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深度阅读”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1-06-10黄伟胜
黄伟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近年来,很多学校都进行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浅层阅读阶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阅读困惑,掌握深度研读的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均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基于此,笔者结合本校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整本书的阅读阶段为轴线,总结出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巧用导图,提升阅读质量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方向性,阅读任务不明确。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正式开启时,教师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阅读导图”,以任务为驱动,明确阅读方向,引导学生指向深度阅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导图梳理,理清阅读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性地采用结构图、流程图、树形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整体了解,理清阅读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阅读导图:
(二)导图提炼,指向深度对话
在完整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导图提炼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角色关系、人物经历、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度提炼,与作品进行深度对话,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分析,提升阅读的深度。例如,学生在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蕴含的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份阅读导图(如下图),让学生各叙观点,说明理由,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深度交流,升华阅读感悟
在学生了解阅读内容,梳理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后,我们就要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交流。阅读交流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能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升华阅读感悟。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交流方式:
(一)话题式交流
我们在交流前,必须选好话题。选话题的原则要注重价值性、兴趣性和目的性,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悟作品内涵。例如,我们可以選取重点情节的话题或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通过师生对话题的共同探讨、交流,促进学生解读文本与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式交流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想法或者疑问,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小课题”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例如,读《爱的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去感悟“爱”,然后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如下图)。
(三)辩论式交流
在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式交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辩论支架”,帮助学生养成论证时找出书中具体信息的习惯,鼓励学生合作探索,提供支持观点的相关证据,从而进行深入地阐述。笔者采用以下支架(如下图),效果显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辩论赛——汤姆索亚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在深入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不断的碰撞,不断地立足整本书的内容进行评判、反思、修正,从而进一步推进深度阅读。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言表达
整本书阅读,除了要读、要悟、要辩,还要抄、要写、要评。根据不同的阅读文本,笔者组织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阅读实践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摘录精彩句段,感悟语言特色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摘录精彩句段,综合运用品读、仿写、赏析等策略,整体观照学生对语言表达的体悟,采用量化的方式来推进学生的浸润式阅读。例如,读《三国演义》,该名著语言生动,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鲜明的个性。我们可以这样为学生设计摘录清单:
学生根据以上摘录清单,有针对性地摘录了人物的精彩对话,通过品读、赏析,能更准确地体会人物的品质,能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撰写人物评价,加深阅读体验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撰写人物形象评价,不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以品读《三国演义》为例,在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中写道:“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细致的品读,结合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然后写出自己的评价,加深阅读体验。
(三)开展创意读写,拓宽想象空间
少年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阶段,就像一张白纸可以信手涂鸦,有着无限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是最适合进行创意读写的。因为童话故事的基本特征是:生动有趣、光怪陆离、不拘一格、充满想象力。阅读童话故事就是一个充满惊奇、趣味,可以激发想象力的智慧之旅。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读完一本童话故事后,可以组织学生大胆想象,既合理又有创意地续编故事,让有限的文字变成无限的智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和创造奠定基石。
(四)合写课堂剧本,获取深层感悟
表演课本剧可以促使学生将读、思、写、演整体融合,让深度理解后的内容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充分阅读、深度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经典情节写成剧本,组织排练、表演,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和体验。例如,《西游记》的剧本展演过程如下:1.以小组为单位,选取经典的情节,展开合理想象,合作创编剧本。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提出修改建议,各组进行二度创作。3.学生分组进行排练,不断完善剧本。4.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上台表演,师生交流评价,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读、思、写、演的过程,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推进“深度阅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归纳为: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深化交流、阅读实践等指导方法,促使学生循序渐进、科学系统地进行深度阅读,推动学生言语智慧、审美情趣、深度思维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