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2021-06-10易雅琴冯天祥
易雅琴 冯天祥
[摘要]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是新时期我国为职业教育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举措。开展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不仅要遵循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特性和人才培养规律,还要契合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整体布局和推进节奏。基于此,要以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指导,在深入分析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功能的基础上,从提质、培优、创新三个层面审视团队建设的内在逻辑,从明确目标、确立标准、强化保障、完善机制、加强评估等方面发力,以建立多管齐下、全面推进、有序实施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关键词]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作者简介]易雅琴(1977- ),女,湖南株洲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冯天祥(1961- ),男,重庆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广东 东莞 52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质量工程立项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及发展指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ZYZ202004)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9-0076-07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简称“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吹响了我国职业教育优质高效建设发展的新“号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明确要求实施新一周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可见,实施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也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内在要求。由此出发,明确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范畴内的价值功能,有助于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刻地理解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正确把握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应然方向,在实践路径上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启迪和借鉴。
一、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功能
(一)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
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要价值就在于推动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
1.有利于高职院校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三全育人”的纲领。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师德师风高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为人师表者,需行为世范,教师队伍师德高、师风正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自然显现。
2.有利于高职院校聚合育人资源,在协同中落实“三全育人”。“三全育人”,“全”是關键。实施“三全育人”,需聚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实现校内、校际、校企之间的高度协同,以达到时时处处育人的目的。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建立在校企合作、校际协作与团队教师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的,体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协同育人新理念。由此可见,建设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落实“三全育人”中协同育人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3.有利于高职院遵循育人规律,突出“三全育人”的针对性。落实“三全育人”,既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也需要遵循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高职生从入学到毕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因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是提高“三全育人”效能的必然要求。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面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深化“三教”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都将从根本上推动高职院校在遵循育人规律的基础上落实“三全育人”。
(二)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
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构建服务全面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密切相关,将成为构建职业教育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新“引擎”。
1.夯实构建职业教育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师资建设是根本基础。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旨在打造一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高职师资队伍,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最终带动全国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迈向更高水平。可见,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构建职业教育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2.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建设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还包含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把行业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纳入高职教师队伍体系,实现校内外师资力量共同发展,是我国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创新。这不仅会为高职院校师资注入“新鲜血液”,也将极大地推动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
3.增强构建职业教育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动力。灵活运用新兴的教育手段和技术,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信息时代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正是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重要内容。
(三)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关键在于人才资源的融合,只有校企双元主体的人才资源实现了双向流动、协同发展,才能推动教育端与产业端的机制融合、制度融合、模式融合、文化融合。在具体实践层面,建设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可从两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深化。
1.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提出的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供给侧一直存在着专业知识教育有余而实践教育供给不足的难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启动,把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高职教师进行一体化建设,壮大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师资力量,可谓正中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害”。
2.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全国及地方领军企业主导建设职教集团(联盟),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与上述每一项工作任务都环环相扣、紧密贴合。可见,随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推进,将为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带来多重“利好”。
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逻辑
(一)提质:全面提高高职教师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和人才质量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根本点在“提质”,即全面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更加紧密、同人民群众期待更加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匹配。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核心要素,也是最具活力的要素。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就必须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和人才质量,这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首要逻辑。
1.全面提高高职教师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专业水平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也是高职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石。在具体实践层面,则包含了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培训、鼓励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全面提高高职教师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应着重抓好人才引进、教师培养、入企实践三项工作。其中,人才引进的逻辑在于优化高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教师培养的逻辑在于“固本培元”,促进高职院校在职教师群体专业能力进阶;入企实践的逻辑则在于补足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短板”,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习实训指导能力。
