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Logistics回归的教育精准扶贫下奖助学金育人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21-06-11马晓琴陈腾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奖助学金奖学金问卷

史 澳 张 倩 马晓琴 陈腾潇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

0 引言

自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战略中持续发挥着它的特殊作用。教育扶贫的主体是适龄学生,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来源多元化、奖助种类多样化,但随之而来的是奖助学金价值性与作用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也愈来愈大,影响了奖助学金激励功能完整实现。多年以来我国关于大学生奖助学金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它决定着奖、助学金其激励作用是否能够尽可能的全效发挥,它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关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更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对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将基于教育精准扶贫视角下大学生奖助学金育人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角度运用统计学专业知识、社会调查法、统计建模法对大学生奖助学金育人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1 数据说明

1.1 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在此,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进行调查,线上是运用问卷星将调查问卷发布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软件中收集数据,线下则是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和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进行调查收集数据,问卷收集好以后,进行了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其中信度系数Cronbach'sAlpha值为0.916,大于0.9,说明调查数据信度质量很高,各个项目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效度检验KMO值为0.929,大于0.9,故这些调查项目中变量间的相关性非常强,该问卷具有较强的结构效度,调查问卷可信度可靠程度较高。问卷数据质量整体较高,分析数据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1.2 样本基本情况

首先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本次共回收395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女生人数占52.15%,较男生稍多;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比例分别为25.82%、47.59%、19.75%和6.84%;调查对象中,有74.94%的人来自农村,25.06%的人来自城市;调查对象中,有67.34%的政治面貌是团员,20.76%的入党积极分子,还有5.06%的大学生政治面貌是预备党员和群众,以及1.77%的大学生是党员;调查对象中,独生子女占24.56%,非独生子女占比75.44%;是否担任校、院、班干部或团干部占比为58.48%、41.52%。综上,调查对象的基本结构与实际调查地调查对象结构比较相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现象和问题,调查问卷设计与回收的情况是比较科学有价值的。

1.3 奖助学金资助育人效果现状简要分析

奖助学金资助育人,重在教育人才、培育人才,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达到“济困、扶志、强能、律己”四维立体的助人自助模式。奖助学金育人,是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效果可直观的看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程度。根据以上内容,对一些高校大学生奖助学金资助育人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评价。数据显示,有41.77%的人对奖助学金育人效果表示一般,8.1%表示不满意,说明育人程度不够,“重发放,轻教育”依旧存在。最后,对于奖后跟踪调查,有65.82%的人参加了志愿活动,说明资助育人在感恩教育效果比较明显。综上,资助育人的效果总体呈较好趋势,大部分同学愿意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去,在其他育人效果中不凸显,奖助学金的资助育人效果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 教育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奖助学金育人效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1 模型的选择

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获得奖助学金因素。通过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大学生获得奖助学金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定量显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

2.2 变量的选择

根据所设计的调查问卷的相关问题,将问卷中“如果您获得奖学金愿意捐助特别困难的同学吗”定为因变量。在自变量的选择上,选取的自变量包括性别、家庭背景、家庭月收入、是否是独生子女和父母文化程度;从学校角度考虑,选取自变量包括年级、政治面貌和担任校、院学生干部等。

2.3 大学生获得奖助学金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根据问卷所得到的数据,以“如果您获得奖学金愿意捐助特别困难的同学吗”为因变量,所选取的自变量为以下几项:性别、年级、家庭背景、政治面貌、专业类别、家庭月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父亲/母亲文化程度、是否担任校/院/班干部或团学干部、是否会为了获得奖助学金考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证书,或者参加一些不感兴趣的活动、班级评定奖助学金是否有争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验证各变量是否通过检验。通过分析,在以上变量中,“家庭月收入”和“班级评定奖助学金时您是否有争议”,这两项的sig值均小于0.05,故对“获得奖学金后是否愿意捐助给特别困难的同学”有很大影响。对模型一进行了精准判定,当sig值大于0.1时该自变量去除,小于0.1时自变量保留。最后保留的自变量为:政治面貌(x1)、是否担任校/院/班干部或团学干部(x2)、是否考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证书,或者参加一些不感兴趣活动(x3)、班级评定奖助学金时您是否有争议(x4)。

通过实证分析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为:

其中,因变量Y的设定为“如果您获得奖学金愿意捐助特别困难的同学吗?”愿意为1,不愿意为2,据此分析,以数值较大的那个情况为基准。分析该回归方程可知:政治面貌与因变量Y呈负相关,说明政治面貌从团员到党员,愿意将奖助学金捐助给特别困难的同学人数依次递增。自变量是否担任校/院/班干部或团学干部、是否会为获得奖助学金考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证书或者参加一些不感兴趣活动均与因变量为负相关,故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以及为获得奖助学金考一些与专业无关的证书或者参加一些不感兴趣活动这一部分学生会更倾向于愿意捐助困难学生。

2.4 实证分析结论

结论:

(1)就奖助学金获得者所在年级来看,大二的同学获得比例会比其他年级的获得比例更大。

(2)在获得奖助学金的这部分群体中,农村人口获得奖助学金的可能性高于城镇人口。

(3)就是否担任校/院/班干部或团学干部和是否有意愿参加服务性质的活动这两项中,担任校/院/班干部或团学干部和是有意愿参加服务性质的活动的同学获得奖助学金的比重更大。

(4)奖助学金的设立除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树立典型,各类奖项的设立都是在激励大学生向上向善,在评选过程中,这部分同学积极性更高,所获得奖助学金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2.5 模型的检验

从检验统计量来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回归结果分析:在0.05显著水平下,变量中年级和担任院、校学生干部对是否获得奖助学金均有显著影响。这也就说明,大学生获得奖助学金随着年级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更愿意去帮助他人,担任校、院学生干部这部分学生获得奖助学金后,也更愿意去帮助他人,奖助学金的育人效果更能体现出来,感受关怀的同时,不忘社会所需,感恩之心得到更好的体现。

3 建议

基于上面的结论,在这里从大学生自身、学校两个角度分别给出建议。

3.1 学生自身角度

3.1.1 对奖学金使用进行合理规划

作为在校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每月给自己制定消费规划,并对消费支出进行记录,定期总结,做到消费心中有数;其次在消费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购买自己实际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不盲目购买或跟风购买,不攀比,做到合理适度消费利用奖学金。

3.1.2 提高自身积极性

优秀的学生会更加优秀自律,获得奖学金的群体调查中,有60%以上的获得者都是各个班级、学生会的优秀模范学生,说明学生应极大提高自身积极性,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使得自己变得优秀,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学生,在思想上更加上进,尤其是受到国家、学校的奖学金后,更要感恩学校、感恩国家,努力进步提高、乐于助人,以期提高奖学金的育人效果。

3.2 学校角度

3.2.1 加强思想教育

奖学金制度,这样一种表面“无偿资助”的背后,其实是有偿的,只是其偿还形式更加多样化,让输血变为造血,懂得知恩图报,将扶志、强能、律己落实下去,激励育人、助人成才。故从开始到评选这一长期的过程中,不妨更多的去宣传其真正的价值,激励才是奖学金的核心,要加强思想教育,从内心改变开始。

3.2.2 完善奖学金评比评选制度

学校需要完善奖学金的发放评比方式,要做好奖学金的评比评选工作,需设计合理制度,评比过程公开透明。让获奖学生获得奖学金后能够更加努力和优秀;其次,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更有规划地使用奖学金,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实践活动,让奖学金的获得者更加清晰地、更加直接地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奖助学金奖学金问卷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现行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问卷网
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对班级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