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时代培养工匠精神
2021-06-10郭翰卿
郭翰卿
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提到劳动教育,姜腾绝对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作为劳动技术、通用技术教师中屈指可数的正高级教师,姜腾从教2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潜心技术实践教学研究和实验,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学生的技术体验之中。在真实技术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敢于创新精神和善于创造的勇气,潜移默化地渗透工匠精神。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日常教学中,姜腾常常带领学生完成真实的、综合性的任务,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在他的课堂上,充分体现劳动教育的“三注重”: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注重专注品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终;注重学生的身体力行,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
以他一直任教的电子控制技术模块为例,姜腾精心设计了许多贴近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情境的劳动实践项目。如“老人出行辅助巡线小车”项目,将小车划分为车体结构、动力驱动、行驶控制等几个部分,分别进行设计制作。面对“巡线小车”加工装配的困难,姜腾亲自示范,强化规范意识,注重从最基本的程序教起,要求学生严守规则,避免主观随意。同时,他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钻床、磨床、钳工等工具加工小车底盘,从熟悉控制电路图入手,逐步理清了分工焊接、调试各个控制功能电路板。
姜腾表示,整个方案经历了艰辛的劳动过程,才得以从臆想变成现实。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强化了其规划设计意识,并潜移默化地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劳动实践之中。
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是姜腾工作中的常态。他不但熟悉金工、电子技术等传统技术门类,而且精通机器人、智能家居等现代技术项目。为丰富学生的技术经历,开阔技术视野,他带领教研组教师团队开发多种门类的技术课程;为提高学生兴趣,他精心设计实践学习项目,制作教具、学具。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他又将三维建模与打印、激光雕刻、创客思维等时代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之中。
深耕劳动教育20余年,姜腾获得的荣誉和赞誉无数。第二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鲁琼两省通用技术课程远程研修团队专家组成员、全国劳动技术教育优秀教师、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负责人……可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名师”。然而,在姜腾看来,越是“名师”越要“去明星化”,不能仅仅热衷于举办“独唱音乐会”——作讲座或者上公开课,更重要的是要能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在这方面,他采用“定目标、组团队、架空间、炼骨干、精选题、重转化、促交流”的策略助推教师成长,并着力组建中学技术教育专题性研究学术组织,从课程改革之初的以工科毕业生为特色的学校教研组,到“十一五”期間组建部分区县年轻骨干教师为核心的研究共同体,再到“十二五”期间成立隶属于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的中小学技术教育专题研究中心……他的脚步从未停歇。
(责任编辑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