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能源汽车的奔跑之势
2021-06-10安蔚
安蔚
4月7日,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在合肥下线!
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落户合肥一年来,作为造车新势力,蔚来跑出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
有人说“合肥的未来有蔚来,蔚来的未来看合肥”。在2020年签约落笔的那一刻之前,蔚来的发展就与合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落户也为合肥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从2015年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之一开始,合肥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基地就以奔跑之势奋力前行。“十三五”以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总产值从19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10亿元,总量和增速都位居全省24个基地前列。“2020年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元年。”合肥市经信局装备处副处长潘澄海说道。
为什么合肥重点发力新能源汽车?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强劲之势是怎样炼成的?五年来,合肥新能源汽车基地凸显出的产业优势和集聚能力,有力地拉直了这两个“问号”。
龙头企业的牵引之势
走进位于包河经济开发区的江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营销公司大门,门厅的大幅标语已经换成“思皓”,这是江汽集团多年来在新能源探索道路上努力的结晶。
十年前的2010年,江淮首批591辆纯电动轿车在合肥示范运行,开启了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先河,拉开了江汽集团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四化”大幕,也让合肥与新能源汽车结下不解之缘。
十年磨一剑。2020年5月,大众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汽控股50%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半年后,江汽集团发布公告,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双方合作项目被列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这场合作是首次由跨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汽车企业深度改革进程,填补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空白。“江汽集团借助与大众的合资,吸收借鉴大众集团优质资源,赋能江淮现有的各项产品线,这也可以推动江汽集团更高质量发展。”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项兴初十分看好这次“跨国合作”。
除了传统车企的加持,以蔚来汽车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落户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拓宽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江汽集团在蔚来汽车还是PPT的时候,选择给蔚来汽车投资了几十亿元的生产线,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深有感触。
合作才能共赢,协同方能并进。“了解了蔚来汽车的核心理念和用户思维后,认为这是为传统汽车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蔚来的PPT也启发了项兴初,“江淮从制造端支持蔚来,制造环节的高难度和复杂性,对江汽集团的高端制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合肥有车企基础,这些是合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基石”,在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潘轶山看来,合肥发展新能源汽车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前有江淮、安凯、长安等传统企业,后有蔚来、威马等新势力,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合肥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传统车企坐镇,新势力入局,跨国巨头加盟,合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蝴蝶效应”正一步步扩大,“十三五”以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累计完成产值1348.6亿元,年均增速13%,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产业集群的磁场之势
在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的厂房内,一套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下线,除了给“老邻居”江汽集团和“老朋友”奇瑞汽车供货,还将供应“新伙伴”蔚来汽车的部分需求。
“我们不只是简单的合作关系,国轩高科见证并参与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萌芽期到成长期的历程。”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告诉《决策》,国轩高科与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资源端到产品端再到应用端的深度捆绑,参与各自的研发设计,为的是更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龙头企业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牵引,那么产业集聚则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磁场,吸引着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通产业链条的脉络,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系统,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从“零”到“链”的突破。
目前,基地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近100家。已形成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包括乘用车、客车、商用车等多种类型整车,“三大电”以及“六小电”等关键零部件,公交、出租、分时租赁等应用体系,以及充电站、电池回收、汽车售后服务等配套体系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
从无到有,从大到强。2020年,大众汽车集团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从价值链看,这将扩大国轩高科的“朋友圈”,“国轩高科将尽快融入大众的供应链体系,给大众汽车及其合作伙伴提供电池。”李缜说,“有了大众的加持,国轩高科也将受益于其先进的品控理念,为新能源车企提供更稳定的电池产品。”
产业集聚给合肥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巨大的虹吸效应。2020年,安徽汽车行业逆势上扬,实现生产、效益双增长,全年累计实现汽车产量116.1万辆,同比增长23.8%。
“基地目前拥有产业链整车企业江汽、蔚来、大众(安徽)、安凯、长安、奇瑞(巢湖)等整车六家,核心部件和关键配套企业有国轩高科、巨一动力、华霆动力、大地熊新材料等60余家,形成了覆盖新能源乘用车、轻型货车、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等全系列品类发展格局,”合肥包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晖告诉《决策》,“合肥新能源汽车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其智能制造水平与产品供给能力全国领先。”
金融与智能相融的创新之势
走进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一辆没有方向盘和驾驶员座椅的5G自动驾驶小巴在园区内穿梭,“智能”元素体现在园区的各个角落,构造了一个安徽省智能网联产业聚集地。
“中关村有丰富的金融创新手法,整个大体系下共有100多只产业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分布于不同的新兴科技领域。合肥中关村的产业布局策略,是在整个投资大体系中,筛选出智能网联赛道的优秀企业,并与合肥本土金融环境相融合,集各方优势落地一批高精尖的企业。”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璐向《决策》介绍。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70家,其中智能网联企业占比约70%。
“目前,基地已经建有1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了涵括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的试验与验证能力。”合肥包河经开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办公室主任朱大雷说道。同时,基地相继成立了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以及合肥市5G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有效支撑了省内、市内的要素集聚与资源协同。
技术创新体系激发了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集聚效应与科技创新乘数效应。基地通过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推进专利发展战略,掌握了整车设计、系统集成、整车电控、电机驱动、电池管理以及混合动力耦合等关键技术,并不断提升技术与产业化创新能力。截至2019年12月,基地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66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数43项。
2020年9月,安徽首条自动驾驶5G示范线在包河区开通。这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与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联手,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网络,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搭建智能网联产业服务平台,积极对接和汇聚全球及国内智能网联高新技术、人才、金融资本,成立产业专项基金,建设包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策源地。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合肥融入长三角,首先是要产业融入推进,“在十四五期间,合肥与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将会更加紧密,希望到十四五末,能让长三角的居民更多地用上合肥产的新能源汽车。”潘橙海展望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时说。
厉兵秣马,“汽”宇轩昂。聚焦“芯屏汽合、集终生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肥2020年启动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中,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產业成为12条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大幕已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