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2021-06-11余晓钟王富平

关键词:共生一带能源

余晓钟,杜 倩 ,白 龙,2,王富平,2

1.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四川 成都610000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深化国际贸易交易规则和调整区域经济困境格局的必然,是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区域深度合作的宏伟构想,旨在促进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重新调配,为沿线国家搭建合作桥梁,走向互利共赢、合作互惠、共同繁荣。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与我国协同合作发展,构建有效且适宜的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逐渐提升了各国实力。我国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各国与我国友好往来意愿更甚从前,“一带一路”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合作理念符合各国利益,为各国长期合作提供了新的合作思想。

“一带一路”是可持续发展之路,能源合作则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1],推动能源合作可促进各国之间经贸利益共享及各国之间共同发展。2020 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致使多数行业生产活动停滞,油气市场也受此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增速由此放缓,市场需求低迷,原油价格曾一度下跌为负值,但从长远来看,能源积极发展趋势不会受短期疫情影响而产生巨大变化。面临疫情挑战,促进国际能源合作是助力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应借助当前能源市场增速放缓时机,加强能源市场机制改革,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深度,走绿色、高质量、互补、共生、一体化合作之路,努力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1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1.1 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是指参与能源合作的国家共同协商能源发展政策及合作机制,提供能源合作指南,在能源合作中引入高质量、高效益、绿色低碳、清洁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能源合作的全过程、全要素和全部合作主体中,以达到能源资源的高效和清洁利用,降低污染排放和实现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环境和资源永续发展,促进人类能源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争取实现全球能源资源长期安全的稳定利用。2017 年,我国发布了《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2019 年,我国在北京成立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这些都将能源合作带向了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平台,助力打造出合作互赢、共同进步的局面[2]。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规划将不同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和国际能源组织的功能进行优化与整合,意在促成全面和可持续的能源合作。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可从能源合作关系可持续、能源合作资源可持续、能源合作领域可持续三方面进行解读:一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是为各国解决能源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达到能源互助、能源可持续的目标,合作关系的紧密连接是能源合作可持续的基石;二是能源合作资源涵盖了煤、油气、风、光、水、氢、核等矿产和可再生能源;三是能源合作领域既涉及从能源开发、生产、加工到贸易全产业链的构建,从能源技术、装备、人才到资金的全要素合作,也包括了各种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之间通过合作,将形成国际能源共生经济模式,共同打造互惠共赢的能源命运共同体,并通过绿色低碳、高质量、供需互补、多元共生、一体化实现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1.2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我国经济当前已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尽管我国GDP 增速减缓,但能源消费量却出现逐年上升趋势,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因此,与能源资源丰富国家进行能源合作,以保证国家能源供给安全是今后较长时间的基本态势。

对于我国来说,能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被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能源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对象之一,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就在习近平“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能源合作发展机制,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开拓能源创新技术及加强国际间合作,维护能源市场稳定。

对于沿线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作为能源长远合作的基础,可协调各国之间能源合作长期进行,是保障沿线国家经济长期顺畅运行的重要机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使有关国家积极参与能源合作沟通,积极推动能源深度合作。当前,在全球经济受疫情严重影响之际,完善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是振兴全球能源市场、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总体趋势、降低疫情影响的必要举措,更是助力构建人类能源命运共同体的充分体现。

总之,基于我国和沿线国家发展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能源供给,经济发展程度与能源需求成正相关,加之能源资源在全球分布的不平衡和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高,决定了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3]。

2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1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柴麟敏、王庆华、易纲、邬龙、师傅、余晓钟等分别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能源合作可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多元共生、技术互补性和一体化合作几方面展开。但是,研究者考虑的往往是从一个因素或某一方面实现能源合作,鲜少学者系统集中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主题研究,为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和实现路径[4-9]。另外,潘垣等认为能源匮乏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还有可能会造成我国能源困境局面出现,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能源规划的重点。他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解决化石能源消费量剧增、能源进口对外依存度高的有效战略控制手段,是提升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长远合作的有力保障[10]。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增加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互动合作机会,加深了各国能源合作意向,有助于实现互通互联,推进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表现是绿色低碳发展,这已是全球发展共识,目前已有近20 个国家发布零碳目标。根据《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0)》显示,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递增,从2010 年到2019年,10 年间从23 768 万吨增长到50 571 万吨,增长2.1 倍;煤炭10 年的进口量从16 310 万吨增长到29 967 万吨,增长了1.83 倍。原油消费量在2019年已经达到91 854 万吨标准煤,其消费量远远高于进口量;煤炭的消费量更甚于原油,在2019 年已达到280 422 万吨(如图1 所示)。由此可见,我国能源进口占比最高的是原油和煤炭,且煤炭、原油消耗量是能源类型中占比最高和次高的。煤炭和石油作为一次能源其消耗是不可逆的,是非再生的高碳能源,因此寻求绿色低碳的可替代能源是促进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图1 我国能源进口与不同能源消耗情况

