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与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2021-06-10田民轩

天津教育·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思维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高中历史教育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養,创造思维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当今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激活学生创造思维,已成为当前高中教学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创造思维;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3-0085-02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No. 2 Middle School of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TIAN Minxuan

【Abstract】High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creative thinking is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various abilities. In today's era,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creative thinking has been the consensus of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Therefore, ac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current high school teaching.

【Keywords】Creative thinking; History teaching; Core literacy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表了《创造宣言》,主张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为教育目标,并为此身体力行,开创了创造教育的先河。因此,实施创造教育,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全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的。但是,目前的历史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有些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缺乏趣味性;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实践。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创造的意识

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被认为是一个“笨孩子”,但他对科学有着一种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进行研究,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上高中时,对一位数学教师讲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产生兴趣,后来他就潜心于哥德巴赫的猜想的证明,终于摘取了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电脑大王、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成功,起点就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对电脑经久不衰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创造教育的课堂中,历史教师应树立学科核心素养,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回归学生的世界,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情结。例如,在教授“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节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建国七十周年》和《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通过两个历史场景的再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分析讲述有关问题,加深学生对新中国初期的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致就更浓厚了。

二、巧设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这说明人的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引起人的思维,创造性教学过程更是如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以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置疑问,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机会,改变过去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模式,提倡主体意识、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造力。

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透过树木而见到森林。教师通过问题探究,为学生的互动学习搭建了平台,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例如,教师在教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节中设置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夏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商朝历时六百年左右的统治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史料,自主探索,与同学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新的见解而圆满地解决问题。又如,在教授“辛亥革命”一节内容时,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偶然枪声、必然选择切入新课讲述,提出问题:为什么发生革命?革命须具备哪些条件?布置任务给学生互动,打破常规,激活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通过课堂有意识地设问或设疑,鼓励学生质疑,既能升华主题,使学生创造思维的品质得到训练、提高,又能提高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古人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在创造性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史实的讲解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要求学生举一反三,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独立分析同类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增长,学生就会有一些收获,触发发散的灵感,产生一些见解和看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思维。如在讲解“抗日战争”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讲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的史实,引导学生联系当时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思考,得出正确认识;之后讲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等史实,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联系。通过类似训练,能帮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不依常规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教材受篇幅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绍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全貌,只能涉及某个方面,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如对袁世凯这样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学生看法不一,否定、批判的占大多数,但课堂上竟出现个别学生对之持肯定、赞赏的态度,这样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和关注。如听之任之,任凭发展,肯定要起反作用的,因此教师可以换种思路,通过史料实证让学生一起探讨、辩论,用唯物史观得出正确的结论。经过这样的思維训练,学生就能养成全面看问题的良好习惯,对历史人物也会有更深的认识、更新的理解,他们的思维品质自然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鼓励学生去怀疑、超越、创新,做一个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四、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形成师生互动。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职责在于指导学生“学”,引导学生“会学”,也就是会创造。参与式教学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来体现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主导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例如,可以就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探讨,设置问题(1)“改革开放”是在怎么的国情下提出来的;(2)“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围绕设问让学生分组参与探讨,寻找正确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应巧妙设计适合教学和学生特点的参与式教学方案,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不断丰富,思想上大胆创新,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经常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汲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全面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陶行知先生有这么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很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途径各一,历史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牢记创造教育理念,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张丽珊.历史教师观念与知识更新[J].历史教学,1999(04).

作者简介:田民轩(1972.02-),男,汉族,福建大田人,学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创造思维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