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探索与研究

2021-06-11杨宏图吴海东

江苏农机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菜单供给课程体系

杨宏图 吴海东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已迫在眉睫[1]。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它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2],尤其是在当前人口红利萎缩、劳动力资源供给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更是意义重大;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它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选择,更能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像物质资本投资生产一样,高职教育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需求和供给关系。本文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两端“动态平衡”的新理念,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双向融通,根据培育对象的需求,对原有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学生职业养成、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和职业农民终身学习有机耦合,实现精准培育和开放培养[3]。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模型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引发的“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现实问题,针对青年学生、农机企业员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新型农业生产者的特点,分别建立针对在校学生的订单式(定向)培养模式,适用于企业员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开放式培育系统,在新型农业生产者群体中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项技能培训,以此形成了特点鲜明的“三位一体、两端响应、四维联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图中,“三位”分别是政府、学校和企业,“两端”分别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四维”分别是培育目标、培育模式、培育课程和培育标准。

通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农业高职院校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企业配合的“一主多元”培育机制,开发了“学历+技能+创业”菜单式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建了课程体系菜单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手段信息化、考核评价多元化的“四化同步”教学体系,创建了由学校、企业、合作社组成的“立体化”培育基地,构建了围绕培育目标、紧扣培育标准、“双循环”诊断改进培育质量控制体系。

图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型图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分析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求侧与教学培训供给侧不匹配的问题,深入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模型,围绕行业、院校、企业、农民等对象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优化思路,确保动态供需平衡[4]。

2.1 动态供需平衡探索

从多元性、时代性、发展性三个维度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给的特征,从渐进性、层次性、多样性三个维度研究农机应用型人才培育需求特征,充分借鉴教育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给和需求的理论模型,根据农业经营观念的转变、农业从业思维的改变、人员素质的提升、学历提升及技能提高等需求侧的变化,对培育目标、培育标准、培育模式和培育课程等供给侧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培育过程的动态平衡,以满足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求。图2为动态供需培育思路架构图。

从图2可以看出,该思路充分体现了动态供需培育目标定位,紧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题,将培育目标、培育模式、培育课程和培育标准作为培育供给,将观念转变、素质提升、学历提升和技能提高作为培育需求,明确了培育目标定位,把握了培育供需维度,确保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动态供需两端平衡。

2.2 “立体化”培育基地创建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学习环境单一、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创建了“立体化”培育基地(如图3所示)。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和技术力量,打造高端农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农机企业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培训基地;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创建“实景化”教学基地;在田间地头创建田间课堂。通过在学校、企业、合作社和田间地头的“立体化”培育基地的教与学,理论培训与操作实践往复循环,使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螺旋上升。

2.3 “菜单式”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开发

针对培育课程体系适用面窄的问题,开发了“学历+技能+创业”菜单式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图2 动态供需培育思路架构图

图3 “立体化”培育基地

依据农机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提炼出信息资料、技能项目、学习目标,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区域经济和农机行业企业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构建学历教育菜单式能力本位课程体系[5]。针对培育目标和培育标准,结合学员自身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要求,从学历教育菜单式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中,再选取不同的课程,编制出理论性、适用性、操作性有机结合的菜单式子课程体系,以满足创业训练和技能培训的要求[6]。

2.4 建立“双循环”培育质量控制体系

针对培育质量难于控制的问题,建立了“双循环”培育质量控制体系。培训组织者在接收到学校教务处、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等下发的教学或培训任务后,对培育目标和培育标准进行研究和制定,设计培育方案和计划,按照既定的方案实施培育计划,通过考核鉴定分析教学过程和培育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形成教学质量控制的循环;在培育实施的过程中,接受任务下发部门和第三方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和改进,并为下一次培育任务的改进提供依据,形成工作质量控制的循环。通过“双循环”培育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高了培育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农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新要求,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供需两端“动态平衡”的新理念,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双向融通,根据培育对象的需求,对原有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学生职业养成、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和职业农民终身学习有机耦合,实现精准培育和开放培养,形成“三位一体、两端响应、四维联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以满足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求。

图4 菜单式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菜单供给课程体系
中国新年菜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本月菜单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