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西协和大学中西合璧式建筑造型特点探析

2021-06-11

山西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建筑造型中西合璧华西

郭 红 利

(四川文理学院建筑旅游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建设浪潮的大背景下,具有历史文脉的文物建筑破坏严重,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在钢筋混凝土制造的城市之中。其中,近代建筑是20世纪文化融合和社会风貌变化的见证者,其建筑形态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碰撞的有形史料,却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由于社会各界人士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近代建筑逐渐纳入建筑遗产保护体系中。

教会大学作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上的先驱者,同样也是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探索的引领者。华西协和大学作为近代教会大学典型的代表,其校园建筑形制基本保存完好,整体校园的建筑形制体现出中西合璧样式,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对留存的建筑形制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促进校园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文脉传承。

1 中西合璧式建筑概述

近代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自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门户,西方列强凭借强大经济实力武力进入中国[1],入侵范围从开埠城市向传统城市,由沿海地域向内地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产生强烈冲击。西方文化以强势的态度涌入华夏大地,并试图取代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方文化本属于不同体系,强行推行西方文化必然遭遇异常激烈的抵抗,很多西式化的建筑在各种运动中被破坏。为了缓和冲突和扩大对中国的影响,传教士改变传教策略,开始发展学堂和医疗事业,抛开政治角色,发展公益事业的传教士更能获取民众信任,为了迎合中国人心理,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建筑应运而生。

中西合璧式建筑,按其字面意思,“中”可以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建筑造型、结构、构造,“西”即是西方的古典主义、巴洛克式、文艺复兴等建筑样式和建造手法。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是在中西两种文化的交流的基础上,其建筑造型、结构、装饰、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建筑类型,兼有中西建筑特征的复合体[1]。

2 华西协和大学建设概况

华西协和大学筹建于1905年,成立于1910年,选址于成都南门,距城市中心2 km左右,校址风景幽静,北邻锦江,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有利于校园未来规划。校园建设由美国、英国、加拿大基督教会联合创办,与上海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等列为中国解放前13所教会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可以说是整个四川甚至西南地区第一所具有现代化教学的高等学府,为华西医科大学前身,2000年并入四川大学。早期校园建设与规划、建筑造型由英国设计师弗列特·荣杜易完成,为了吸引更多中国学生和社会人士的支持,在基督教会学校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元素,形成中西合璧式风格的教会大学。整个校园规划融合中西文化因素,校园内建筑造型丰富、装饰形态各异,在建筑布局与形制上各有特色,同时各个建筑单体在建筑体量、选材和色彩搭配上相互取得协调,如嘉德堂、万德门、怀德堂、教育学院、懋德堂、明德学舍等是比较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

3 华西协和大学中西合璧式建筑造型的表达

3.1 建筑平面布局

由于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华西协和大学的几座重要的建筑都采用“H”形的平面布局,或者在其基础上进行变形。这种建筑平面布局来源于英国“都铎”式建筑风格,其平面通常采取三合院形式,正屋一般为大厅,两侧房间为住宅以及辅助用房,后期逐渐演变成“H”形平面布局,两侧房间变为凸出体[2]。校园内教学楼如嘉德堂、道璞纪念堂、教育学院、懋德堂平面布局基本都采用“H”形或类型其布局形式,同时遵循中轴对称,以及入口和台阶也严格按照中轴对称布局。平面布局分成三个空间功能区,三个空间体块相互组合,中部布置为办公区,两端为教学区域或其他辅助用房,通过内走廊和楼梯连接各个功能区。

3.2 建筑立面设计

华西协和大学作为早期典型的教会大学,建筑立面造型采取20世纪初期“中式大屋顶+西式墙身”设计方式,通过设计者精巧的构思,整个校园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砖木结构建筑的很好的结合。华西协和大学在立面造型上强调主入口,使其成为视觉中心。万德堂抬高地坪,形成高大的台阶与半圆形拱券相连接,拱门上形成传统中式牌坊造型,其上装饰色彩绚丽的古典花鸟图案,形成醒目入口(如图1所示)。建于1919年的怀德堂立面由台基、墙身、屋顶传统的三段式布局,立面严格中轴对称,墙面设置红色方窗与拱门依次排开[3]。中央入口处运用中式歇山屋顶抱厦,并采用西方古典建筑门廊式入口处理,扩大入口空间,强化入口进入感,突出入口主体位置。入口门廊檐下中部带有弧形的曲线,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少见,和日本传统建筑“唐破风”的设计手法比较相似(如图2所示)。

3.3 建筑屋顶造型

华西协和大学的中国式风格很大程度来自于屋顶的造型,建筑师伊东忠太曾评论说:“屋顶是中国建筑最重要的部分,中国人对屋顶之煞费苦心,全世界无与伦比”[4]。华西协和大学的屋顶造型复杂多变、高低错落,古典屋顶形式进行穿插,形成灵动丰富的天际线。校园建筑的屋顶翼角腾空翘起,尽显飞扬之势,呈现川式建筑地域特征。懋德堂主体建筑采用歇山四坡屋顶进行横纵两个方向交错,建筑两端形成三个歇山顶复杂组合,主体建筑的屋脊上做重檐歇山顶,与入口中心复杂的歇山顶进行呼应(如图3所示)。怀德堂的屋顶则更加复杂,除了纵横穿插的歇山顶,在其基础上分布多个庑殿顶装饰,屋顶上还分散着烟囱、西式老虎窗以及屋檐下黄色带剪边装饰,造型复杂多变,增加建筑美感,将中西建筑文化兼收共容(如图4所示)。

3.4 建筑装饰特征

华西协和大学的建筑装饰可以用缤纷多彩来形容,结合川式地域文化和西方建筑文化。早期的建筑上放置各种抽象的动物和花鸟图案,如狼、鸽子、飞鸟、大象、飞马、狮子、山羊等,出现很多西式化的造型,形态各异,增加建筑的趣味性。懋德堂屋顶正脊上,很可能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雕绘双蛟戏宝瓶的图案,身披祥云,屋脊两端的吻兽为鱼龙结合的“四不像”动物,入口门廊屋脊两端装饰反趴蜥蜴与正脊双蛟形成呼应(如图5所示)。在万德堂拱形入口的顶部,雕绘展翅飞翔的白鸽壁画,檐下塑以活泼生动的白色玉兔和大公鸡,抱厦起翘处塑造抽象的大象头部,门口抱鼓石上瑞兽麒麟(如图6所示)。从这些奇特西式化的建筑装饰特征可以看出,西方设计者尽量模仿中式的装饰题材,在传统中式形象基础上进行西式化的演绎[5]。

4 结语

华西协和大学中西合璧式建筑造型是对中西方文化独特思考的结晶,创造出较高的建筑艺术,对探索近代建筑形制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华西协和大学建筑造型和装饰,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下造就出不同的建筑样式,也有利于了解建筑背后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华西协和大学校园建筑独特的造型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是近代教学大学的一个缩影,是中华遗产保护体系中重要的一份子。

猜你喜欢

建筑造型中西合璧华西
敬告作者
敬告作者
敬告作者
敬告作者
中西合璧郎世宁
亦荤亦素
建筑造型平面立面设计的解读
试分析大跨度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造型
马年拜读徐悲鸿《八骏图》
电厂建筑风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