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探索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
2021-06-10奚荣华
奚荣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打牢社区工作基础,建设一支懂专业、善治理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坚持以城市基层党建为统揽,着眼区域治理现代化,率先探索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的“专业度”和基层治理要求的“匹配度”,实现社会治理力量稳步增强。
崇川区是南通主城区,群众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趋势,对社区工作者能力结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加之正值区划变更融合期,原两区社区工作者在岗位等级、人员核定、薪酬待遇上存在“标准差别”“口径冲突”,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崇川区着眼区划变更的区情实际,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将行政村、城市社区统一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范畴,提出职能定位、素能提升、激励保障等5大项15条具体措施,基本形成“五提五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制度架构。
提升标准强规范,构建职业发展“专车道”。按照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有利于服务群众的要求,明确社区工作者职数、岗位和职责等规定。严格额度管理,重新界定定编社区工作者和专职网格员人员身份,建立员额管理制度,根据社区常住人口和网格情况,每个社区配备7至8名定编社区工作者和N名专职网格员。将社区工作者纳入编制财政一体化平台管理,专职网格员由政法委整合纳入网格化管理。完善岗位设置,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主责社工的核心职能,创新设置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岗位,推动社区工作者由“专职型”向“全能型”转变。明确基层网格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职能定位,確保各适其岗、各尽其责。严格职责准入,编制62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严格社区事务准入,完成从“忙事务”到“抓服务”的转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提高门槛强基础,严把人才选用“总开关”。严格准入门槛,强化源头管理,拓宽渠道、选贤任能。多元化配强头雁。规范选任流程,通过“三个一批”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内培”一批社区党员干部中的先进骨干,“留转”一批邻里社工、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外引”一批本土大学生、致富能人等年轻党员,激活社区党组织书记“一池春水”。规范化配足力量。定期梳理编制空缺,因村改社区、新建居民区等因素确需调整员额的,由街道报区重新核定、统一招聘,避免社区工作者队伍无序“扩员”。精准化管理研判。建立社区工作者信息库,如实记录人员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岗位变动、考核评议等,并根据人员年龄、特长和经历进行综合研判,构建社区工作者成长机制。
提优管培强素能,锻造精准服务“多面手”。聚焦基层治理难点问题,着眼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建立“三全”培育机制。“全覆盖”培训。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按照分层分级原则,实行培训纪实制度;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专业职业能力认证培训、考试和继续教育,对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的,增发专业岗位补贴。“全能型”培育。聚焦社会治理、城市更新等主题,创设“市北夜话”“党务主播”“群言堂”等载体,实现经验共享、互学共进;依托“区域化党建”,开展“社区对话”“社企对话”等实训课堂,让社区工作者在案例分析、现场演练中提升能力。“全链条”培养。区街联动培育年轻化高素质社区工作者,开展以“师徒带训、党校专训、先进地区实训”为主要内容的“三训行动”,构建“选学干考”全链条培养模式,注入优秀社区工作者“源头活水”。
提档薪资强保障,打破岗位晋升“天花板”。针对社区工作者易流失、留人难等问题,在待遇、晋升、使用等方面拿出有“含金量”的举措,形成完整配套的职业发展晋升机制,确保安心舒心干事创业。逐年提标。区财政新增预算5000万元,高标准保障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全面推行社区书记“五级十二档”、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建立基本工资增长机制,与事业人员工资水平挂钩并适时调整。逐岗提级。建立岗位晋升机制,社区工作者平均每3—4年晋升一个工资等级,最高可晋升至上一岗第一级。每名社区工作者在职龄增加、岗位提升、能力素质提高后,岗位等级和薪酬待遇随之提高。择优提拔。关注社区工作者职业成长路径,每年拿出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面向社区书记定向招录,提拔优秀社区书记进入街道或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增强职业获得感。
提振士气强考评,拧紧绩效考评“制度链”。聚焦岗位实绩和群众评价,树立“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进能出”的鲜明导向。等级“能上能下”。社区工作者年度考核优秀的,岗位晋升年限缩短半年,考核不合格则延长半年。对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表彰,或在为民服务、基层治理、抢险救灾等重点任务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予以破格晋升。通过赋予“五星书记”“十佳社工”等政治身份,示范引领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履职奉献。薪酬“能高能低”。建立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实行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等级调整、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社区工作者考核奖励与街道、社区考核排名双挂钩,营造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干事氛围。岗位“能进能出”。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明确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群众满意度60%以下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通过畅通“出”的渠道,提升队伍整体活力。
实践表明,“五提五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体现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更高追求,为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增强了岗位磁力,社区治理能力得以完善提升。“五级十二档”“四岗十八级”拓宽了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成长空间,构筑起凝聚社区工作者的“磁力场”。社区工作者人均月薪实现合理增长,实实在在激发其干事创业积极性。近年来,先后有2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被提拔至科级领导岗位,近200名社区工作者当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在全区营造了尊重、关爱社区工作者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升职业荣誉感,增强了引领社区治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提升了专业能力,党在城市的基层基础得以夯实加强。通过实施社工增能计划,建立了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区街两级社区工作者综合培训模式。2020年以来,区级层面举办社区骨干队伍专题培训班5场,各街道开展社区工作者全员集中轮训20余场。开展社工职业资格专题培训,768人通过全国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先后选派400名青年社区工作者集中攻坚城市更新、环境整治等重点难点项目,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千件,锤炼了发现解决问题、处理复杂事件的应变能力、过硬本领。
三是激发了干事活力,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有效提高。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1606名,同步凝聚732名邻里(网格)党支部书记、7125名邻里理事、1.6万名楼道长,形成了一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骨干队伍。实施执法体制改革和社区事项准入以来,全区各部门职能进社区事项压缩30%,总体牌子清理65%,精简台账1/3,确保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各类服务资源、服务力量同步下沉到网格、聚合到邻里,通过“周五会客厅”“书记下午茶”“有事好商量”等载体,党员干部常态化开展为民办实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达97%。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