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推动长宁县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2021-06-11田龙
摘要:四川省长宁县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章通过对长宁县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梳理,发现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旅游配套服务以及在文化旅游资源融合等方面仍存在诸如对资源挖掘不深、设施相对落后、文化旅游品牌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人才缺失等系列问题。现就如何推动长宁县文化和旅游发展提出探索思考,助力长宁县文化和旅游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关键词: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引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当前四川和重庆各级各部门均在积极谋划和部署抢抓成这一国家重大战略东风,同时又值“十四五”规划关键期。长宁文化和旅游如何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在变局开好新局,加快长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动长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变得更为重要。
2.长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腹地,面积943.6平方公里,辖13个镇,人口43.2万。在长宁已形成竹文化为IP,竹文化+红色文化、盐文化、儒学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东汉文化“1+7”文化繁荣、文化互融发展体系。全县生长竹类485种,是世界竹种基因库,森林覆盖率64.88%,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长裙竹荪之乡”,拥有最美竹海、最美丘陵、中国丹霞、中国南方喀斯特、东汉崖墓群、竹雕、竹食等文化旅游资源。
2019年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2020年1-10月,长宁共接待接待中外游客903.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49亿元,特别是国庆中秋小长假,20万游客畅游长宁,长宁旅游市场正健康有序复苏。
2.1党政统筹,文旅融合保障有力
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长宁县全域旅游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意见》《长宁县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长宁县民宿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等文件,每年设立5000万元文旅发展专项资金。
2.2打造品牌,文旅融合成效彰显
先后打造蜀南竹海、双河古镇等竹文创基地3个,举办了中国热气球俱乐部联赛、中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等赛事活动。成功创建中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文旅商品创新初具规模。着力打造以双河凉糕制作和酱粑酱油、竹海酒酿造技艺为代表的文创产品,以竹雕、竹簧、竹编为代表的竹工艺品,以竹荪、竹笋、竹稻为代表的土特产品,集中打造温州商城、竹海镇文创产品一条街和双河镇凉糕一条街。引进阿里巴巴、易田等知名电商完善营销网络,促进文旅商品深度开发。
文旅融合发展初见成效。2019年,实施文旅项目50个、完成投资88.6亿元,长宁高铁站等项目建成投运,“侯光炯纪念馆”建成开馆。2020年,实施文旅项目68个、总投资289.47亿元,宜叙高速公路竹海连接线建成通车、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竹都公园”建成开园、G547世界竹景观大道一期工程和4个文旅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完成,蜀南竹海创5A、安缇缦运动康养旅游度假区、双河文旅融合小镇等重点项目即将建成投运。
3.当前长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长宁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承办了一系列活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拓展客源市场,文旅产业日益增强,成为全县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社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3.1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载体有短板
长宁还没有功能较为完善的文旅场馆载体。长宁竹文化博大精深,更有以余泽鸿为代表鲜明的红色文化,还有周洪谟等名人轶事以及众多的民俗和非遗文化,虽资源丰富,但缺少对长宁丰富的文旅资源进行综合宣传、演绎、拓展等活化利用的场馆载体。
3.2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以长宁七洞沟旅游景区为例,其中最核心的文化品牌则是长宁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个洞崖墓群。但游客达到景区后只能看到简单七个洞口,不能领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七个洞崖墓群分布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28墓,其中7墓较集中即“七个洞”,其余21墓分散错落分布。集中7墓形制相似,均为长方形弧形顶墓室,墓门呈方形,并凿三层门楣,由外到内逐层缩小,门额及两侧都凿有整齐平行斜线或错向三角斜线,崖壁刻有石刻画像和题记等。七个洞崖墓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景区因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其文旅融合层次低、表面化。
3.3以游客为中心,完善服务细节。
基础设施整体完备,但没有最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发展缓慢,服务品质不高。集中体现在:一是长宁整体交通便捷,但长宁县内A级景区间交通串联差,特别是4A级景区间尚未形成旅游交通環线。自驾游方便,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转乘比较麻烦。二是尚未建立起游客集散中心。三是景区管理上如何把景点变动和景区特色活动等信息第一时间告知游客,如何改善景区游览体验等,游客的停车、购票、导览、饮食等等细节之处均存在问题。
3.4旅游产品单一,资源开发不够,宣传方式单一
竹海独大,蜀南竹海享誉中外,众人皆识。但蜀南花海、七洞沟景区、西部竹石林却尚未走出宜宾。针对景区景点开发存在着力度不够,开发模式粗狂,同时缺乏资金投入,尚未引进大型文旅企业入驻。
对外宣传营销方面依然以简单的宣传片播放,宣传单、宣传折页为主,依靠参加一些文旅推介会、博览会等进行宣传。对宣传推广没有进行系统性的专业策划,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对市场、对游客无吸引力可言。
3.5缺乏文旅大IP,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足。
长宁目前还没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大品牌,旅游文化符号不够鲜明。长宁的竹海资源,并非独享资源,省内还有沐川竹海、纳溪竹海等,国内亦有安吉竹海等众多竹海资源,缺乏品牌核心竞争力。
3.6高素质文化和旅游人才严重缺乏
不管文化还是旅游,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到人。文化和旅游涉及的领域庞杂,仅文化产业就涉及图书出版、新闻传媒、广播影视、动漫、表演艺术、广告、网络文化等;而旅游产业除了传统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外,还有大量新兴的旅游业态。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高素质的文化和旅游人才就更为紧俏。