在“一带一路”倡议思想汇聚下,沿线国家着眼于本国能源现状,以期进行能源合作实现共赢。因此,“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对于能源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改善本国能源合作环境,推动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促进能源合作长久持续发展。如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能源丰富,然而其工业基建难以支撑能源开发等技术问题,因此,哈萨克斯坦通过修订法律来促进能源合作开发。土库曼斯坦则通过颁发《油气资源法》以期与外商进行能源合作[11]。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供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储备丰富,但缺乏良好的开采技术,使能源不能最大限度地开采利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增强各国能源基础设施帮扶力度,如通过构造联通电网建设、打造经济走廊、建设油气管道等措施,以资金置换资源,构建多元化共生模式,推动能源合作朝向可持续发展。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亟需统筹规划,革新优化流程,高效配置能源资源,加强基础设施设备的互通互联,创新能源合作机制,打造能源合作一体化,推动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

2.2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格局骤变的情形下,能源作为国家经济命脉,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一方面能源合作作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是各国共同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能源历来是国家间博弈的重点,气候变化、碳交易以及能源的金融属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资源分布不均衡性等多重因素导致国家之间能源竞争加剧。因此,基于国际环境复杂因素,能源合作可持续合作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处于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对于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能源资源的高消耗,极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总体利用率较低,更多是以化石能源为主要消耗能源和出口能源,使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与水平不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低[12]。

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国际大格局不可预测的变化。经济结构、国际政治、社会矛盾等都会对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如一个国家存在资金流断流问题,就会导致其经济结构体系难以支撑能源继续合作,产生能源合作经济风险,阻碍能源合作朝向高质量发展迈进[13]。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勘探、基础设施建设和开采开发等高端技术薄弱,致使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挑战[14]。能源合作中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合作机制欠缺、合同非完备性等问题,会极大地影响能源合作的长远性,更难以高质量去支撑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

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不同,合作机制更多偏向于单一且运作独立,没有互通互联的整合资源以及安稳的投资环境[5],导致能源合作的多元共生体系难以建成。当前,单一模式已无法解决能源合作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对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合作互助,中国政府提出企业以“走出去”模式带动能源合作朝向多元共生模式发展。但由于市场化激励政策不完善和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烈。同时,能源合作的前提是能源安全,而频发的贸易战以及层出不穷的“中国威胁论”言论,使国际政治矛盾凸显。更严重的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又对沿线国家能源地缘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如美国通过军事部署抑制中亚某些地区的能源发展。这些因素都将会给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合作中带来难以预料的安全隐患,导致能源合作难以可持续发展[15]。

第四,互补性合作模式创新不足。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能源供应国的基础建设和开发技术仍是其发展短板,资金、资源、技术的配置不合理,导致能源合作的协同性差,拥有能源资源潜力而缺乏相应的开采能力[16],使寻求通过资源换技术、换资金的合作成为该国能源发展的关键。其次,能源运输是能源进出口的关键,而管道运输是目前最为安全的运输方式,但以长期协议为主的运输合同、过高的过境费和单一的出口通道依赖导致能源市场供需失衡,由此致使“一带一路”沿线能源通道合作安全风险增大、运输效率低,出口量受限。最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技术、管理、创新等能源合作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国际能源合作模式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

第五,沿线国家能源合作还没有完全形成能源链、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一体化合作模式,项目相对单一和分散。就能源链而言,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石油与天然气领域,而在风、光、水、氢、核、地热等新能源领域合作较少;在产业链方面,油气合作主要集中于油气勘探开采、油气管道运输等环节,油气加工、炼化及化工合作偏少;就供应链而言,目前大多数处于合作初期,合作仅是动态联盟,还没有形成紧密的供应链联盟;在价值链方面,核心环节合作多,辅助环节和延伸环节合作少,如油气价值链合作主要在核心业务的上、中游,而油气生产的配套和延伸项目合作少。由于能源合作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一体化,不利于能源合作的高效和协同发展,更不利于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极易造成能源合作不稳定情况发生。

