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棋类游戏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开展

2021-06-10武一瑰李永红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棋类棋子幼儿园

武一瑰 李永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条件,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进一步明确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我园地处沁水的源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本地民间游戏中,“棋类游戏”当属首位,不仅深受劳动人民喜爱,而且普及程度很高,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人们“画地为方、拾枝(子)为棋”。“民间棋文化”蔚然成风,至今仍然流传着上百种传统棋类游戏。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棋类游戏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一、通过环境创设渲染“棋文化”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够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因此创设充满棋文化的环境同样也是开展棋类游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园从创设与棋类游戏相适宜的环境着手,努力让环境成为促进园所棋类游戏活动的有效手段,让“棋”在每一面墙上说话,在每一个空间跳动。我们在室内创设了“博弈轩”“亲子棋苑”“棋文化特色长廊”等棋类游戏公共区,为每班投放了丰富的、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玩耍的自创游戏棋,在1.2米以下走廊墙壁上布置了自制磁性棋盘,还在园所的东西大厅内设置了“垃圾分类棋”“好习惯飞行棋”“中国象棋”等地面棋,将习惯养成、品格教育、规则意识以及图形、颜色、排序等内容融入棋谱之中,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使我园的棋类游戏更加多元化,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增强了棋感,开拓了思路。

二、通过棋类游戏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

1.将棋类游戏渗透于生活活动中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会存在一些零散的时间段,如来园后、离园前、餐点前后、过渡环节等。教师在这些零散的时间段里很难组织有效的集体活动,这时可以选择开展一些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限制的自制棋类游戏,还可以把入园、离园及一日活动中的习惯培养巧妙地融入其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保证各环节过渡自然,而且还能为幼儿营造自由、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从而提升幼儿在碎片化时间里的发展质量。

2.将棋类游戏渗透于区域活动中

一般而言,区域活动有着丰富的游戏材料、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支持幼儿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多样的自主探索活动。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怎么玩,并能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设计玩法,积极参与活动,获得有益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尝试将棋类游戏融入区域活动,在各班级设立棋类游戏区作为常规区域向全体幼儿开放,教师利用墙面、桌面、地面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游戏棋,摆放有五子棋、跳棋、围棋、象棋、军棋以及各种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自制棋类。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棋类游戏,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积极实践,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3.将棋类游戏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我园依据《指南》中五大领域的内容与目标,结合原有的棋类游戏,整合设计出新的棋谱和游戏规则,让幼儿在棋类游戏的过程中获得阶梯式发展,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例如,我们在小班下学期主题活动“妈妈,你在哪儿”中,发现幼儿对动物幼崽和成年妈妈的配对极为感兴趣,于是,教师便把动物幼崽的图片粘贴在棋子上,把成年动物妈妈的图片融入棋盘中,自创出新的棋类游戏“找妈妈”。这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巩固主题学习的内容,也使棋类游戏不再只是一种单独的游戏活动,而成为了主题活动的补充与延伸。抱着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的心态,我们还自制研发出100多种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棋类游戏,并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五大领域的目标要求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极大地提升了日常教学活动的效果。

4.将棋类游戏渗透于户外活动中

3—6岁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长时间让他们安静地坐着下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开展棋类游戏时必须要考虑动静结合。

我园在户外活动中,创新式的“以地为盘,以人为棋”开展棋类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组合,通过模拟棋子的移动来发展幼儿爬、走、跑、跳等动作,增强幼儿肢体协调能力。大班教师设计了户外棋类游戏“彩色翻翻棋”,以地为棋盘,纸箱为棋子。教师准备了15个纸箱,并提前将每个纸箱的两个对立面分别涂上了红色和黄色。活动时,幼儿自由分組,分为红队和黄队。游戏开始后,幼儿需在规定时间内,将棋子中涂有本队颜色的一面翻至朝上,最后哪种颜色朝上多,哪队即为胜者。随着幼儿掌握程度的逐渐提升,教师加大了游戏难度。在规定时间内,幼儿不仅要将棋子中涂有本队颜色的一面翻至朝上,还要将这些翻好的棋子在棋盘中连成一条直线,最先完成的队伍即为获胜队。以户外游戏的形式“下棋”,不仅能使幼儿的智力、体能得到发展,还能让幼儿在“棋”的海洋中自由发挥,尽情享受户外棋类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通过棋类游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社会、家庭、幼儿园相结合开展教育是《纲要》所倡导的。幼儿园与家庭都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只有两者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才能让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我们通过家长问卷、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载体,向家长宣传棋类游戏的教育价值,并对有兴趣的家长进行棋类知识的相关培训,组织家长开展五子棋、跳棋等比赛,让家长逐渐领悟棋类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认同棋类游戏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为了鼓励家长放下手机,和孩子共同享受家里的“地板时光”,提高陪伴质量,我们在园内的二十四个班级同步推出了“每日一棋——百日打卡活动”,希望能够引导家长改变陪伴方式,优化陪伴过程,借助棋类游戏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然后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向孩子传递更深层次的爱。同时,孩子在玩棋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理解家长,建立互信的亲子关系。教师还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自创棋类游戏,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简单的棋盘和棋子,既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能在制作过程中提升亲子关系。教师也会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幼儿在家开展棋类游戏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活动开展的建议,从而促进棋类游戏在家、在园的有效开展。

有人说,棋是没有结论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学,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石头的建筑,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形象地把下棋比喻为“智慧的体操”。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尝试,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在一日活动的各个时间段,在园内随处可见的棋谱棋子中会随时、随地结伴“杀”上一盘。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注意力也更集中了,班级常规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棋类游戏中,幼儿从最开始输了会乱发脾气到后来学会了真诚地恭喜对方获胜,学会了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也逐渐养成了不怕输、不怕失败的优秀品质。

我园应用棋类游戏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仍在继续,“以‘棋育人、乐在‘棋中”的理念如同涓涓溪流,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流淌。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幼教专项课题“应用棋类游戏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YJ——2018020)(责任编辑:牛丽真)

猜你喜欢

棋类棋子幼儿园
最强大脑:棋子方阵
爱“上”幼儿园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12)
巧移棋子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