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建筑风格探讨
2015-03-18陈永雄阮莉莉
陈永雄 阮莉莉
摘要:现代大型火力发电厂建筑有别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或者公共建筑,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群体组合,具有鲜明的生产工艺流程内涵以及独特的造型形式。因此,如何将功能与艺术有机的结合,是进行电厂建筑设计时所面临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电厂建筑;建筑风格;建筑造型;火力发电厂;建筑群体组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2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6-013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495
1 概述
荣幸地受业主委托,我们有机会在素有“海滨邹鲁”美誉的汕头广澳湾畔设计一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厂——华能海门电厂,得以将这一课题进行到底,在解决基本功能问题的同时,用最基本而又最理性的设计线条,勾勒出一座工艺与建筑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呼应的感性电厂。
2 建筑造型及其组织
厂前建筑,顾名思义是进入电厂厂区迎来的第一个节点性空间。它不仅是厂区内人员活动密集的场所之一,也是企业识别文化最重要的展示空间。设计时,我们将生产管理中心及食堂、展示楼等高低不一、风格相似的建筑物相互连接,形成了一组连贯的、空间层次丰富的体量组合,并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开放的、连续的建筑空间,以实现建筑与厂区有机的融合。
生产管理中心位于厂前区南侧,与主厂房平行布置,采用联合设计的方式与食堂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供全厂的生产管理所需以及企业的对外窗口服务,并通过极富科技未来感的椭圆形天桥与1、2号机汽机房运转层相连接,将生产运行和生产管理“串联”起来。考虑到主厂房建筑体量对它的影响,生产管理中心的建筑造型设计采用流畅的弧线造型为主,以柔制刚,用圆滑的、富流动性的线条与主厂房过于硬朗的线条和庞大的建筑体量相制衡,达到厂区的协调统一。极具光影表现力的外墙材质——玻璃幕墙则以其特有的透明性、反光性和折射性赋予生产管理中心本身最佳的视觉效果和空间的延伸,钢筋混凝土的实体结构在光影间若隐若现,虚与实的结合,形成一种最简洁明了的建筑风格,灵动而不失庄重。良好的空间围合感是离不开周围建筑界面的连续性和协调性的。位于生产管理中心左侧的展示楼延续生产管理中心简洁流畅的建筑美学风格,造型设计同样采用弧线造型为主。连续的视觉空间,充盈着光感的建筑材料,设计风格更为简洁,既突出重点,又与周边其他建筑达到了统一协调,为营造良好的空间围合感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半圆形的开放空间位于区域中心,开口方向面对主要的进厂道路,巧妙地将笔直的进厂主干道和进入办公区和生活区的环形次干道有机结合,人车分流合理。在尺度上,尊重周边地域肌理现状,在广场与建筑群之间寻找到一个恰当的比例关系,让置身于此的观者既可感受到开放空间带来的围合感和中心感,又不会感到来自两侧建筑的压抑感。而作为展示华能企业文化的载体,我们在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上结合了潮汕文化并提炼出极具特色的企业识别文化符号,时刻传达着华能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厂前区建筑相比,位于厂区西北角半坡上的综合楼则展现出更多雄性般的力量感。在设计时,我们选择以简单的方体造型为基本设计元素,采用更多规律变化的直线勾画外形,利用形体的高低错落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建筑表皮的设计,则以厚实的墙体围合代替透明材质的运用,采用窗体开窗形式对比的设计手法,将华能稳重、大气的企业特点静静地烙印在建筑形体上。
综合楼和厂前区这两组建筑分别位于厂区对角线的两端,一刚一柔,一实一虚,在视觉上形成鲜明的对比,遥相呼应出一种和谐的冲突美感。
厂前区的右侧,是贯穿整个厂区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群体——主厂房建筑,在整个电厂建筑区域中,它是整个厂区的绝对中心,其他建筑的设计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是设计的重中之重。
为了满足生产工艺布置的要求,汽机房的建筑造型以简单的几何形体为基础,规整的建筑体块采用现代简约设计手法,运用墙面的凹凸错列、体块与线条的节奏变化来进行视觉调整,使其产生一种独特的和谐的韵律感。建筑表皮作为内在功能的忠实反映,既突出工业建筑强烈的功能特征,又赋予其清新高雅的时代气质。
