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制造成本分摊会计核算研究
2021-06-10朱国飞
朱国飞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制造成本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对此,本文对传统成本分摊方法与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制造成本分摊与会计核算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固定成本、产品生产成本、变动服务成本等方面。力求通过本文研究,为提高企业经营与生产能力,节约更多生产成本投入,企业谋取更多经济效益提供有效参考。当前制造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对制造成本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成本分摊核算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摊准确性对成本核算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在实际操作中还容易引发分歧和争议,加大会计工作开展难度。对此,应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方面着手对分摊与核算方法进行分析,使该项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高效。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期限与业务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化的影响,始终保持不变的成本。但是,对于单位业务量来说,业务量所分摊的固定成本与业务量多少具有反比关系。固定成本只在特定时期与业务量范围内才可保持不变,即固定性受到一定条件限制,一旦业务量变动超出该范围,固定成本便会发生改变。此类成本包括约束性与酌量性两种,前者是维护企业日常经营与产品生产能力而花费的必要成本,因其与维持企业经营相关,即经营能力成本,数值一旦确定不可随意变化,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如厂房设备折旧、房屋租金、员工工资等等;后者是企业管理者在会计工作开展前,结合企业财力、经营能力等制定的会计核算期内预算额产生的固定成本。因此类成本有期限限制,领导可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不同预算期的数额,即自定义固定成本,如产品开发费、员工培训费等。变动成本代表的是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化而产生线性变化的成本,如直接材料、人工等,在特定期间此类成本的总额与业务量多少具有正比关系,但单位产品消耗额始终不变。
传统成本分摊与问题
当前社会与科技飞速发展,制造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制造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极大助力。在新的市场模式下,竞争机制不断丰富与完善,新规制的诞生为企业重组与改革营造有利条件,成本分摊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下,合理的收益分配显得十分困难,即便是企业内部各部分的成本与收入合理分配也存在较大难度。一旦分摊方法不合理,便会导致企业中某些产品分摊过高,阻碍该产品发展,进而影响整个企业发展。因此,应加强对内部各业务间的成本与收入分摊控制。在传统成本分摊中,一般采用投入资源或费用比例方式进行分摊,本文通过举例方式论述该分摊模式存在的问题。
假设某企业中三个部门提供三种业务,A部门提供产品K1,收入为24000元,成本为12000元;B部门提供产品K2,收入12000元,成本10000元;C部门提供产品K3,收入8000元,成本10000元。如若从整体来看,总收入应为44000元,总成本为32000元,该企业为盈利状态。但若采用传统分摊方式,首先C部门的经营将难以为继,进而被取缔;该企业只剩A和B两个部门,只生产两类产品,总收入为36000元,该企业的总成本并未发生较大改变,因为生产成本主要由这两个部门承担,此时两类产品的总成本为22000万元,虽然总成本相对减少,但仍为盈利状态。而C部门以往承担的成本需要分摊给A和B两个部门,则A收入为24000元,成本为17000元,仍为盈利;但B收入为12000元,成本变为15000元,难以继续运行;此时所有成本都将由A承担,收入为24000元,成本增加到32000元,该企业陷入亏损状态。根据上述案例可知,传统分摊模式单纯按照比重分摊成本,难以将产品或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展现出来,且缺乏对低收入部门的激励,最终导致整个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制造业会计核算与成本分摊方法
会计核算
