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21-06-10赵志强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农村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师资水平悬殊、分布不均、待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使农村学生流失严重、生源匮乏,以至于教师不能安心地工作。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已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强教师管理力度和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教师队伍;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4-0060-02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achers
(The third kindergarten,Tongwei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ZHAO Zhiqiang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 quality is the lifeline of a school. The key to rural school education lies in teach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eacher team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The structure of rural teachers is unreasonable, the level of teachers is huge, the distribution of teachers is uneven, and the salary is low. Thi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eachers, resulting in serious loss of rural students and lack of students, so that teachers cannot work safely.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achers, and it is necessary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education authorities to strengthen teacher management and formulate related supporting policies.
【Keywords】Teacher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實施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合格而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是农村教育能够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出了分析。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时代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政策,坚持教育报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近年来,教育工作把教师的师德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坚持师德为先,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只有有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使农村教育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师职业道德上看,存在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师德意识不强等现象
少数教师师德低下,教育思想落后,工作中缺乏危机感和工作热情,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部分农村偏远学校教师中存在思想认识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粗暴,教学态度不够严谨等问题。村级小学教师自律意识不强、纪律松弛、作风涣散,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人民教师的形象,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转正的代课教师较多
例如某学区村级小学、教学点的教师共有76人,46岁以上的有30人,占总数的40%。再如某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教师有36人,其中50岁以上有9人,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5%,转正的代课教师有8人,占教师总数的17%。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都在46岁以上,这严重制约和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中、高级职务教师比重偏低,尤其是具有学术权威的高级教师少,并且中高级教师年龄偏大
电子语文、数学等专业教师多,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短缺,教学点和村级小学音、体、美课程不能开足课时或者由其他专业教师改任。跨学科教学、非专业任教的现象严重,致使有些课程形同虚设。一般是一个教师要教好几门课程,每周要上二十多节课,工作任务繁重。
(四)城乡之间师资水平悬殊,人才资源出现逆流
近几年由于城区学校招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名额较大,每年都有一些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较强的教师被招考到城区中小学任教,一些音、体、美教师以及乡镇中心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招考到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导致农村学校教师专业结构短缺。这种现象使城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差距逐渐拉大,从而促使大量学生择校。农村学生想尽一切办法转入城区学校,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生源流失严重,甚至大多数教学点和村级学校关闭,教师被分流到乡镇学校任教,为农村经济条件差和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
(五)杂事过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现在学校校长及一些教师每天工作忙得焦头烂额,但真正用于教育教学、教学研究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近一半时间被各种会议、上级检查、精准扶贫等杂事占用了。学校教学工作成了“副业”,教师缺少静下心来教学的没有时间和精力,缺少可以开展教学研究的机会。比如一些学校校长和业务人员工作倦怠,缺乏干劲,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必须和教学实践、反思相结合,但由于学校杂事太多,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开展教学研究,导致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将教师师德师风列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提拔任用、入党审查等工作相结合,建立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的督导和过程性管理。坚持“四个相统一”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十项准则。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并处理教师队伍中的师德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二)建立教师考核、奖励制度
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全面地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考察和评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修订和制定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和积极性的考核制度和奖励激励制度。各项制度必须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方可实施。坚持年度考核和平时工作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表彰奖励等依据。考核要立足于师德师风、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等方面,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健全教师的培训机制
一方面,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特殊学习经费,让教师根据自己的不足和所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另一方面加强校本培训。充分发挥省、市、县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名班主任的作用,开展帮扶指导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四)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一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农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岗位津贴,边远地区津贴等基本待遇。二是提高农村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和教师编制,使高级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全面提高教师待遇。三是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媒体、文学、影视作品等途径,推出一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典型农村教师,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五)坚持缺编教师支教与专业教师走教相结合
一是实行“支教”制度,城区学校、乡镇中心学校的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定期到教学点和村级小学任教,并要把“支教”与教师评先、职称评定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二是实行“走教”制度,将乡镇内紧缺科目的教师进行集中编排,实行灵活换岗。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到农村教学点、村级小学任教。确保所有学校都能够按规定开齐所有科目。
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只有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农村教育工作才能得以健康、科学地发展,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张文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02).
[2]肖长珊.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13).
[3]王世军,徐中仁.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0).
[4]李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
[5]王智超.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6]周雪梅,沈敏.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教育研究,2006(03).
[7]郭三玲.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新东方,2004(11).
作者簡介:赵志强(1982.10-),男,汉族,甘肃通渭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
(责编 杨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