2.3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是提升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自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获得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沿线国家能源合作迸发出巨大的合作潜力,为合作增添了许多促进共同发展的机遇。

首先,中国在党十八大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家关系的重要价值理念。当前,中国为推进国际能源合作而提出的建设人类能源命运共同体倡议,更是各国谋求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为全球能源发展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其次,我国提出的“能源革命”理念是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推力。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能源革命将推动技术发展、体制改革、消费模式转变,提升能源合作的强度。

再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能源生产国,蕴含着巨大的能源资源,为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依托沿线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充足,能源合作的可持续性为引入基础设施建设、辅助能源开发和提升能源资源质量奠定了基石。

最后,全球环境保护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是推动能源合作绿色、清洁、高效发展的动力,完全符合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理念。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国际能源合作模式的不断创新,能源经贸市场的竞争,能源双边及多边贸易合作的深化,对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清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能源企业的逐步升级转型,沿线国家共同构建的能源伙伴关系,为国际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

3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应以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基础导向。以此原则为指导,笔者拟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多元共生、互补性和一体化合作五方面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完善绿色低碳化机制,加强清洁能源合作

从能源结构比例看,目前全球能源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特性,过度开采和消费不仅会导致能源储量减少,同时因污染物排放量大而对环境产生污染,与全球倡议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治理观不相符。因此,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寻求绿色低碳能源的国际合作。中国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沿线国家共同谋求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加强清洁能源合作,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从《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历年数据可知,我国早已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而且位居世界首位。未来,我国可逐渐提升可再生资源消耗在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重,促使能源资源使用逐渐转向可持续发展。从《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报告2019》可知,近年来我国投资的海外清洁能源项目已超500 亿美元,在清洁能源对外投资建设运营方面我国可为沿线国家提供实际经验,共同营造能源绿色发展氛围,共享绿色经济。

从国际能源合作的长久性考虑,我国应建立绿色低碳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笔者认为该机制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制定绿色低碳政策。遵循绿色发展新理念,提倡能源合作以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为合作原则,以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实现低碳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的落实,沿线国家要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和设施建设的修建,并搭建各国对于绿色能源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二是增加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加强能源资金整合,尤其是积极沟通金融机构或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机构,推行清洁能源项目的实施,增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协同合作,缓解融资难问题。三是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以合作为起点,大力促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利用技术。以技术为支撑,建立合理有效的能源产业输出链,整合优化原有产业结构链,使之更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机制。

3.2 提高能源合作标准,助推能源合作长期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能源合作当中,能源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逐年增加,能源合作前景广阔。当前,我国与中亚等沿线国家油气项目的合作为双方实现资源供需互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但是,要实现国际能源合作的长期及可持续发展,应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通过提高能源合作标准,引领国际能源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构建高质量合作发展机制,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努力降低合作风险。高质量意味着低风险,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不确性、模糊性、变化性,加之能源产品的金融属性,国际能源合作受环境和自身属性影响较大。通过“一带一路”机制,我国应做好能源合作中的各种风险防范,做好能源合作的顶层设计,积极与沿线国家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能源合作职能和规划建议,完善国际能源合作监管机制,创建高效、便捷、低风险的能源合作机制,有效防范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国际能源合作风险,从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规范和统一国际能源合作技术标准。通过合作促进各国技术标准的对接,为能源合作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能源高端技术的研制与创新,可消除合作中技术标准不统一的短板和瓶颈,缩小合作中各国技术差异,避免因技术标准不一致、不能对接而导致的合作中断和合作不可持续的情况。合作双方共同制定既符合双方国情又行之有效的合作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秉承高标准、高质量合作共赢的思想,推进能源合作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3.3 营造多元共生机制,构建人类能源命运共同体