2.全面提高高职教师教学团队的人才质量。就高职教师队伍而言,专业水平是人才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才质量拥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具体来讲,高职教师队伍的人才质量除了体现在专业水平方面外,还体现在教师个体的综合素养、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以及教师的科研成果和项目经历等方面。可以说,全面提高高职教师教学团队的人才质量是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根本旨向,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設改革的落脚点。
(二)培优:示范引领,扶优扶强,打造高职优质师资队伍和品牌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着眼点在“培优”,即试点突破,示范引领,推进关键改革,突破瓶颈制约,打造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品牌,带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师资是高职教育领域的核心资源,打造高职教育优质资源和品牌,重点应放在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和品牌上。优质的师资队伍和品牌不仅有利于整体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还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的美誉度,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而这两点正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的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应以示范引领、扶优扶强为原则,打造高职优质师资队伍和品牌是一条基础性逻辑。
1.打造高职优质师资队伍。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从《建设方案》提出“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以及分类分批次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文件精神看,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高职优质师资队伍原本就是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建设方案》提出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条件中,明确要求申请立项的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团队教学改革基础良好,承担过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及在线课程开发的团队,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团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同样指向了现阶段全国职业院校中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教学团队。可见,打造高职优质师资队伍是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内在逻辑要求。
2.打造高职优质师资品牌。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培养和打造优质师资队伍。现代职业教育是市场化的教育,高职院校在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市场竞争意识,树立经营思维和品牌理念,构建高职教育师资品牌的承载实体,推动高职教育师资走品牌化、精品化发展的道路,依托优质师资队伍提升院校的行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乃至国际影响力。
(三)创新:以师资建设为抓手,打造创新发展高地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线。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要求建成一批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可以说,创新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具体来看,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创新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协同创新。过去,我国关于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政策文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方面,然而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加强协同创新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协同创新的主体包含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其中校际之间的协同创新侧重于研究合作、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侧重于人员互聘、技术创新、资源共享。
2.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头戏”。过去,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主要是确立了工学结合的原则导向,在实践层面则是由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发挥。而新时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可通过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促进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
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推动信息技术进课堂,以教学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是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新时期,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基础上,要站在构建教学生态的高度,把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等方面,保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加多维、立体,进一步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新内涵。
三、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目标:建设高水平、结构化的高职教师队伍
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本质是在我国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基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民众受教育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对高职教师队伍进行的升级和再造。
1.明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专业水平目标。新时期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在明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制定每一项专业能力所应达到的水平目标。围绕我国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标准,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和高职教育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可量化、可操作的高职教师专业水平目标,使学校和教师都能对高水平教师“高在哪儿”“高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知。
2.明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结构调整目标。团队结构科学合理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的基本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应综合考量區域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现状,就高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兼职结构等所应达到的理想状态,分别制定省、市、校级的高职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目标,为每一位高职教师个体在地方高职教师队伍整体中的定位提供“坐标”。
(二)确立标准:制定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双师型”教师标准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背景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必须牢牢遵循标准先行的基本原则,在实践工作开展之前,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及时制定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双师型”教师标准,为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树立规范和准绳。
1.制定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一是要制定地方性标准。例如,把教师团队承担过国家级研究课题和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标准,转换成教师团队承担过省级研究课题和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是要制定普适性标准。高职教师队伍不可能人人都有机会、有精力承接省级研究课题或者参与教学改革。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应结合教师从事日常教学、科研攻关、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大多数一线教师的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
2.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一方面,教育部应尽快组织教育界专家学者,在缜密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国家级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在专业理论修养和实操技术技能两个方面,分别对各类学科专业领域的“双师型”教师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进行规定,对于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的,颁发国家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参照国家级“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定地方性“双师型”教师标准,具体标准可酌情低于国家级标准,对于达到地方性标准的,颁发省(市)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
(三)强化保障:加强政策制度和资源支持,夯实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基础
高职教师队伍结构复杂,所要掌握的专业能力也更加多元,为确保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应加强政策与资源支持,夯实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基础。