在锅炉炉顶设计上,打破了人们以往对电厂锅炉炉顶的呆板印象,将难得的弧形曲线融入了锅炉的巨大尺度之中,别具匠心地创造出一个轻灵飘逸、气势不凡的锅炉顶盖造型。炉顶顶盖造型开口朝向主厂房前方出线方向,与观察者形成独特的仰角度数,营造出符合建筑美学要求的理想尺度;向上的曲线弧度如雄鹰展翅,拔地腾飞,象征着华能海门电厂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此外,位于2、3号机之间的集控楼,其设计也不同于以往的工程。我们从四机一控的工艺布置理念出发,将集控室从两炉之间解放出来,移到了汽机房的扩建端,控制电子设备间、配电装置室等电气用房则仍布置在两炉之间。在建筑造型设计上,作为1、2号机和3、4号机的连接媒介—集控楼的半圆形建筑外立面设计为规整、方正的主厂房建筑群画下点睛之笔。
雄伟却不失精致的主体造型、个性鲜明的锅炉顶盖设计、颇具工业现代感的外墙材质——主厂房建筑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犹如一座极具艺术品味的雕塑品优雅地矗立于华能海门电厂的中轴线上,务求从入口之初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攀上电厂邻近的龙头山由上而下俯视这个巨大空间--华能海门电厂,电厂的群体组合、工艺流程以及人员动线都清晰地呈现眼前:厂区呈顺列式布置,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升压站、厂前区、主厂房、煤场,布局清晰、功能分区明确。从这个角度上看,电厂平面的纵横之间,电厂与建筑界面之间的体量关系存在着和谐而良好的尺度关系。
3 建筑色彩
事实上,在整个电厂厂区里,其空间形态是非常复杂的,建筑体量差别也很大;在同一空间里大大小小的建构筑物依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对整个电厂的形象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为了营造出电厂和谐的空间感和统一感,勾画出现代大型火力发电厂特有的外轮廓线,我们巧妙地利用建筑颜色这种最直接的建筑语言引导着人们的视觉和感知。纯粹而绵延的“白”包覆着整个厂区建筑,中性而优雅的“蓝灰”恰如其分地打破“白”的单调,裸露的设备原色穿插其中加以点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彰显出现代化大型火力发电厂的时代感与工业建筑特有的科技气息。
环绕煤场长达数百米的抑尘挡风墙上,我们继续沿用“白”和“蓝灰”色线极富韵律地渐变排列出一片深邃辽阔的大海,并同时将海鸥、帆船这些极富生命力的设计元素融入这片“大海”之中,寓意着华能海门电厂在电力行业浩瀚的大海上能奋翅掠飞、逍遥自在,同时也为整个厂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4 理性线条勾勒出的感性电厂
点与点的结合,线与线的相遇,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纵观厂区全局,建筑线条流畅、生产流线层次分明、厂区空间大气,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成就出宽阔宏大的场面,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海门电厂的建筑设计挣脱了常规电厂设计的桎梏,在满足生产功能的同时,创造出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与精神相适应的建筑环境,是艺术创意集成的“技术宣言”。用理性线条勾画出的感性电厂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工业建筑群,它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建筑。
5 结语
现代工业建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的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应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作为工业建筑的重中之重,电力工程特别是发电厂,不仅没有被排除在外,更是以一种磅礴之势站在建筑设计发展潮流的先锋浪头。作为电力行业的专业建筑人才,肩负着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全面带入电力建筑的重任,应积极发挥科技优势,迎接现代工业时代电力建筑发展变革的挑战,在建筑、人类、自然环境以及科技之间建立一条绿色、生态、低碳的和谐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彰国社,任乃鑫,等.建筑细部集成[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朱德本.建筑设计图集——当代工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陈永雄(1963-),男,广东广州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建筑设计。
(责任编辑: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