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江苏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2021-06-10徐继东曹爱兵
徐继东 曹爱兵
适老化浴室改造装备的紧急呼叫器可为老人提供一键呼叫,以便获得及时救助 资料图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不仅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观的深刻转变,更是新时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为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近年来,江苏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夯实“强富美高”新江苏农业基本盘的进程中多方摸索,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绿色革命”先行先试,成效显著。一是去污,保证产品的基本安全。自2000年试点无公害行动计划以来,以“去公害、保障基本安全”为中心任务,推广投入品减量、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资源回收等绿色生产方式。2018年通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适时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积极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二是提质,倡导生产与产品并重。以“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减量使用”为中心任务,农业系统内部各领域绿色技术体系基本成熟,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等行动相继实施,绿色食品加速发展,绿色成效多“点”开花。自2018年正式启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以来,按照“纵向生产不断链,横向部门不缺位”的建设思路,全省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657个,面积达1861.78万亩。三是增效,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通过探索绿色优质农产品优价机制,将外部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内化为自觉自愿的全民生产、经营、消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行为,实现“面”上绿色生产,并在全球大流通的市场上获得认同并享有溢价。
从江苏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来看,迫切需要以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开”和“经济增效”。
抓好绿优基地创建,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生产平台。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江苏农业绿色发展的一次创新性摸索。基地按照“前道有规范、中间有控制、后道有验证”的受控式发展思路,准确回答“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基地,以及如何建设”等关键问题。优化前道规范,丰富绿色优质内涵。明确农药、肥料使用双减受控的绿色优质定位,联合植保、耕保等部门和科研院所,编制农药肥料减量使用准则和规范,包括基地三级用药使用准则,解决绿色用药依据;绿色用药准入和退出评估机制,解决抗药性难题,合理调减用量;以安全和营养为主,指导基地有机肥料合理施用。优化中间管理,梯次推广受控模式。重点聚焦投入品管控体系建设,强化源头管控理念,明确不同区域实现“重点受控、相对受控和绝对受控”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兼顾区域发展差异,总结推广苏南多品种定点受控、苏中主要品种全域受控、苏北单一品种重点区域受控等分级模式。优化后道验证,重置产品评估机制。实现从安全监管到质量监管的思路转变,依托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评定规范,引入一次性多品种高通量全项扫描技术,更加科学快速地评估产品“绿色”,构建质量安全评估体系的自我优化机制。同时,以乡镇为节点,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安全性背书。工程示范引领,打造全程受控样板。适时实施基地全域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工程,建设从“土地到餐桌”的基地农产品全程受控生产机制,打造一批基地建设样板,调动基层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乡镇全域全程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全面推广绿色生产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保障农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制度建设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导航灯。农业绿色发展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回答“为什么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如何去发展,以及源动力是什么”等问题,系统性规划江苏绿色农业发展方向。着手法制建设,深化体制创新。要强化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思路,着手农业绿色发展法制建设,从“理念宣传、政策引导”向“法制建设、制度保障”转变,出台与农业绿色发展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可参照《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试行办法》,以法规形式明确不同时间节点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强化绿色发展的指挥棒作用。强化管理职能,健全协调机制。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得益于系统内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省级层面明确职能部门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深化工作协调管理机制创新,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机构设置,串起绿色生产与安全监管,集成各领域绿色成果,从单兵作战迈向组团服务,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合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统筹外部支持,实现正向拉动。近年来,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经历了从聚焦粮食增产到注重农产品质量提升、再到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转变过程,“绿色”化特征逐步强化,外部支持政策体系也逐步完善。要进一步统筹、优化我省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强化农业补贴制度的绿色导向,实现有针对性、可持续性的农业绿色发展支持保护补贴。同时构建常态化、动态化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考核体系,明确其对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政府角度正向拉动,实现区域内面上绿色生产。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理念和观念的深刻变革,农民不应该成为“旁观者”。要探索绿色优质农产品优价机制,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与常规农产品之间形成合理的市场差价,激发农业生产者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动力。当前,优质难优价的关键在于产品质量信息传递不畅。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推行绿色食品工程以来,采用质量认证和证明商标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绿色食品显性标志,较好地克服了我国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普遍存在的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缺点在于很难让生产者自觉遵守标志背后的系列生产规范和要求,以及让消费者充分认可标志代表的质量受控内涵。面对存在的超期、套用、滥用绿色食品标志等现象,不仅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还需要依靠市场监督和企业自觉践行。要加快构建“产地即绿色、产品即优质”的江苏绿色优质农产品证明机制,以政府安全背书为保障,以企业质量自证为方向,借助农产品质量追溯工具和污染物全项扫描技术手段,重塑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消费信任,实现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溢价收益,农民、企业等产业链参与主体合理分享增值利润,从深处激活农业绿色发展的内生活力,加速推动我省农业绿色发展的全面进阶。
(作者單位: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