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ADL评分的影响

2021-06-10王宏宇赵丹丹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胶质瘤立体微创

王宏宇 赵丹丹 张 忆

脑胶质瘤属于恶性原发性颅内肿瘤,是由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而成,以颅内血压升高,压迫脑组织为主要表现,危及患者生命[1]。传统开颅手术在该病的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肉眼辨识度低的特点,切除肿瘤时不能够彻底切除,甚至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2]。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脑胶质瘤患者应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对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ADL评分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脑胶质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纳入标准:经CT、MRI、病理检查确诊;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者;符合手术指征;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预计存活时间<6个月;合并心力衰竭、高血压、脑梗死、休克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对手术使用药物过敏者;耐受性较差,无法按时随访者。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43.26±2.19)岁;肿瘤位置:颞叶17例,额叶12例,枕叶2例;临床分期:Ⅰ期21例,Ⅱ期8例,Ⅲ期2例;病理类型:胶质母细胞瘤7例,星形细胞瘤24例;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7±0.54)年。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43.30±2.20)岁;肿瘤位置:颞叶16例,额叶12例,枕叶3例;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期9例,Ⅲ期2例;病理类型:胶质母细胞瘤6例,星形细胞瘤25例;病程2~5年,平均病程(3.09±0.4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先行颅脑开窗术,将周围浸润部分和胶质瘤中心充分暴露,切除肿瘤及周边病变组织,术者依据经验判断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界限,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组织,若存在体积较大或分界不清的组织,可现在瘤内进行切除,待减压后再分块切除周边病变组织,术后止血、逐层缝合。观察组给予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局部麻醉,安装多功能立体定向仪,扫描患者头部,计算出目标靶点的三维的坐标值,确定开颅点、手术轨迹。全身麻醉,导向针引导下以肿瘤最近处作为手术入路,切开皮层,尽可能避开血管多发区额功能区,将病灶充分暴露,依据预定的范围将肿瘤全部切除。术后止血、逐层缝合。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3个月抗癫痫治疗,并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完全切除,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正常为显效;肿瘤病灶体积缩小>50%,临床症状减少,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为有效;肿瘤切除<50%,病情无好转,甚至加重无效。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分别采用日

常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3]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共10个方面,分值0~100分,日常生活能力与评分呈正相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4]评定神经功能,共11个条目,分值0~42分,神经功能与评分呈负相关。③比较两组神经肽水平,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行腰椎穿刺取5 ml脑脊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内啡肽(β-EP)和精氨酸升压素(AVP)水平。④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两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DL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比较分)

2.3 神经肽水平

两组治疗后β-EP、AV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肽水平比较

2.4 复发率

随访1年,对照组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22.58%(7/31),观察组无复发患者,复发率为0.0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05)。

3 讨论

脑胶质瘤呈恶性浸润性生长,会对周围正常组织进行破坏,导致疾病不断加重。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由于该肿瘤生长于脑深部和脑功能区,与周围组织难以区分,肿瘤彻底切除较为困难,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5-6]。常规开颅手术在治疗脑胶质瘤时通过凭借手术经验和主观视觉实施病灶切除,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对脑功能损伤较大,且肿瘤切除不彻底,术后仍有肿瘤细胞残留在正常组织中,术后复发率较高,不利于患者预后[7-8]。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利于患者术后恢复。β-EP、AVP是1种内源性活性物质,可保护神经系统,手术侵袭性操作会损伤神经功能,导致β-EP、AVP水平显著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ADL评分较高,NIHSS评分较降低,治疗后β-EP、AVP水平较高,表明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患者治疗中,在改善认知功能、减少复发、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保护神经系统方面均发挥了较好的优势。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在常规计算机扫描影像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定向技术,是病灶位置和脑组织结构更加清晰显示,有助于帮助术者选择合适开颅点,有效弥补传统开颅手术的不足,直观下进行手术操作,可降低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彻底切除肿瘤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9-10]。该术式术前利用立体扫描技术可准确进行诊断,精准的判断手术路径,对于脑深部和功能区的小病灶和囊性肿瘤肿瘤均可较精准的切除,可保护神经系统的完整极其功能的正常,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1]。

综上所述,脑胶质瘤患者应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较佳,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促进脑脊液神经肽水平恢复,降低复发率,是治疗脑胶质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胶质瘤立体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BFAR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恐惧应激对胶质瘤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进展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