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1-06-10陈毅妹
陈毅妹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启蒙能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对幼儿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泉州是闽南文化的起源地,具有浓厚的文化根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价值。从天真稚嫩的闽南童谣到乡韵悠悠的南音,从神韵具足的提线木偶到千姿百态的梨园高甲戏、从精彩纷呈的拍胸舞、火鼎公婆到勤劳拼搏的惠安女……无不展现出独特的闽南乡土韵味。我们以音乐为门,以文化为匙,营造浓郁的闽南文化氛围,将优秀的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情景,激励幼儿在感受与欣赏、游戏与体验、表现与创造中主动学习。
一、融合闽南文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施的现状
幼儿园在开发和利用闽南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对资源价值的认识与利用存在着表面化、浅层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缺乏对闽南文化内涵与幼儿现实生活经验的有效连接,忽略感受与体验,影响了幼儿的主体性学习;二是活动设计形式单一,以简单的模仿传授为主,教师主导的现象突出;三是活动过程缺乏审美情感体验。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闽南文化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审美的体验与理解不够到位,过分注重音乐技能的传授与学习,忽视幼儿对作品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的独特感受,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无法得到适宜的支持,效果不尽人意。
二、厘清闽南文化的内涵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的关系
(一)聚焦审美、游戏、文化,把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思路
课程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明确融合闽南文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念,实现“以美育人、以乐施教、以文化人”的有机统一。首先“以美育人”,以审美为核心的,用闽南民间美好的音乐感召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闽南文化中蕴含的美;其次“以乐施教”,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为主要方式,幼儿与音乐一起玩,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奥秘,让幼儿学会唱阮厝的歌谣、会跳阮厝的舞蹈、会玩阮厝的游戏;第三“以文化人”,以闽南本土文化的独特方式,渗透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幼儿在不断自我挑战的体验中,获得音乐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双重滋养。
(二)从幼儿学习特点出发,选择适宜的闽南文化素材
选材要取其精华,体现“童”和“趣”,从幼儿的认知、经验、审美感受与表现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出发,挖掘适宜的内容,尽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或将优秀的闽南文化素材改编、优化成幼儿能理解、可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平台满足幼儿的体验和感受。如在广泛收集、分析筛选中,我们首先分别遴选出闽南方言文化——闽南童谣,闽南民俗文化——过新年跳火群、元宵滚上元丸、端午赛龙舟、中秋博饼、闽南踩街舞蹈中拍胸舞、火鼎公婆、彩球舞,戏曲文化——木偶戏、南音乐器、梨园高甲戏,以及美食文化、海洋文化等,这些闽南文化资源与幼儿身心发展相适应,便于幼儿理解学习。接下来,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重新分类整理,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音乐活动。
三、探索闽南文化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闽南艺术文化审美环境
环境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幼儿是在与环境交互中获得学习的。我们以闽南文化为主线统一布局、合理规划,创设丰富美观、便于幼儿多感官参与的闽南文化大环境,让幼儿走进本土文化现场,在亲身体验、感知闽南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形成浸润式、滋养式的教育环境,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与审美感受。
一方面,基于兒童视角创设了独特的“微闽南”宝宝博物馆。富有本土特色资源的闽南文化微景观,是一所集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分享交流的艺术殿堂,内设闽南戏台、惠安浔埔女装扮区、德化陶瓷馆、妆糕人馆、花灯馆五大展馆,各角落用刺桐花、开元寺、钟楼、古牌坊等闽南元素进行装点,营造出浓郁的闽南文化艺术教育氛围。开放互动的活态教育空间,既让幼儿感受到本土文化的原真韵味,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又丰富了幼儿的审美体验。
另一方面,将游戏环境与闽南本土文化巧妙结合,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与体验。我园善用廊道空间,在宽敞的走廊创设公共区域“闽南儿童风情街”,打造闽南氛围的古香古色老街市,有闽南建筑“逗阵来起厝”、闽南美食“阮厝美食吃透透”、闽南茶文化“阮厝茶香贡贡”、闽南戏台“阮厝木偶戏真好看”等区域游戏空间,同时悬挂带有闽南文化特色元素的美工作品装点墙面,将闽南文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增进幼儿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了解。
(二)基于儿童本位的闽南文化音乐活动
1.生活化——激发兴趣
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研发要基于幼儿年龄特点、经验水平、审美感受和表现力,把握兴趣点,顺势引导,满足幼儿主动获得经验的需要。如: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教师可选择贴近生活、简单易学的童谣,在兴趣盎然的传唱中激发幼儿对本土音乐的兴趣。像闽南方言中的动物类、生活类经典童谣《老鼠仔钻壁孔》《羊囡子》《月娘月光光》《阮厝在海边》等,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愿意开口说唱闽南童谣,这是初体验闽南方言文化关键的第一步。
2.游戏化——支持学习
游戏化的活动设计,变教师注重预设的音乐技能传授与学习的高控现象为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情感体验、审美感知的活动过程,支持幼儿学习,体现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性。如:中班歌唱活动“蜜蜂花仔肚”,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以蜜蜂道具与幼儿互动游戏反复欣赏感受童谣,引导幼儿在情景游戏中化身为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亲身体验中理解闽南语中“飞到四五路”“千家万户同一路”等难于理解和发音的词,同时感受蜜蜂勤劳的美德。整个游戏过程教师搭建有效支架,以边唱边玩的游戏形式支持幼儿主动学习,幼儿获得无比的满足。