一是材料成本,是指采购原料时花费的全部直接材料与物流等附加费支付的资金。材料成本包括直接与间接两种类型,前者是指直接投入生产生产中的原材料成本,后者是指生产加工中促进产品形成或者便于生产开展,但非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类材料成本。二是人工成本。是指生产某产品时所需的直接人工,包括员工薪资、福利、五险一金、培训教育投入、住房保障费用与相关人工范畴的花费。三是固定成本。通常情况下,固定成本带有两层含义,以某制造工厂为例,该厂作为独立核算主体对产品固定费用进行核算,从狭义视角看,单纯包含车间去掉直接员工的其他间接员工费用、产品生产所需材料费用、各功能消耗费用、设备折旧费用等;从广义视角看,是指去掉直接固定费用之外還包括厂内间接人员费用、产品开发费用、办公区各项杂费、工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同时,车间内部管理者工资被纳入固定成本中,直接材料与人工属于变动成本,其与产量之间具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制造业的变动成本与产品生产成本息息相关,缩减直接成本是企业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成本分摊
成本分摊可行之有效地解决成本问题,节约更多成本费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科学有效的成本分摊可为企业成功奠定基础,反之将会导致客户与员工质疑企业发展,进而增加经营难度。根据上文可知,在成本分摊方面,材料、固定成本的变化与产量关系紧密,这就要求管理者重视固定成本、产品成本与变动服务类成本的分摊工作,以期取得理想成果。
1.固定成本
在此类成本分摊过程中,应对不同要素进行定义,一种是驱动类要素,即成本的成因,如若可确定的驱动因素越多,说明越理想,数据准确度越高,说明复杂度越高。在分摊费用的过程中,应对相应成本驱动因素进行归集处理,由此提高分摊效率。另一种是产能因素,以制造企业为例,在产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层研究,即生产能力,是指计划范围内企业投入生产中的全部固定资产,在组织技术支持下生产产品的数量,也可以是原料处理量。一般情况下,制造企业应对产能与产品量进行细致核算,从理论视角看待产能,并核算生产阶段的产量。在制造企业中,产能与企业生产效益息息相关,且从某种意义上看,企业固定成本费用出现较大变动的概率较小。例如,设备折旧、员工资金、房屋租金等,此类固定成本大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固定服务成本在分摊过程中可根据A×B进行分配,其中A为预算分配率,B为预算固定成本总额,且A以应用部门长期计划量为基础。固定成本根据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并结合实际消耗的工时计入生产成本中,为职能控制和决策提供便利,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信息资料。
2.产品生产成本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此类成本核算中固定费用分摊同样重要,且内容较为烦琐复杂,此类费用包含内部无法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所有成本,具有數目不清晰、检测难度大等特点,成为成本分摊的重难点。对此,需要应用科学高效的方式进行准确分摊此类费用,使核算成本与实际值更加贴近,提高企业竞争力,减少客户与业务的流失。对于高端产品来说,如若成本分摊不当,企业承担的成本便会减少,但对于产品采购者来说,并不会过度关注成本,而是看重材料质量、产品性能、舒适度等方面。简单来讲,对于高端产品的购买者来说,常常愿意承担因质量提高而增加的费用,如若成本分摊不合理,便会造成成本过低情况产生,导致企业不再主动谋求更高价格,利润便会大打折扣。可见,对于制造企业来讲,分摊成本的合理性与预期利润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紧密关联。
3.变动服务成本
变动服务成本可根据C×D进行分配,其中C代表的是标准分配率,D代表的是实际服务用量。与固定成本相比,并未根据实际分配率进行分摊,究其原因,标准分配率的稳定性较强,而实际分配率的浮动频率较大,以免使用部门对难以控制的成本负责。例如,某制造企业中的某服务部门向使用部门提供设备维修服务,该部门成本与使用时间具有线性变化联系。如若当年9月份预算变动成本为50000元,因管理措施不当,导致实际变动成本达到60000元,与预算相比多出10000元。若采用实际分配率进行分摊,则数值势必偏高,且超出部分也将被分配到该服务的使用部门中,致使该部门对并非自己因素导致的超支负责,进而导致服务与使用两项部门的业绩准确度降低,两部门很容易出现利益冲突。此外,两部门还可能在服务或者产品价格方面出现偏差,服务价格过高导致利用率降低,使用部门产品价格过高会降低销售额,影响企业利润获取,导致部门工作低效,并对相关部门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对此,采用标准分配率便可避免上述异常情况发生,使用部门可预知服务价格,服务部门也无须待实际成本全部产生后才知晓服务价值,这种价格预知可为消费者提供重要信息,还可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定向生产与改进,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结 语
当前制造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与合理分摊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对此,在制造业发展中,管理者应树立长远眼光,确保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针对固定成本、产品生产成本、变动服务成本采取科学高效的控制措施,节约更多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助力产品生产与企业长久稳健发展。
(品能光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冯晶.浅谈制造业的制造成本分摊会计核算[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