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血浆置换过程中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用血细胞分离机的护理效果

2021-06-11刘鹏吴莎全凤琼

养生大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血浆置换不良反应护理效果

刘鹏 吴莎 全凤琼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血浆置换;不良反应;护理效果

血浆置换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医疗措施之一,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多数病人血浆置换后出现了不良反应症状,影响了病人的康复效果。由此,临床需在诊疗的同时加以适当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控制不良反应症状的出现,抑制疾病的进展。本文对我科需进行血浆置换的病人状况进行总结,查看血细胞分离机在血浆置换中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比较

对我科的血浆置换诊疗病人状况进行观察总结,选取4 0例资料开展研究,时间控制在2019年5月~2021年1月之内,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排除标准:与临床诊疗标准不符;交流存在障碍;精神异常;伴有其他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护理措施干预,护理内容如下:对该组病人采取饮食指导、保暖护理、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查看病人血浆置换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不良反应护理措施,护理实施如下:

①心血管反应干预:血浆置换期间需重视病人的液体平衡,避免其出现水电解质失衡;积极予以病人血压、心率等监护,实时监控病人的生命体征;查看病人是否存在心慌、胸闷现象,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上报医师。

②枸橼酸钠抗凝剂反应的干预:待病人开展血浆置换后,即进行30ml葡萄糖酸钙加以250ml葡萄糖注射液输注;枸橼酸钠属于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抗凝剂,但药物滴注速度过快会导致病人出现手足抽搐、肢体麻木、刺痛等症状,所以临床需重视药物的滴注速度,不可超出正常的人体代谢速度。

③过敏症状干预:血浆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少数病人输注后会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若病人的过敏症状较严重,可予以适当的抗过敏药物。在血浆置换操作前30分钟服用抗过敏药,同时采取10ml的葡萄糖酸钙加以葡萄糖注射液滴注,并静脉输注5mg的地塞米松加以10ml的生理盐水。为了保护肠胃需口服西咪替丁,降低病人的肠胃不适感。

1.3 观察指标

查看病人的不良反应症状。

1.4 统计学意义

研究中的数据指标均进行SPSS21.0软件检验,包括计量指标、计数数据,以( ± s)、% 形式表达,同时予以T、X2值分析,對比P值数据,需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指标

如表格所示,不良反应人数以对照组较多,观察组资料的不良症状指标在对照组之下,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浆置换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血液净化方式[1~2],双针连续流动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开展血浆置换可有效消除病人体积内的毒性物质、免疫复合物以及致病因子,同时对病人体内所需要的物质进行补充,保证病人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抑制疾病的进展,提升病人的预后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存率。本文中,不良反应指标以观察组为优,不良反应人数以对照组较多,指标较差,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部分学者针对院内诊疗的病人进行总结,干预组的不良症状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病人后期康复效率较高,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相关报告指出,予以病人血浆置换诊疗期间可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消极情绪严重的病人可通过特殊的心理疏导干预,消极情绪较轻的患者可积极与康复较好的病人沟通,提升临床配合度。并查看病人的疼痛反应,依据评估结果对患者采取相应的疼痛护理,若症状难以缓解可适当的给予止痛药物,提升病人的诊疗舒适度[3]。

此外,积极的不良反应护理干预针对病人的潜在不良反应症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提升了临床效果,并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查看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存在不良症状可及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可见,与传统护理措施相比,不良反应护理干预进一步提升了血浆置换诊疗的安全性,使临床诊疗病人的依从性上升,保证患者的预后质量[4]。

综上所述,积极的不良反应护理可有效抑制血细胞分离机在血浆置换中的不良症状,促进整体护理水平上升,保证了病人的康复周期,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血浆置换不良反应护理效果
早期血浆置换对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血浆置换术联合口服微生态制剂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的探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