3.趣味性——关注素养
幼儿音乐教育的宗旨是音乐启蒙教育,音乐节奏感、音乐感受力、领悟力是需要开启音乐试听,采用形象直观、趣味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与民间音乐进行对话,丰富幼儿音乐经验。如:依据闽南端午习俗而研发的中班节奏游戏“端午龙舟乐”,教师改编闽南民间音乐《嗦啰嗹》,选取节奏工整的乐曲片段,以三张赛龙舟的照片引发幼儿对三段不同音乐情绪的匹配思考,感受赛前紧张、赛中激烈、赛后兴奋的音乐情感内容,营造浓浓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节奏熟悉乐曲结构,分小组角色扮演赛龙舟。能力强的幼儿还能用闽南的脚鼓在船头起鼓,鼓舞士气,指挥队友有节奏地划桨,鼓声、呐喊声在音乐的烘托下此起彼伏,赛龙舟游戏现场热闹非凡,幼儿乐在其中。活动中音乐素养与蕴含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幼儿以独特的视角学会了分辨乐曲的强弱,感受不同乐曲的变化,懂得了只有团结协作、步调一致才能获得胜利的竞赛精神。
4.创造性——表现表达
音乐艺术的魅力在于用艺术的形象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追求,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搭建表达表现的平台,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如:大班韵律游戏“惠安石雕”,教师首先创设石雕厂的情境,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石雕艺术千姿百态的造型美,唤起幼儿的审美兴趣。接着引导幼儿在音乐的节奏中探索表现雕刻师敲、钻、磨、雕的技能,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开通创造通道,幼儿两两组合,一人扮演雕塑师、一人扮演石头开展游戏,同伴间大胆探索想象、自主地用肢体表达创造。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尊重每个幼儿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主创造,古厝、动画人物、生活小物件……一个个石雕作品栩栩如生,幼儿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工匠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多层次的体验与表现。
(三)主题开展中深入领会闽南音乐文化的深层寓意
在融合闽南文化的主题探究活动中,浸润式的滋养能拓宽幼儿视野。幼儿通过多渠道、多元感知闽南文化,在知识经验与艺术表现之间架起桥梁,获得了丰富的、深层次的体验感受。
首先,主题内容选材关注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关注点和经验的生长点,小班阶段幼儿以闽南方言、美食文化入手,可通过“我和童谣做游戏”“泉州美食真好吃”等学唱闽南童谣,学玩传统游戏;中班幼儿以节日为契机,开展“阮厝的年兜真热闹”“中秋博饼”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欣赏闽南的民间舞蹈、演奏节奏乐;大班幼儿能力增强,视角更开阔,可开展T台走秀韵律活动、歌唱改编创造活动,或如“去演一场木偶戏”涉及探究的、围绕更为深层次的戏曲文化的活动等。
其次,闽南文化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是追随幼儿兴趣,在主题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为幼儿提供可感知、可表现、可创造的艺术平台。如,大班主题“去演一场木偶戏”衍生的音乐游戏“偶趣”,教师不仅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参观木偶剧团、请民间艺人来园表演木偶剧目,还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小木偶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为音乐游戏的创作表现奠定基础。在情境游戏“小木偶绳线打结”与“小木偶的表演”中,幼儿的动作表情惟妙惟肖,将偶趣与灵动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捧腹。
(四)闽南文化音樂有机地渗透幼儿一日生活
1.融入生活活动
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在园的每一分钟、每一寸空间的教育价值,使闽南音乐萦绕在幼儿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一是日常开展,将幼儿喜闻乐见的闽南文化音乐资源有机地融入幼儿园的晨间音乐、餐前、起床等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可依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喜好,选取不同类型的闽南音乐作为班级的常规音乐巧妙渗透。二是融合闽南音乐元素,创编具有闽南特色的早操活动,小班以童谣音乐、歌表演、游戏为主,中大班增添闽南民俗的音乐及道具(渔网、惠女斗笠等),将赶海捕鱼竞技游戏融入其中,在运动中感知体验闽南音乐与民俗游戏的乐趣。三是餐后散步时光,可以参观幼儿园各个角落创设的闽南风情,哼唱小曲、玩玩民间小游戏,近距离地感受闽南音乐文化的魅力。
2.融入区域游戏
区域游戏更能尊重幼儿个体的兴趣和内在需求,支持幼儿差异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创设充满浓郁闽味艺术氛围的音乐区域,投放小叫、拍子、压脚鼓等闽南乐器,提供基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音乐经验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图谱,幼儿在互动游戏中能够借助直观可视的图像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闽南音乐的情境、情感及曲式结构;幼儿园每周开放的博物馆日、区角“闽南戏台”,幼儿可以动手DIY腰带、簪花围,穿上惠安女、浔埔女的服饰T台唱歌走秀;公共区域游戏中提供橡皮筋、骰子、小石头等,让幼儿在玩传统游戏中唱念童谣。一系列的融合性区域游戏,让幼儿在自主选择与自由游戏中体验到自信与快乐,增强了幼儿对闽南文化音乐的热爱。
闽南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履行“文化传承使命”,需要用儿童视角不断地挖掘文化资源中的教育元素,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为前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创设幼儿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亲近机会,在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中让原生态的音乐“活”起来,将闽南音乐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烙在幼儿灵魂的深处。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常规立项课题“闽南音乐文化启蒙课题的研究与实施”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2019XB0125)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