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外派挂职工作研究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某研究所为例
2021-06-11常偲偲陈峡汀彭实亮
吴 瑕,常偲偲,陈峡汀,彭实亮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隶属农业农村部,同时也是海南省的中央驻琼单位,挂职锻炼渠道比较宽广,外派挂职渠道丰富多样[1]。随着项目合作、日常业务量的不断增多,与上级、地方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某研究所是热科院二级科研研究所,属非营利性科研单位,为农业农村部“百强”研究所。文章以该研究所为例,近年来为了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拓宽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锻炼,陆续选派干部前往农业农村部、海南省各厅局、外省合作市县等地开展挂职交流。该文对该研究所近10年的挂职派出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挂职选派工作多为临时性任务,派出人选多以组织意识为主,鉴于岗位的临时选派性质,相应也没有具体的挂职任务及对应的岗位要求[2]。该文拟构建未来派出人选的合理甄选方案,以期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给予干部职工更加公平的锻炼机会,也为后备干部培养、青年骨干晋升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1 外派挂职基本情况
2009—2019年该研究所共派出挂职人员53人次,共42名人员,分别前往农业农村部、海南省各厅局、海南省中西部市县、院机关等多地挂职锻炼,选派的人员中单位领导4名、管理人员16名、科技人员22名;男性37名,女性5人;30岁以下的13人,30~40岁21人,40岁以上的8人;选派至农业农村部共计14人次,海南省各厅局5人次,海南省中西部市县挂职副乡镇长8人次,外省单位9人次,院机关17人次,见图1-2、表1。
图1 各部门挂职人员年龄分布
挂职锻炼已经成为人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挂职锻炼工作不仅可以解决基层岗位高层次人才的紧缺问题,也能让自有人才得到锻炼[4]。该研究所对挂职工作是非常支持的,在人员的待遇等各方面的保障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政策和指导进行,职称评审方面,优先推荐挂职人员,特别是援疆援藏的人员;补助方面,享受伙食补助,农业农村部挂职的额外享受差旅补助;年度考核方面,为挂职人员设置评优名额;项目方面,海南省中西部市县的挂职干部享受派遣计划支持。
图2 各部门挂职人员派驻地分布
2 外派挂职情况分析
2.1 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2.1.1 性别角度
从表1可以看出,挂职派出的男性远多于女性,达到7倍之多。原因其一可能是大部分挂职岗位,鉴于出差或下乡等因素,男性优先,其二是因为大多数女性职工,由于家庭和照顾老小方面的顾虑,较少主动承担挂职任务。
表1 2009—2019年各部门挂职人数信息
2.1.2 年龄角度
挂职派出人员多集中在30~40岁之间,占全员比例的56.63%,以管理部门最为明显,共派出15人次,占管理部门派出人员比例的68.18%;研究室2、3、6和7均未派出30岁以下人员、研究室3和研究室6均未派出40岁以下人员。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大部分挂职岗位,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适应高强度的工作需要。组织会优先选择工作有干劲、有工作经验的青年干部。在今后的挂职工作中,可适当考虑派出30岁以下人员,更好地进行学习和锻炼,派出40岁以上人员,更好地进行知识更新和认知系统升级。
2.1.3 重复派出角度
管理部门重复派出人次达到6人,单位领导、研究室2和4重复派出人次各1人,研究室5重复派出人次2人。从数据来看,管理部门重复率较为显著,经查阅详细数据记录,6人次中有2人挂职经历重复了两次。在甄选挂职人选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建议今后尽可能考虑平衡问题,一是避免派出人员多次挂职影响回所后的本职工作,二是应给予其他未挂职人员更多的外出锻炼机会,避免出现“挂职专业户”的情况。
2.1.4 挂职派出地角度
从派出地看,派至院机关的人数最多,农业农村部次之。未曾派至部里挂职的有研究室2、3、4和7;未曾派至省厅挂职的有研究室6和7;未曾派至中西部市县挂职的有研究室1、2、3和7;未曾派至外省挂职的有研究室4、5和6;未曾派至院机关挂职的有研究室1和7。从业务对接需要的角度来看,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农业农村部和省厅等上级管理部门的挂职对接,科研部门应加强与中西部市县等地方科技口的挂职对接。
2.2 挂职成效分析
2.2.1 职称晋升角度
