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的人性假设对教学的影响与启示

2021-06-1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性教学内容理论

王 城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1 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行为科学家在分析不同时期的管理理论时,将不同时期管理理论对应的人性假设分为几个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

1.1 工具人假设

工具人假设认为人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因此人分为主人与仆人。主人在是仆人的主人的同时,也是更高层次的主人的仆人。所以每个人都是他人利用的工具罢了。美国的管理学家麦格雷格曾用 X理论来总结工具人假设。该假设认为:(1)人是懒惰的。因此人不愿意工作。(2)人是自私的。每个人都仅仅看重自己的利益,不会认为集体的利益优先。(3)人没有理智。人很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不会按照理智来做事。(4)人不爱工作。人工作就是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人本身并不喜欢工作。(5)人是保守的。人不喜欢新的事物,喜欢按照原来的程序进行墨守成规的工作。

当管理者对人持有工具人假设时,管理过程会采用强制手段,不顾及下属的情绪感受,用强迫的手段让下属工作。

1.2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该假设认为企业的创办就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经济利益可以最大程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该理论认为:(1)工资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给员工增加工资就可以使管理更有效率。(2)员工工作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利益。员工工作的动机是建立在工作可以获得金钱的基础上的。(3)员工本身是懒惰的。员工工作就是为了获得报酬,如果没有报酬,员工是不愿意工作的。(4)不仅仅是工资,增加其他方面的福利报酬依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当管理者对人持有经济人假设时,管理过程就是采用典型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即给员工以福利,对不符合要求的员工给予惩罚。

1.3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是由梅奥提出来的。梅奥在霍桑工厂做了实验,他分别研究了物质条件、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对工人的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假设认为:(1)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的不仅仅有经济利益,还有人际关系的因素。(2)在企业中存在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群体成员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自发形成的群体。传统的管理方式仅重视正式群体的作用,而忽视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而在管理中,非正式群体同样重要。(3)影响生产效率的不仅仅有技术与设备,人的积极性与情感也很重要。如果企业中员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企业的生产效率会大大提高。

当管理者对人持有社会人假设时,管理过程就会重视人际关系的作用,采取梅奥提出的“新型领导”的领导方式,即不仅仅重视对员工以物质激励,同时注重企业人员积极性的提高。

1.4 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由马斯诺提出来的。马斯诺认为,人最终的目标并不是金钱、名誉和尊重,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美国的管理学家麦格雷格曾用Y理论来总结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1)人是勤劳的。因此人是愿意工作的。(2)人不是自私的。只要有适当的组织方式,人愿意主动为了组织目标而团结努力。(3)人是理智的。在工作的过程中,人可以进行自我调节。(4)人乐于创造。人喜欢有新的想法与创造新的事物。(5)人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经济和福利等诱因对人积极性提高的作用是有限的,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对任务的积极性是最高的。

当管理者对人持有自我实现人假设时,管理过程就会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管理方式更加民主,尊重员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同时注重用人性化的方式激发员工的动机,让员工真正爱上自己从事的工作。

1.5 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综合了以上各种人的假设理论,认为人不是单一特点,人是复杂的。复杂人假设认为:(1)人对工作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认为工作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愿意工作。有些人则不愿意工作,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工作态度。(2)人天生不具有创造力,但创造力可以通过后天教育培养。Y理论认为是有创造力的,X理论认为人是没有创造力的。复杂人假设综合了X理论与Y理论,认为创造力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因此教育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3)对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人和人是有差异性的,对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当管理者对人持有复杂人假设时,管理过程就会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注重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异性,管理的方式多样化。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不同的工作目标都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2 关于学生不同人性假设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在研究人性假设理论对教育影响时,以往研究常常仅仅考虑到对教师的不同人性假设对教育的影响,而很少考虑到关于学生的不同人性假设对教育的影响。而对学生的不同人性假设将很大程度影响到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因此在研究人性假设对教学影响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关于教师的人性假设对教学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到关于学生的人性假设对教学的影响。如表一与表二所示,关于学生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及评价产生不同的影响。

表1:不同人性假设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表2:不同人性假设对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影响

2.1 当对学生的人性持有工具人假设时,教学过程具有强迫性

按工具人假设,学生是懒惰不爱学习的,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习知识,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强迫教育。这样会对教学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教学目的就仅仅为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教学内容就以带有强制性的法律为内容,教学方法为强迫、压制和刻板,教学评价仅仅注重终结性评价,重视学生对规则的学习程度,较少考虑学生的情感、兴趣与需要。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此教学的目的为培养遵守法律的公民、教学方法为强迫与压制、教学内容是法律条文以及教学评价为学生法律的学习成效。

2.2 当对学生的人性持有经济人假设时,教学过程具有功利性

按经济人假设,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以后获得更好的经济报酬,社会开展教育事业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经济人假设会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教学目的就是一方面培养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获取经济收入的能力;教学内容以可以获取经济收入的内容为主;教学方法注重奖励与惩罚。当学生获得成绩时,给予学生奖励。当学生犯错误时,对学生进行惩罚;教学评价注重相对性评价。因为学生要在就业市场上获取更大的优势,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相对于其他学生的能力更强。如17-19世纪的教育科学化思潮与20世纪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科学化思潮代表人物有斯宾塞,他认为科学的知识最有价值,反对古典知识与古典语的学习;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人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2.3 当对学生的人性持有社会人假设时,教学过程更为人性化