1.加强政策制度供给,提升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现阶段,全面开展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还是一个“新课题”,不论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经验层面,相关成果积累都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加强政策供给保障,为全国各类高职院校提供准则、规范和实践指引方面。对此,教育部应全面细致地梳理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涉及的具体问题,出台更多专项指导意见。例如,《建设方案》提出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要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对广大高职院校而言,聘请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的资金支出如何解决?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这都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激励制度或者政策。又如,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上,要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在人员互聘、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这不仅涉及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投资、产业划分等问题,还涉及职业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也都需要国家在法律、制度、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
2.加强资源支持,拓展高职院校教师培养资源的筹集渠道。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国家出台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职能,加大对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设立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财政基金,保障专款专用。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孵化器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着重向高职院校的建设需求倾斜,解除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应加快拓展高职院校教师培养资源的筹集渠道,综合运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办法,吸引行业企业投入资源,协助高职院校进行教师培养和开展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四)完善机制:健全高职教师培养体系与校企互派共育机制
机制问题是关系到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成效的关键性问题。新时期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必须吸取以往的教训,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健全高职教师培养体系与校企互派共育机制,为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着力健全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当前,高职院校聘任的新教师,大都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对口毕业生,他们长于专业知识而短于实践技能,实际上并不符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岗位的用人需求。为此,在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时,从“内”,高职院校应尽快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自己院校的教师培训规划与体系,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从“外”,应加快推进面向高职教师培训的高端教育服务基地建设。不论是应用型大学、高职院校、科研院所,还是民营教育机构,只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都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方式面向全国高职院校提高教师培训服务。从“根源”上来说,应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专门性大学,并在此类专门性大学中设立硕士、博士层次学位,以满足高职教师培养的需求,完善高职教师培养的基础体系。
2.着力健全高职教师校企互派共育机制。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是特色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近年来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正在努力探索的实践方向。一是要做好互派。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人事制度和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增强人事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探索“在职教师+企业员工”的“双身份”人事管理制度,在教师聘任合同、管理、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充分考量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的需求和表现,并将其制度化。二是要做好共育。人员互派只是教师共育的第一步,在建立了人员流动机制以后,高职院校还需要与行业组织、企业共同探索建立教师培养的制度规范、管理办法和方法路径。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主要提供知识资源和课程资源,由企业提供场地设施以及技术资源,双方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共育机制。
(五)加强评估:建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监督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既是促进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发展的动力,也是确保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举措。
1.加快建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监督制度。建立监督制度,目的是动态监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整体进度、节奏、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工作方式方法。为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区域内各高职院校成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监督考核的职能部门,抽调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院校管理人员专职负责部门日常工作,部门成员应按照多元化的原则组织,吸纳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形成多元评价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区域内各高职院校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阶段性抽查、随机性检查制度,随时了解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和总体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此外,还应建立区域性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报告发布制度,由高职院校负责监督考核的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分别按年、季度、月发布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报告,向社会公开相关情况和信息,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
2.加快建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考核制度。建立考核制度,目的是鞭策高职教师教学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个体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建设项目,能全身心投入到每一项相关建设工作当中,并努力精进专业能力,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针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骨干成员的绩效考核制度,按照结果导向的原则,以团队整体承接的研究课题、科研项目、社会服务项目的完成数量和质量,以团队整体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内容,督促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负责人和骨干成员通过各种方法、路径提升团队建设效能。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针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般成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和专业能力考核制度,一方面要考核团队内每位教师个体承接项目后的工作表现,另一方面要考核团队内每位教师个体的专业能力在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情况,促使其始终以最饱满的热情做好团队建设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
总之,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与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必须重视和加强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而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融于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推进进程之中,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应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引领和指导下,共同推动特色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顺利建成。
[参考文献]
[1]余荣宝.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目标定位与创新路径[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1-5.
[2]史文生.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的国家支持政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12-17.
[3]白星良,牛同训.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3):45-50.
[4]李梦卿,陈佩云.“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8):79-84.
[5]马文革.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机制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94-106.
[6]谢俐.补短板 激活力 强内涵 增效益 努力办好公平有质量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7):5-11.
[7]谢宾,邓映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4):68-72.
[8]杨一丹.深度学习场域下的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构建[J].江苏高教,2020(6):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