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研单位下属企业治理现状及建议

2021-06-11王春芳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改革企业

高 于,孙 聪,王春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财务局,北京 100081)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经商办企业的政策,科研单位下属企业也已经完成了法人设立、治理体系初建等工作。农业科研单位需要从认识和治理角度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才能减少试错成本,实现跨越发展。

1 科研单位下属企业治理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研单位根据事业发展和生存需要,兴办了各类企业,这些企业保障了单位的稳定,支撑了事业的发展。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全院兴办个类企业160余家,累计投资3.521 979亿元。仍在运行的企业90家,其中全资42家,控股11家,参股37家。这些企业中,多数已经完成了改制,登记了公司法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部分企业引入投资人,优化了股权结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特别是2000年后,个别拟转企科研单位,解放思想,敢于改革,利用行业地位和科研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不仅缓解了财政补助不足导致的经济困境,还推动了科研事业不断进步,为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对于多数科研单位来说,由于改革动力不足,下属企业经营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但还没有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形式上还不够完善,企业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目前还没有上市公司,与行业地位不符。

2 科研单位下属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定位不正

科研单位办企业往往不是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体制改革、促进成果转化的结果。多数单位是跟风办企业,有些单位是为了安置分流人员。单位对企业的经营要求是养人、稳定、不亏,如果企业经营好了,就上交利润,不会留存足够扩大经营的资本。

2.1.2 体制落后

下属企业名为独立法人,实际按科研单位的一个部门管理,停留在“承包制”和“任务考核”的机制管理阶段,没有进行股权结构改革。已经进行股权改革的,还没有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迈进。

2.1.3 产研分离

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中财政项目经费超过90%,企业项目不足10%。经费结构决定科研逻辑更多是以知识规律推动成果产生,而非以市场需求带动成果研发。久而久之,观念和行为上忽视市场,没有建立科研支撑企业、企业反哺科研的双螺旋创新体系。

2.1.4 科企不分

行政化严重,现代化企业治理体系尚未确立。没有按照公司法要求维护股东会、董事会的决策地位,没有按市场规律办事。科研单位采取命令式管理,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企业自主权得不到保障,责权利关系扭曲。

2.1.5 队伍不强

科研单位以研为本,企业排在科研和管理之后,企业人员在干部选任、薪酬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都很难享受公平待遇。做企业成了分流、搞市场影响晋升,伴随而生的是行政思维、改革魄力不足、人员老龄化、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

2.2 问题的分析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背后有深刻的体制原因,也受发展规律的阶段性限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天然矛盾和成本转嫁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企业是由股东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社会经济组织。二者间有本质差异,见表1。

表1 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区别

差异产生矛盾,矛盾的成本必然要向议价能力更低的一方转嫁。实践中科研单位和下属企业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科研单位是股东,矛盾的成本必然转嫁到下属企业,表现为经营不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决策逻辑不一致,事业单位有财政保障,对利润不敏感,决策唯上现象严重,企业要自负盈亏,对利润敏感,决策必须唯市场,矛盾天然产生,日渐突出。而且,由于治理能力弱,治理结构落后,权责利关系扭曲,企业好坏与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相关,但这一群体没有话语权。因此,很多下属企业发展只能凭一腔热血和一片公心,偶然性大,成功经验难以复制,无法建立起团结奋进的企业文化和科学持久的治理结构。若再逢政策变化,经济形势下行,则雪上加霜,反而成为科研单位的拖累。

2.2.2 市场没有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市场的市场的认识从排斥到认可,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国家政策逻辑来看,国有资本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对于科研单位下属企业的扶植力度会越来越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农业科研单位被归为二类,财政保障率会越来越低。

理论上科研单位应该迎难而上,改革图新。但实际是由于一直以来农业部门相比较工业和服务部门,抗经济波动风险能力更强,收入增长更加平稳,加之农业科研研究周期长,技术代际突破技术难,经年累月形成了内化保守、排斥市场的文化氛围和管理惯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面对竞争,更倾向于全部脱钩,关停并转,个别力求改革的单位,方向调整和转型节奏也比较慢,跟不上市场脚步。

3 科研单位下属企业治理的建议

问题虽然是客观的,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人。这就需要科研单位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要从认识上转变行政化思维,从原则上强化依法治理的方向,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治理结构。

