实践运用的优势,运用大数据思维和云录播平台,发现贫困地区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校外专家指导、帮助,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定向人才培养制度,以定向社会实践、定向实习就业等方式,鼓励职业院校师生与企业开展合作,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充分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企业生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互助双赢局面。职业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依托自身优势,开设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职业院校与实践工作技能相连接,实现西南民族地区贫困人口“造血式”自救能力,外部输入与内部自救相结合,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产教融合。

2. 构建职业院校定向教育扶贫体系

(1)改革招生制度、完善精准资助体系

改革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招生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大贫困地区招生名额,鼓励地方贫困生就近上学。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中指出,2019年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72.69万人,招收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的学生42.95万人,招收建档立卡等7 类资助对象62.69万人。[13]调查报告显示职业院校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逐渐上升,其中招收贫困地区的学生2019年比2015年增加了24.55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85%,国家级贫困县学生招生2019年比2015年增加了15.44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78%。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根据院校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奖、助、减、免、贷、偿、补、医、勤”九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完善贫困生学费减免政策,开设勤工俭学学生岗位,帮助贫困生解决自身生活问题。

(2)定向培养人才,完善精准人才培养制度

完善精准人才培养制度,职业院校通过定向将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培养、输出至沿海企业,实行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引入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机制。高职院校与沿海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培养、输出、培训等合作关系,搭建平台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问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人才培养问题。订单式精准培养的学生由企业支付其学费、生活费,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企业。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人才,完善精准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产教融合,实现贫困生职业教育定向就业一站式完成,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学习、实习、就业问题。

(3)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

职业院校学历职业教育及非学历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实现西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学历职业教育定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通过专科学习培养具有大专学历的技术人才。非学历职业教育通过招收贫困地区贫困乡镇、贫困家庭非学历教育人员,帮助贫困人口掌握实用的专业技术技能,提升贫困地区人口就业创富能力。高职院校开设技术培训班,定向贫困地区、贫困户招生,每村一户或几户,培养相关专业技术能力,帮助贫困村建立养殖基地技术顾问多对一或一对一技术咨询。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通过互联网平台深入贫困群众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掌握专业技术,减少贫困地区自主发展能力贫困的因素,实现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五、结语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需要“精准培训、精准规划、精准培养、精准创业”,既要考虑到所在贫困地经济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到地方环境、资源等民族特色因素,充分解读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规划纲要,在政策之内实现西南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效益最大化。职业技术教育是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手段。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发展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特色,有益于扶贫助农政策的实施,助力国家脱贫攻坚计划的完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关键需要国家、地方、职业院校协同合作,从政策制度、经费投入、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升西南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素质及技术能力,实现西南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教发〔2016〕18号)[EB/OL]. (2016-12-29)[2020-10-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

892/moe_630/201612/t20161229_293351.html.

[2] 钟慧笑. 教育扶贫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J]. 中国民族教育,2016(5):22-24.

[3] 朱成晨,闫广芬,朱德全.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27-135.

[4] 刘璐琳,乔枫. 教育精准扶贫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机制研究——以青海省热贡唐卡工艺传承为例[J]. 民族教育研究,2018(3):40-46.

[5] 彭振宇,陶濟东,王林.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8-25.

[6] 谢德新.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涵义阐释与功能定位[J]. 职教论坛,2018(3):24-29.

[7] 仲敏. 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建构[J]. 民族教育研究,2019(6):51-57.

[8] 廖倩.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 成人教育,2018(5):75-79.

[9] 司树杰等. 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16)[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70.

[10]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6-04-26)[2020-10-01]. http://cpc.people.com. 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html.

[11] 胡军. 精准扶贫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 职教论坛,2018(8):144-149.

[12] 肖力. 职业教育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8(11):34-40.

[13] 彭振宇,陶济东,王林.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8-25.

Research 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outhwest Minority Area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

WANG Lu

(Bijie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Bijie 5517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advantages of cultural resources are outstand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sufficient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broad prospects. The state, local government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work together to help the southwest ethnic areas get rid of pov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gover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system and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 management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thwest region, and build a counterpart support and mutual assistance platfor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gover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make full use of local resources, attract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o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college, we shoul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truct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of direction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peed up the informat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ombine academic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non-academic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training.

Keywords: cooper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outhwest ethnic areas

(责任编辑:程勇)

收稿日期: 2020-10-11

作者简介: 王露(1988—),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论、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