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演员对舞台行动的把握

2021-06-10阎磊崔亚卓

参花(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演员

阎磊 崔亚卓

摘要:表演是行动的艺术,行动是由一个又一个的贯穿动作组成。贯穿动作结合着人物形象,迎合着剧情,共同为最高任务服务,从而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舞台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演员是行动的组织者,人物角色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方式的载体。通过演员对人物行动的组织、角色的呈现、细节的刻画、情感的传达,观众才能勘破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准确地揭示剧本的思想内涵。本文浅析演员对舞台行动的把握,希望使表演人员意识到舞台行动对剧目创作的重要性,从而刻画出更加精彩的人物。

关键词:演员 舞台行动 规定情境

一、规定情境与舞台行动的联系

规定情境是指,演员在演出的过程中所需要感受到的故事所发生的环境。比如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事件地点等。规定情境又可分为外部规定情境和内部规定情境。在舞台上,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创作水平,往往需要两者结合,内外兼修,才能刻画出成功的人物。准确感受规定情境,是指导舞台行动的北极星。

(一)外部规定情境

外部规定情境主要是指,在剧作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与时间。对于不同的地点,演员应该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冬天雪花纷飞的路上,演员在舞台上应该有一定的想象,雪有多大,天有多冷,自己穿着的厚度如何。如果穿得很薄,那么无论你是携带着什么样的最高任务,都应该体现出寒冷对身体的刺激。用自身的感受,将自己与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感同身受。这需要演员自身有着极强的感受力与信念感以及对细节的观察。比如冬天的夜晚,那么演员在刚才的基础上,又应该发挥想象,细化到天有多黑,路有多滑,能不能看得清。

当然,外部规定情境延伸到具体的话剧创作中,比如在《雷雨》中,这部剧的外部规定情境是“周公馆”“夏日”“雷雨交加”。那么在扮演周朴园时,就得真切感受到雨有多大,在雨季中周公馆空气流通的程度,家具的摆设以及摆设的原因。这沉闷的周公馆带给人的无疑是窒息,是压抑。那么演员在饰演周朴园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骨子里的道貌岸然,以及几十年环境压抑下形成的下意识的规规矩矩与一丝不苟。演员在舞台上的行动应该与这一环境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向观众传达人物的外在形象。因此,建立演员与外部规定情境的联系是舞台行动的第一步。你是谁?来到了哪里?这里对你带来的影响与感受如何?这是在舞台上体现角色的第一步。

(二)内部规定情境

内部规定情境比外部规定情境复杂,更考验演员对案头工作的掌握程度。内部规定情境主要是指角色与外部规定情境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物之间存在的关系,还包括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制度与主流思想对人性格形成的原因。只有准确了解内部规定情境,才能为角色做好相对准确的心理建设。

比如对周朴园而言,他的内部规定情境就有很多。他出生在清末封建富商家庭,这让他有了严重的封建男权思想。他有德国留学的经历,这让他在封建意识形态上又夹杂着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在周公馆,他是这里的主导人,他在此生活了大半辈子。因此,他对于所有这里的一切都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包括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每一个家具的陈列摆放,都被他限制起來,不容亵渎。但是这一切无论在剧本中还是在舞台上,都不会交代在台词这一明面上,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举动来体现。他对儿子们的颐指气使,他强迫繁漪喝药,他不让人随便开窗,这些举动所造成的原因就是由于角色的内部规定情境。

但是,虽然是同一外部情境,周公馆对不同的人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还是由于内部规定情境的不同。对于繁漪,这里是她想要冲破的牢笼,是限制她显得自由爱情的枷锁,她接受过新潮的思想,这一切都让她与这里格格不入,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有了在绝境中拼命维护自己“爱情”的勇气。她拒绝管制,抵抗喝药,为了周萍她又愿意喝药。对于鲁侍萍,周公馆是魔窟。三十年前,她在这里失去了清纯,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并因此苦了一辈子。她与周朴园不太清白,又与周萍血脉相连,她踏进这里的每一步都觉得往事历历在目,悲惨的命运尾随至今即将迫害自己的后代。因此她小心翼翼,生怕再踏错一步。这也正是为什么,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四风离开。正是一个又一个内部规定情境,相互缠绕,紧密相连,所以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舞台行动。所以内部规定情境是舞台行动的导火索,一旦点燃便引出一个又一个矛盾。

规定情境是演员舞台行动的关键,对外部规定情境的感受与对内部规定情境的理解,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理解内外部规定情境,才从内到外、内外结合、相辅相成、互相服务地构造出一个又一个舞台行动。情境是行动的基石,是演员体会角色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有效途径。