3.1 认识上,保障企业主体地位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与科研单位下属企业的改革过程规律一致。国企改革经历了从机制优化到体制改革、从政府部门到市场部门,从参与经营到加强监管,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过程。1956—1978年企业是政府经济部门,政府主导一切。1978—1992年机制调整期,试点国企业承包经营制。1992—2012年体制改革期,出台《公司法》,将企业调整为市场部门。2013年以来,改革升级期,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国有企业的改革规律:改革动机是倒逼的,改革方向是去行政化,推市场化、股份制,改革过程是渐近的,改革结果是多赢的,企业主体地位不断提升。

农业科研单位对下属企业的认识和改革过程也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对下属的改革必须认清国家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深刻内涵,摒弃行政思路,向财政要钱的习惯,坚定市场化方向,坚决推进股份制,扩大企业自主权,优化监管机制和治理结构,不断提升企业主体地位。

3.2 原则上,依《公司法》治理企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苏联意识形态(绝对共产)和传统文化(天下为公)双重影响,国内很长一段时间谈私有财产权在道德上受谴责、政治上受质疑、法律上无根据。国有企业管理主要靠精神激励、政治约束。但有恒产者有恒心,不解决财产权问题,国家的发展就永远不可能稳定持久,而解决的办法只有法治。2003年国家把“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进宪法,2007年出台《物权法》,进一步保障有产者的合法权益。

类似的问题在科企关系方面就表现为科企不分、股权结构不科学、行政化、主观决策、企业话语权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不是无法可依,而是缺少利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认识和能力。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科研单位管理者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将股东主张转化为公司决策。

《公司法》是企业治理的根本法。以往科研单位直接参与公司管理,久而久之程序成了摆设,制衡机制失效,形成了“事前不扯皮,事后常翻脸”或企业管理者事不关己的情况,企业治理低效失效。法治就是给不同利益团体提供一个公平的分歧解决机制,通过法定程序倒逼决策相关方提高运用法定程序将主张变为决策的能力,在充分表达诉求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共识,实现科学决策。形成事前多扯皮、事后少翻脸,相关利益团体充分体验主人翁责任感,保证企业团结稳定高效运行。

3.3 实践中,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在实践中农业科研单位对下属企业的治理,也有一些已经走到体制改革、管资本的阶段,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比如中国农科院兰兽医所、茶叶所、农业农村部动卫中心等。总结这些经验,结合现在企业制度要求,要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3.3.1 科学搭建股权结构

股权是治理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成果转化法、放管服政策落地,组织纪律部门搞试点,国家从法律政策纪律层面对科研单位人员办企业给予了非常大的倾斜和空间。管理和科研人才可以打消顾虑,放心大胆地合法参与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在下属企业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科研单位决策层、技术团队、企业管理层、企业职工、科研单位、外部投资者等多方正当利益诉求,通过股权分配,统一各方,形成合力,夯实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

3.3.2 依法理清权力关系

公司法规定的治理体系是股东会、董事会。下属企业的治理体系是领导班子会、董事会。因此,经常出现以领导班子会代替股东会的情况。

根据公司法规定,结合实际,应调整为:科研单位派出股东代表,股东代表加股东会实施决策,董事会落实股东会各项决议。如图1。

3.3.3 加强会计监督

管好是放开的前提。必须充分考虑到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差异,重点满足科研单位的防风险诉求,加强科学监管。可以采取会计委派制,科研单位向企业委派财务负责人,接受双重领导,确保科研单位监管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权益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3.3.4 加强科企信誉管理

科研单位信誉是下属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特殊优势,下属企业是科研单位信誉体系的重要一环,维护科企信誉是下属企业的基本义务、利益所系。既要加强下属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健康的文化氛围,通过合法手段、优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也要加强对下属企业使用科研单位标识、品牌等的管理,确保科研单位信誉保值保质。

图1 决策逻辑

3.3.5 大胆放开经营权限

商场如战场,商机瞬息万变,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舍我其谁的勇猛精神,束缚住则事业不成,完全放开则必然冲突。因此,在前几项监管的保障下,科研单位要大胆下放管理权限,充分保障企业在生产、销售、开发、合作、用人等方面的自主决策权,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促进事业发展。

3.3.6 整合存量资源

经济形势下滑,指望外部资金扭转现状是不现实的。反观科研单位和企业内部,存量资源闲置情况严重,比如设备开工率不足、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产业信息无人挖掘等。下属企业运营初期,科研单位要统筹协调,建立相关部门组成的产业化领导小组,用足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副产品管理、后勤保障等政策空间,打通业务壁垒,协同推进企业经营,实现互利共赢。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越是困顿的时期越有可能产生更先进的成果。实践出真知,农业科研单位必须扭转认识,大胆改革实践,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红利机遇期,走出一条具有农业科研单位特色的现代化企业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改革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科研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