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
2021-06-11尚兰婷杜近云刘慧华
尚兰婷,杜近云,刘慧华
(柘城县人民医院 产科,河南 商丘 476200)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各种影响,我国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报道,我国剖宫产率高达46.20%,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1-3]。切口愈合不良为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利于产后恢复,严重影响产妇生活质量及预后。因此,及时明确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原因,并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对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柘城县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的475例产妇,依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良好组(453例)和愈合不良组(22例)。愈合良好组年龄22~38岁,平均(30.12±3.05)岁;产次0~3次,平均(1.35±0.57)次。愈合不良组年龄21~37岁,平均(29.44±3.26)岁;产次0~3次,平均(1.28±0.61)次。两组产妇年龄和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剖宫产指征;②产妇或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精神行为异常;②存在阅读障碍。
1.3 资料采集仔细查阅产妇门诊和住院病历资料,由4名负责数据提取的临床医生设计临床研究表,调查内容包括妊娠期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类型、高频电刀温度、皮下组织最大厚度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诊断标准:所有产妇均于剖宫产术后1、2个月进行定期复查,判断最后1次复查时切口愈合情况,协助产妇取仰卧位,采用EMS-9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切口愈合良好:图像表现为子宫切口下端前壁处轻度隆起,浆膜层完整、增厚,肌层回声均匀,肌层下方无不平或血块,有或无强回声光带。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切口出现炎症反应,超声表现为实性非均质型;子宫切口出现炎症反应合并积液,超声表现为混合回声型;子宫切口浆膜层断裂,超声表现为类囊肿型。
1.4 观察指标(1)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2)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3)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475例剖宫产后产妇超声图像显示实性非均质型者10例,混合回声型者8例,类囊肿型者4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者22例,切口愈合良好者453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4.63%(22/475)。
2.2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胎膜早破、手术方式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无关(P>0.05);妊娠期合并症、皮下组织最大厚度、高频电刀温度、切口方式、贫血、低蛋白血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2.3 影响术后切口愈合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合并症、皮下组织最大厚度>2 cm、高频电刀温度>60 ℃、纵行切口、贫血、低蛋白血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n(%)]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常因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直接原因造成切口愈合不良,轻则愈合延迟,重则导致宫腔感染,严重时可危及产妇生命[4-5]。因此,了解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并积极进行预防管理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4.63%,提示剖宫产产妇存在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现象,因此临床上应分析其影响因素,积极预防处理。本研究发现,妊娠期合并症、皮下组织最大厚度>2 cm、高频电刀温度>60 ℃、纵行切口、贫血、低蛋白血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在于:产妇皮下组织最大厚度>2 cm、脂肪大量堆积,切开时易造成脂肪孤岛残留,缝合时形成无效腔,增加脂肪液化风险[6];高频电刀温度>60 ℃可引起组织坏死,高频电刀所产生高温易烧伤浅表性脂肪组织,造成脂肪液化,进而导致切口部分或完全裂开[7];纵行切口腹部张力较高,影响切口边缘对合,切口裂开发生率高于横行切口;妊娠期合并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可导致产妇剖宫产术后免疫功能下降,为细菌滋生提供有利条件,致使致病优势菌进入切口,引起切口感染,造成切口愈合不良[8]。根据本研究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影响因素制定下列干预措施。(1)严格把控剖宫产手术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2)积极治疗产妇基础疾病、妊娠期合并症,确保良好功能状态,以提高产妇手术耐受性,有助于术后切口愈合。(3)妊娠期间加强饮食指导宣教,可于产妇产检时进行饮食指导,并发放饮食宣教手册,督促产妇合理控制体质量,避免体质量过度增加。(4)贫血、低蛋白血症均可影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故需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调整机体内环境至最佳状态。(5)术前做好术野准备工作,手术室各项操作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术中尽量避免切口上部脂肪过厚,选择横向切口,出血较少,且张力小,利于患者术后下床活动,且有利于减少活动时牵拉腹部造成的切口愈合困难,手术操作者需不断提高个人操作技术,同时加强切口管理工作[9]。(6)术中应用电刀时,应将电刀强度调至可恰好能够切割组织为宜,禁用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需注意,切割过程中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以最大限度减少电刀对脂肪组织的破坏性;缝合过程中需选择合适缝线,做到缝合松紧适宜、杜绝无效腔、疏密适当,产妇皮下组织最大厚度>2 cm者可预见性采用减张缝合术,以避免术后切口裂开导致的愈合不良。
综上所述,妊娠期合并症、皮下组织最大厚度>2 cm、高频电刀温度>60 ℃、纵行切口、贫血、低蛋白血症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尽早明确上述影响因素,为实施科学合理防治措施提供相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