二、舞台行动的组成部分

规定情境为组织舞台行动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舞台呈现上,舞台行动又由角色的言语行动、外部行动线与内部行动线组成。外部行动是指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单位,内部行动即此时此刻角色的内心世界。内部行动激发着外部行动,指挥着特定情境下演员的意识,意识决定下一个存在的方式,这二者所构成的两条行动线相互迎合缠绕,最终融为一体,共同奔向最高任务。

(一)言语行动

言语行动,是指角色在剧中的台词部分。台词是角色传达自身意向、诠释剧作精神、传递作者情感的主要方式,通过说话的形式来呈现。因此,属于舞台上的有声行动。

台词有时候直接解释着演员在角色中的行动方式。周朴园说:“谁又把窗户关上了?”然后指向窗户,鲁妈在接收到这一言语信息后赶紧关上了窗。台词,是舞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剧情引出人物关系的梯子。

言语行动又承载着角色的情绪,不同的情绪正是舞台上人物不同境遇的体现。当周朴园得知老妈子是侍萍之后,一句“你是侍萍”,集恐惧、愧疚、担忧于一身,将这个人物的狡黠伪善披露出来。演员通过对剧本外部言语的认知,从中又能识别出台词之下所隐藏的潜台词。潜台词是组织行动、面部表情、情绪、语气、语调以及眼神的又一关键。有时候潜台词才是剧中角色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并为之付出行动。在看到剧本之后,应该着重分析每一句台词之下所要表达的角色思想。比如周朴园让鲁妈拿着支票走,表面说是对她的愧疚,实际是在担心自己的名誉声望。

台词处理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演员在舞台上创作的行动是否趋于合理,这要求台词既真实又夸张,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所以,演员想要有机地在舞台上行动,台词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二)外部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在做什么事情,都会下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位置,这些可能基于当时具体情况的需要,也有可能源自生活积累与常识经验。在舞台上也需要这样的调整,我们称之为调度。它源于生活,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升华,為剧情服务,为人物关系服务,同时还为视觉享受服务,是完成一台演出的主要线路,是提前安排、预先排练的成分。这是一种无声但有形的语言,像线条一般流动,表达着剧目的主题,也是人物内心状态的外化。

比如,周朴园在舞台上的呈现。从上场口走到沙发,看向繁漪,走向周萍,既要在情境之中,又要在剧情之内,这便是演员的外部行动。这些调度既要符合剧情的发展,又要表现出周朴园的个性和欲求。这些调度看似动的频繁,但并不是毫无目的的乱动,也不是为了表演去行动,而是为了得到对手的呼应。正是外部行动不断地组合,才有了呈现在观众眼前的画面。

(三)内部行动

内部行动是指演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也是舞台行动的核心。无论是言语行动还是外部行动,又或者内外部情境,都是为了成全角色的,这其中包括演员的内心视像,角色的思想感情。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角色在舞台上才有了行动的欲求、行为的依据,以及动作的标杆。这需要演员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坚定的信念,比如鲁妈再回周公馆,内心肯定在想:“又是一户有钱的人家,我怎么没看住四凤,让她来了这里,这些地方不是我们这种人该来的。这屋子里的家具真面熟,仿佛三十年前的周家。天哪!这不会就是周家吧?”直到发现了自己的照片之后,“天哪,真是冤家路窄,我的女儿又来了这里,我要带她走……”正是基于这丰富的内部行动,演员才有机会去体现自己的外部行动,如“走来走去,惴惴不安,紧张焦虑”,这些外部行动也是为了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演员如何去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内部行动,进而完成舞台行动呢?和角色感同身受,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当然,也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的辅助,比如观察生活,查找了解背景资料。还有最常用的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内部行动的源泉,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情感挫折,喜乐悲欢,都是辅助你完成角色内部行动的手段,演员与角色相似的经历,足以让其融入角色之中,构成趋于合理的内部行动,从而构成相对完整的舞台行动。演员的创作往往就是借助于情感的体验来产生相应的外部形式,只有唤起强烈的内心体验才能规划出有机的行动。

三、结语

无论是内外部情景的感受,言语行动的理解,还是内外两条行动线的形成,都是作为一个表演学习者和一个专业演员最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演员应该勤于思考,热爱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苏]玛·阿·弗烈齐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2]黄佐临.我与写意戏剧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3]王学明.表演基础教学元素训练初探[J].戏剧艺术,2001(04):35-40.

[4]李建平.戏剧导演本科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阎磊,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2019级,研究方向:戏剧专业导演;崔亚卓,女,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专业导演)

(责任编辑 星星)

猜你喜欢

演员
浅谈戏曲演员的修养
编导创作与演员呈现之间的互动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