4.机遇与挑战之下,关于长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思考
在国家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大背景下,长宁如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乘上国家战略发展的高速列车?但长宁目前文旅发展还处于散点状的布局和发展态势,整合力度不够,发展水平较低;文旅产业发展路径还不够明确品牌和知名度还有待提高;文旅业态和产品还处于初级形态,缺乏创新。
4.1长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条件
4.1.1“朋友圈”已点亮
长宁已与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梁平区已签订合作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合作协议。2020年8月27日,“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在長宁成立,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4省市的40个县成为联盟成员。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的成立,通过平台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客源共济、市场共拓、人才共育、基础共建、市场共管,为长宁进一步做靓竹林风景线,做大竹文旅产业,提升长宁“大竹海”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已打下坚实的基础。
4.1.2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长宁地处川滇黔渝4省(市)毗邻区域核心部位,距成都、重庆市均26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高铁可直达长宁,渝昆高铁即将通车,届时宜宾和南溪均会设站,均距离长宁不到一小时车程。
4.1.3文旅发展态势良好
长宁是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也是目前川南地区唯一命名县。长宁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以围绕建设“世界竹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三大创建”,景城一体为骨架、全域旅游为本底的发展格局。
4.1.4搭乘宜宾发展列车
长宁地处宜宾腹地,是宜宾的下辖县。宜宾至长宁仅需50分钟,当前宜宾正在为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要建设经济第三极而努力,宜宾的区位、交通、文化、科教、产业发展优势,必将是长宁文旅发展的新动能、新增长点。
4.2长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4.2.1明确发展定位
成渝经济圈城市群,假日旅游重要目的地。结合长宁文旅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家庭游、周末休闲、短途旅游市场。依托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等“抱团发展”,形成同频共振、相融互动的协同发展格局。
4.2.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形象
充分利用“十四五”规划,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长宁县博物馆、长宁县美术馆建设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集公共文化、文化创意、文化生活于一体的城市文化会客厅,提升长宁城市建设品质。继续做好推进“撤县设市”工作。
4.2.3深挖文化内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塑造东方竹文化品牌IP。要文化传承,紧扣长宁人文资源,彰显竹文化特色,融合地方人文特色,不断提升竹文化资源内涵,构建长宁文旅融合的基本框架,充分彰显东方竹文化独特魅力。从税收、财政方面以奖补方式加大对相关企业单位文旅产品精细化开发的扶持力度。
4.2.4完善旅游配套服务
加大旅游酒店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特色酒店、绿色餐饮等新兴业态,鼓励发展主题酒店、民宿客栈、森林人家,升级改造旅游标识、旅游厕所以及无线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重要交通站点,旅游氛围营造。完善县内A级景区公共交通无互通现象,调整和优化景区之间及景区内部之间的交通网络。完善触网旅游短信、“一部手机游长宁”等智慧旅游系统,开发满足游客在县内景区景点游览、食宿推介等一体的APP或小程序应用。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4.2.5做好营销宣传,提升长宁文旅知名度
可通过“以会宣传”“以赛宣传”等方式,举办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的会议、赛事、演艺活动等吸引游客,主动到长宁来。集中优势力量做好宣传营销工作,可与市内、省内友好区县,组团营销,增加主流媒体、热点媒体曝光率,充分利用自媒体开展营销宣传。
4.2.6制定完备的人才发展规划
充分利用宜宾大学城的科教优势,快速壮大文化旅游人才队伍规模,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培育,全力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统筹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文化旅游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懂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文旅人才。
4.2.7完善机制
推动形成党委政府牵头、文旅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凝聚起推动文化旅游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理顺区域政府间的协作机制;文旅融合发展要着力推进区域间的统一协调和广泛合作。适时成立县属国有文化和旅游公司。
5、结语
通过对长宁文旅发展的调研,了解和熟悉长宁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情况,为长宁文化和旅游资源的融合与发展,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基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一轮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长宁要紧紧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要主动融入、积极探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不仅是国家和省、市的要求,更是长宁文化和旅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旅融合高质量为发展方向,推动长宁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清华.关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的说明.2020年7月10日
[2].王 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分析
[3].张 舸.兴盛旅游之文化魂—乐山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4].李建勤.抢抓战略机遇 发挥比较优势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作者简介:田龙(1990年10月—),男,汉族,四川射洪人,助理馆员,本科学历,就职于长宁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要从事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四川 长宁 6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