共生理论认为,基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协同产生的共生行为,是多元主体之间协作分配、构建新的共生能量体、创建双多边合作机制关系、创造双多边利益机制、促进合作主体共生发展的手段。“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多元共生合作机制既符合能源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是共生理论的生动实践[17]。包括“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分为国家、地区政府主体间的宏观战略合作、资源国政府及跨国能源企业主体间的中观战术合作以及资源国及消费国能源企业主体间的微观项目合作,任何方式的合作都具有开放和多元主体特征。“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多元主体的融合与共生,将共生机制加入到多元化主体中,形成多元化的能源合作共生体,可以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多元化共生体系的打造有利于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发展朝更深层次引入,将沿线各国紧密联系起来,带动各个国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笔者认为,构建多元化共生体系下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机制有以下路径可循。一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采取多元能源合作模式,引领能源多元主体共生发展。能源合作采取单一合作模式不利于促进双方及多方合作,多元化共生体要依托多样性来发展,通过多类型合作提升能源合作的共生度及可持续性。二是完善多元共生合作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广泛凝聚共识,树立命运与共的能源合作新理念;奠定多维基础,全方位提升“五通”建设水平;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引领能源合作新关系,增强合作共生度。三是打造适宜能源合作共生活动交流的空间平台,为沿线国家构建适宜本国发展的能源共生合作体系。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体制,保障双边或多边的能源合作发展不受其他国家和外部环境的干扰,共同建造稳健的共生和可持续的能源合作机制,实现合作互赢、共生及可持续发展目标。

3.4 充分利用供需互补机制,创新能源合作新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缺口不断增大。2019 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2%和43%,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丰富,与我国强大的能源资源需求形成互补。因此,要充分利用国际能源合作开放和多元化的特性,促使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供需的全面精准合作,形成能源开发、生产、贸易、技术、人力、资金等多要素、全方位的国际分工协同和优势互补,促进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精准实施。当前,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沿线国家与我国能源合作日益紧密,要增强我国与国际社会能源合作的互补性,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资源与生产要素置换。在与沿线国家合作中增加对资源国资金、技术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资源国用资源置换我国的技术、资金、装备,一方面可以解决资源国存在的技术、装备和资金等瓶颈问题,同时换取资源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二是帮助资源国完善能源开采、运输技术和设备。沿线国家能源储量占优势,然而能源开采、区域探测、加工以及油气运输等一系列技术仍然落后,中国可以与其建立技术互补制度,以技术带动产需,提升国际能源深度合作。我国可鼓励国内相关能源企业与沿线国家共同合作,提供先进设备辅助其能源开采等环节,同时协助沿线国家更新优化本国设备。三是创新能源合作模式。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将现行能源合作模式进行延伸、扩大和强化,以增强合作宽度和深度[18],如创建“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园区[19]、国际能源PPP 项目合作等新模式[20]。

3.5 建立供应链联盟,全面实现能源合作一体化

能源合作的一体化是能源链、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融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国内外能源资源、市场及产业特点,建立多主体、全要素、全过程的一体化能源合作机制是实现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能源一体化合作机制建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整合能源供应链流程,实现能源结构升级。目前,各国之间能源供应链流程通常是单向进行,因此应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从开采到进出口运输的整个供应链流程,理清能源供应链合作所需顺序,对流程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整合。具体而言,应以资源国的能源勘探开采流程为起点,提供建设基础设施帮扶,提升其能源开采能力;优化建设管道运输通路,提升运输能力,增加进出口运输量;建立能源供应链联盟,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物流及供应链的系统化和有机整合,增强一体化能源合作力度,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二是建立信息化发展促进联盟。技术是能源勘探开发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基石,信息则是推动能源合作的桥梁和载体。具体讲,首先,可通过信息一体化实现能源合作主体互动,增强各国之间能源行业的互通互信;其次,通过能源信息一体化合作,让能源信息在沿线国家间共享流通,从而促进能源合作的信息透明化;最后,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增强国际能源多条供应链的联动发展,不断延伸、扩展供应链板块,由此建立一体化的国际能源合作联盟,实现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一体化能源合作机制动态改革。能源合作一体化机制应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如新冠疫情发生导致国际油气市场需求减弱,就会对油气上、中、下游环节的合作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能源合作机制就需要及时应变,对原来的协议进行调整,以符合合作双方新的利益诉求。

4 结语

积极推动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不仅可为能源合作提供发展指南,还将对沿线国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可否认,当前的国际能源合作正朝多领域、全方位、一体化趋势转变,并结合新时期国际能源合作发展新形势来构架其运行机制。然而,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殊性,需要我国与沿线国家携手共同创造合作和谐、互利共赢的环境,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化机制、高质量合作标准和多元共生合作机制的建立,开创能源合作新模式,实现能源合作一体化,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将“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共生一带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