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许氏平鲉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1-06-10宋祖德袁廷柱王学现
宋祖德 袁廷柱 王学现
摘 要:为充分了解山东省许氏平鲉(Sebastodes schlegeli)产业发展现状,先后到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等地对许氏平鲉苗种繁育、增殖放流、养殖、销售、养殖设备研发、饲料使用等情況开展实地调研。针对许氏平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现状出发,分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广应用人工繁育良种、构建多元化养殖模式、加强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链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现代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许氏平鲉(Sebastodes schlegeli);产业链;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许氏平鲉(Sebastodes schlegeli)又称黑鲪,俗称黑鱼、黑寨、黑老婆等,属冷温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是中国黄渤海区习见的经济种类[1]。因它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繁殖能力与适应性强、洄游范围小、自然越冬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北方网箱养殖、资源增殖放流与休闲海钓的重要经济鱼类[2]。
许氏平鲉养殖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长岛,随着长岛等地许氏平鲉网箱养殖业迅猛发展,带动了苗种繁育、饲料研发、大型深水网箱研发、销售加工等产业链各环节快速发展。但随着许氏平鲉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受养殖环境、放养密度、鱼苗来源、饵料投喂等诸多因素影响,病害频发、死亡率升高、养殖效益下降等问题逐步显现,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充分了解山东省许氏平鲉产业发展现状,笔者先后到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等地对许氏平鲉苗种繁育、增殖放流、养殖、销售、养殖设备研发、饲料使用等情况开展实地调研,以期从现状出发,分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产业链发展现状
1.1 苗种来源
许氏平鲉苗种主要来源为采捕的自然野生苗和山东沿海野生种群的人工繁育苗种。2016年以前主要是采捕自然野生苗进行养殖。近年来,野生苗种资源数量减少,人工繁育进入产业化,逐步以人工繁育苗种养殖为主。山东沿海增殖放流都是采用人工繁育苗种。山东省沿海均有许氏平鲉苗种生产企业,威海市是苗种主产区,年产能5 000万尾以上,占全省70%以上,规模较大的有荣成裕源祥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威海集鲲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威海慧源水产有限公司等。
1.2 许氏平鲉网箱养殖现状分析(以长岛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长岛全区共有普通网箱、深水网箱、大型智能深水网箱在内的各类网箱940个,养殖水体70多万m3,产量753 t,产值4 516万元。养殖主体以个体养殖户为主,多以合作社模式生产经营。长岛许氏平鲉网箱养殖产业在全省具有典型代表性。长岛许氏平鲉养殖网箱规格及数量见图1。
1.3 投入与产出分析
1.3.1 投入分析
1.3.1.1 苗种费用 许氏平鲉苗种成本支出占总成本比例较小,约为5%。受自然野生苗种资源量减少、成活率低等因素影响,目前以采购人工繁育苗种为主。长岛许氏平鲉苗种年需求量在1 500万~1 600万尾。养殖业户一般在6—9月大量从威海等地购进6 cm左右鱼苗,价格在0.5~0.8元/尾,多采用陆地活鱼车、海上活鱼船的运输方法,40米周长(1 000 m3水体)的网箱一般投放5万尾鱼苗,密度约50尾/m3。
1.3.1.2 饲料费用 饲料费用支出占整个养殖成本比例最大,养殖野生苗种的饵料主要以幼杂鱼为主,无幼杂鱼后投喂配合饲料;养殖人工繁育鱼苗的,前期小苗阶段投喂配合饲料,规格达到150 g/尾以后投喂幼杂鱼。配合饲料价格一般在12 000元/t,幼杂鱼2 400元/t,饲料成本在20~24元/kg。
1.3.1.3 人工费用及其它费用 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养殖雇工人均8 000~9 000元/月,折算每公斤成品鱼劳动力成本3~5元,其它费用(含网箱折旧、海域租赁、燃油等)4~6元。
1.3.2 产出与利润分析
1.3.2.1 销售方式 主要以鲜活海产品方式销售。收购商采用活鱼船收购,运输至大连、青岛、烟台等地海鲜市场,进行批发销售。批零差价一般在20~30元/kg。
1.3.2.2 销售收入 许氏平鲉养殖周期为2.5年,成品鱼销售规格以0.50~0.75 kg/尾为主,价格在50~54元/kg。少数养殖户为降低养殖风险,缩短养殖周期提前上市,出售规格缩减至0.35~0.40 kg/尾,价格46~48元/kg。
1.3.2.3 利润概算 近年来,许氏平鲉成品鱼售价基本稳定在50元/kg左右,综合养殖成本约28元/kg,利润可达22元/kg。2019年底,成品鱼存量偏少,售价最高时达76元/kg。一般每个40 m周长的网箱每个养殖周期(2.5年)平均产量约1.25万kg,产值62.5万元,每个网箱利润约20万~25万元。
2 存在问题
2.1 苗种供给数量不稳定,质量无保障
自然海域野生鱼苗来源不稳定、规格不一、死亡率偏高,严重时导致网箱空置率高达30%。人工繁育鱼苗规格统一、成活率高,但存在价格高、规格小、繁育质量和数量不稳定、苗种来源缺乏保障、运输风险高等问题。
2.2 养殖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规划