按社会人假设,影响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有经济诱因,还有学生间和师生间人际关系。如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就会更有效率。社会人假设会对教学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教学目的是一方面培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与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教学方法注重情景陶冶法和情感感化法。注重创设一定的情景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感化;教学评价重视质性评价与同伴间评价。因为质性评价可以促进师生间关系,同伴间评价会使学生重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德育教学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由英国的教育学家麦克菲尔提出来的。他认为德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可以关心、理解和体谅他人的人。注重同伴间、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在教学的内容上注重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良好相处的知识。

2.4 当对学生的人性持有自我实现人假设时,教学过程具有情感性

按自我实现人假设,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金钱、名誉与社会地位,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我实现人假设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有能力自我实现的人;教学的内容应该由学生自己选择,老师仅仅是学生的指导者,学生自己有能力学习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学习内容;教学的评价应该由学生自己评价。因为价值本身的定义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所以学习到底有没有成果也应该由学生自己评价。如罗杰斯提出的自由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学习即生长理论。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情感、兴趣与需要,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用真诚、移情与无条件的爱方法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不仅仅获得知识的增进,也可以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与个人发展相关的一切因素等各个方面的滋养;杜威认为教育本身并没有确定的目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自然生长,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需要、年龄与身心发展规律,认为学生本身就具有成长的强大能力,反对教育的过程对学生强加外力的束缚。

2.5 当对学生的人性持有复杂人假设时,教学过程会因材施教

按复杂人假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目的也是不同的,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与家庭环境也是不同的。复杂人人性假设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教学目的对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来获得经济报酬,有些学生想通过学习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而有些学生想通过学校环境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希望学习到社会急需的可以获得高报酬的知识,有些学生希望学习到对自身价值实现有帮助的知识,而有些学生想学习到如何与他人相处的知识;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是不乐于学习的,因此可能需要一定的强制性才能保证其学习到基础知识,而有些学生是喜欢学习的,因此要给予其自由民主的环境促进其学习与创造力的产生;教学评价对不同的学生也是不同的。一方面评价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性评价其具有特长的地方。比如对于喜欢创造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创造能力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对于学习动机为“追求成功”型的学生评价可以较多进行量化评价,对于学习动机为“避免失败”型的学生评价可以较多进行质性评价。比如孔子在《论语》中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便是复杂人假设在教育家思想中的体现。

3 人性假设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以往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关于教师的人性假设,从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出发探究其对教育管理的启示。很少研究关于学生的人性假设对教学的影响。因此我想从关于学生的人性假设对教学影响的角度谈谈人性假设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在过去运用人性假设理论进行的管理实践过程中,不同的理论都有自己的适用性,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大部分理论都有自己的弊端,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如工具人假设有忽视人性的弊端;经济人假设在管理中应用起来过于功利化;社会人假设不能解决在人际关系不好的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效率问题;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可能会让个人过于自由发展,而忽视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在人性假设理论的应用过程中,应将不同的理论综合起来。

在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学中也应该将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应用起来。因此我从教学目的、内容、方法与评价等四个方面分析将关于学生不同的人性假设理论综合应用至教学的启示。

3.1 教学目的多样化

教学目的多样化是指教学目的不能仅仅定位为获取经济报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教学目的应该一方面种类、数量多样,另一方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些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的,即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爱尔维修、拉夏洛泰和涂尔干等;有些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个人本身服务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等。而从人性假设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目的不能仅仅拘泥于单个目的,而要做到一方面教学目的本身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多个方面,另一方面对于不同人的特点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教学目的。

3.2 教学内容广泛化

教学内容广泛化是指教学内容不仅仅为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的知识技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知识技能或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应该一方面种类、数量多样,另一方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点。形式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为培养自身能力的各种知识。代表人物有洛克和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为各种科学知识。代表人物为英国的斯宾塞。而从人性假设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为增长能力或者科学知识,而要做到一方面教学内容种类、数量多样化,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

3.3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是指教学方式不仅仅为奖惩法、情感陶冶法或讨论法,教学方式应该一方面种类多样,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要素主义教育认为,教学方式应该主要为老师讲授。代表人物有巴格莱与科南特;实用主义认为教学方式应该为启发教学。代表人物有杜威与帕克赫斯特。而从人性假设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方式不能仅仅拘泥于固有的方式,而要做到一方面扩展教学方式的种类,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同一个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程度、不同类型的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3.4 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多元化是指教学评价不仅仅为终结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教学方式应该一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另一方面评价指标多元。比如目标模式认为评价应该以终结性评价为准,评价教学是否满足了想要达到了教学目标,代表人物是泰勒;过程模式认为评价应该以形成性评价为准,因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而从人性假设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不能仅仅为单一的评价方式,而要做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能力和不同环境等采取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如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评价标准的不同和评价主体不同分为不同的评价方式。

猜你喜欢

人性教学内容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逼近人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