派出人员完成挂职任务后,回所1年内职称晋升的科技人员3人,占挂职科技人员比例的11.54%;挂职人员回所后,职称晋升的时间平均在2年左右。前几年院将挂职锻炼作为职称评审的优先推荐条件,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显示,挂职经历并未对职务职称晋升有评审操作层面上的优先权。
2.2.2 工作岗位角度
派出人员完成挂职任务后,岗位变更的科技人员1人、管理人员5人,他们分别调至院机关或院属单位领导岗位工作。回所1年内提拔的管理人员12人,占挂职管理人员比例的44.44%。由此可看出,挂职锻炼对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能力素质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2.2.3 未挂职情况角度
未挂职比例最高的是研究室1和7(表2),分别占比为92%和90%;30岁以上占绝大多数,占比达92%;中级职称较多,占比43.33%,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40.67%。由此可看出,今后挂职选派人选,应优先从管理部门、研究室1和7派出,人选考虑30岁以上的中高级职称人员。
表2 各部门未挂职人员情况
3 外派挂职人选的意见建议
3.1 基本情况分类建议
3.1.1 性别角度
女性派出的比例较低,8个部门中有6个部门从未派出女性挂职,建议今后派出任务可考虑女性,让部门派出人员的男女比例平衡至3∶1。
3.1.2 年龄角度
男性的挂职适龄段较为宽泛,建议35岁以下的往农业农村部、省厅、院机关派驻,35~40岁的往省中西部市县派驻,40岁以上的往外省农科院派驻;未婚的女性挂职年龄可参考男性,已婚的女性建议在孩子3岁以上再安排挂职任务。
3.1.3 职称角度
一是近5年获得研究员职称晋升的人员,二是近3年获得副研究员职称晋升的人员,三是未来6年(博士3年)有晋升高级职称需求的中级人员(博士按3年计算)以及未来3年有晋升中级职称需求的初级人员(其中本科按5年计算),四是超出预期晋升职称年限3年的科技人员,以上4类人员可优先考虑派出挂职。
3.1.4 工作岗位角度
从工作岗位角度来看,一是在同一岗位工作满5年,未曾更换的管理人员;二是连续5年年度考核未获优秀的职工;三是项目即将结题的人员,以上3类人员可优先考虑派出挂职。
3.1.5 外派挂职地角度
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或者海南省相关厅局,多为管理业务基层,尽可能安排管理骨干人员挂职。各省的科技口挂职职务,建议选择刚晋升副研究员、研究员职称的科技人员或副职所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
(1)农业农村部:部里挂职的工作岗位属于业务基层岗,适合勤奋、努力、适合高强度加班任务的青年人员,为加强自身的管理业务学习,建议选择年轻、骨干的管理人员派出;同时,拓宽挂职岗位渠道,主动寻找国家基金委、财政部等重要岗位的挂职机会。
(2)海南省各厅局: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派往海南省各厅局的挂职人数是最少的,因该单位是海南省属地管理单位,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今后加大派往省厅挂职的人数比例,甚至应拓宽挂职岗位渠道,例如省委办公厅、人劳厅、人才发展局、社保局、司法厅等。派往省厅的人员多为业务基层,应尽可能安排管理人员挂职。
(3)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中西部市县的挂职岗位多为乡镇科技副镇长,因前往乡镇挂职需要实地走访农村等,人际环境相对复杂,建议派出人员以男性为主,年龄在30~40岁之间,日常从事科技服务工作多的管理、科技人员或党支部书记、委员。
(4)外省:近年因业务合作,派出的挂职人员主要前往攀枝花、贵州,也曾有过宁夏、西藏博士服务团的派出经历,派往外省的岗位因从事领导岗位,所以一般要求较高,至少需副高或博士,建议外省的岗位在35~50岁之间的职工中选择,最好是刚晋升副研究员、研究员职称的科技人员或副职所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
(5)院机关:近10年派往院机关的工作人员是最多的,在派出17人中,在完成挂职任务后有6人工作岗位调至机关,环植所流失率为35%。建议加大农业农村部、省厅的派驻会优于院机关。
图3 挂职人员选派流程
3.2 外派挂职人选甄选方案
根据甄选流程图,可以在未挂职的人员中,首先排除孩子不满3岁的女性职工,然后按职称、岗位、年度考核条件的集合列出最优推荐派出人选名单,如集合人数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也可仅按某一类别或任意两个类别的集合提出推荐派出名单。
除此之外,还需做到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真正发挥挂职干部在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中的作用[5]
另一方面,在考核评价中,不仅要重视考核结果,还要对考核的过程进行管理和评价,包括挂职前的审核评价、挂职中的实施评价以及挂职后的成效评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