多数网箱养殖海域缺乏科学合理布局,整体上具有盲目性和无序性。部分养殖区网箱数量多、密度大、通流效果差;部分养殖区或挤占了海带和扇贝养殖区,或占用了港区和航道,影响了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2.3 养殖模式传统粗放,养殖风险不断增加
许氏平鲉网箱养殖多以个体养殖户为主,养殖设施简单,装备化水平低;养殖技术落后,标准不统一、管理粗放、经营分散,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粗放的养殖模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之而来的养殖风险不断增加。
2.4 鱼类疫病频发,防控难度大
近年来,疫病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部分养殖网箱高温期死亡率偏高,导致成鱼养殖存量低,损失严重。许氏平鲉养殖周期长,疫病防控难度大,鱼体损伤、养殖密度过大、饲料携带病原、环境污染、交叉感染等因素都会诱发疫病的发生,单从某个环节难以做到有效防控。
2.5 饵料投喂问题突出,亟待解决
养殖户长期以来以投喂幼杂鱼为主,易引发鱼类肠胃等疾病;为了减少出海频率,普遍投喂次数少、单次投喂量大,残饵沉积海底滋生大量细菌,严重污染养殖环境,加剧病害爆发;“以鱼养鱼”的方式不符合生态发展理念,幼杂鱼的过度捕捞不利于渔业资源修复。许氏平鲉配合饲料品牌众多,良莠不齐,饲料系数高,饲料成本高,缺少专用的高效全价配合饲料。实际生产中饲料系数1.6以上,远高于其它养殖品种(鲆鲽类1.2左右)。
2.6 产业链体系不健全,相关环节发展不协调
原良种苗种繁育、高效专用配合饲料研发、成品鱼销售、精深加工等产业链体系建设不完善,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市场竞争力弱、消费者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发展不协调。
3 对策建议
3.1 科学规划和严格监管
建议由渔业主管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网箱养殖中长期发展规划,划定养殖区域,按照养殖容量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采取海域轮养等措施,加强对养殖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出台政策对采购人工繁育苗种养殖给予政策性补贴,减少对自然野生苗种资源的采捕,保护恢复自然渔业资源;严格落实苗种生产许可、产地检疫、化学品投入管理等制度,促進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2 加快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
搭建养殖业户与上级科研院所的联合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鱼类产业创新团队实现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培育健康、优质、抗逆性强的人工繁育鱼苗;推广使用免疫苗种,预防疾病,降低养殖风险;加快渔用高效专用配合饲料、生产装备的研发、推广与应用;开发养殖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3.3 积极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
多形式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促进生态养殖观念转变,增强养殖业户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
3.4 探索多元化养殖新模式
长期单一品种的养殖,势必导致整个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差,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衡。要因地制宜筛选网箱适养品种,探索多元化养殖,增加养殖收益。依托大型装备化智能化深水网箱,构建“近岸扶壮+远海养成”的分段接力养殖新模式,搭建海洋牧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共同发展的经营新模式,推动网箱养殖向深远海拓展。
3.5 加强水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疫病防控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及监测设备投入,开展网箱养殖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养殖动物疫病防控与测报,通过定期抽检和远程诊断等方式,早发现、早处置;实施病死鱼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与病原传播蔓延;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推进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
3.6 推进产业链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现代化
以龙头企业、渔村集体经济组织、渔民专业合作社、养殖户为主体,联合构建产业合作化经营体系,统一标准、统一商标、统一经营,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道路,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养殖户、苗种生产、成品鱼销售、加工企业良性互动供需关系,与物流企业、电商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延伸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立明,杜荣斌,孙颖民,等.黑鲪苗种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J].海洋科学,2010,34(3):1-5.
[2] 刘阳,韩慧宗,王腾腾,等.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速生选育群体的生长性能与遗传特征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8,49(2):432-442.
(收稿日期: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